備貨熱情消退後,菜粕何去何從?

節後開盤首個交易日菜粕跟隨外盤瀕臨跌停,隨後開啟反彈模式,一路收復失地。整體看,經過年前的流暢下跌後,菜粕價格已位於相對價值區間,節後一根陰線砸出“黃金坑”,中下游備貨刺激下市場有反彈需求。那麼,此次反彈能否持續?後市行情幾何?鑑於菜粕所處的基本面格局,我們認為此次反彈空間有限,更大程度是一種技術上的補缺口行為,缺口補完後單邊大概率重回弱勢振盪格局,基差也將隨著備貨熱情的消退而回落。


備貨熱情消退後,菜粕何去何從?


  國內市場


  中加兩國摩擦繼續打壓菜籽進口積極性。截至2月7日當週,國內沿海進口菜籽總庫存降至11.5萬噸,同比減少80.88%,處於歷史極低位置,其中兩廣及福建地區菜籽庫存降至10.5萬噸,同比減少72.83%。據天下糧倉統計,2月和3月分別有一船6萬噸澳大利亞菜籽到港和兩船共12萬噸加拿大菜籽到港,預計中加關係緩和前菜籽進口保持緊張狀態。菜籽供應緊張帶動菜粕庫存維持低位。截至2月7日當週,菜粕庫存15000噸,同比下降11.76%。疊加節前中下游採購謹慎,備貨普遍不足,節後積極備貨,提振菜粕價格及近月基差。上週菜粕成交6500噸,較節前一週增加3500噸,增幅116.67%。

  不過目前油廠榨利尚可,隨著節後企業陸續復工,菜粕供應量料繼續回升。截至2月7日當週,沿海油廠菜籽壓榨開機率3.19%,環比增加32.9%。當週菜籽壓榨量(包括進口和國產菜籽)16000噸,環比增加4000噸,增幅高達33.3%,後期壓榨量有望進一步回升。自從加拿大菜籽進口受限,顆粒菜粕的進口量明顯上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菜籽進口下滑的不足。2018/2019年度(當年度6月至次年5月)進口菜籽粕139萬噸,2019/2020年度進口料為120萬噸,遠高於以往年份(2016/2017、2017/2018年度分別進口75萬噸、110萬噸)。2020年一季度的3個月進口菜粕預估分別為7.3、7.4、5.4萬噸,同比偏多,菜籽進口政策放鬆前,顆粒菜粕進口有望維持強勢。

  菜粕90%以上用於水產消費,現階段水產養殖處於淡季,需求端的支撐力度有限。根據水產養殖的週期性特徵(每年4月份水產投苗開始啟動,南方先於北方,水產養殖集中期為7—10月,一般9—10月份最為集中),4月水產投苗啟動前菜粕消費將繼續處於淡季。目前豆菜粕價差相對合理,菜粕對豆粕的替代作用不明顯。同時,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仍在蔓延,一旦疫情擴散,將對禽類養殖造成不利影響,亦削弱了菜粕的消費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暴發期,聚餐、集會活動減少令餐飲業備受打擊,也利空粕類消費。整體看,水產養殖淡季疊加各類疫情拖累,菜粕消費不宜過分樂觀,謹防恐慌性採購透支未來需求的風險。一旦中下游補庫熱情消退,配合供應量的回升,將出現菜粕庫存的累積以及現貨階段性供需失衡,進而對近月的基差構成壓力。

更多交易技術視頻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