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降大雪!這組衚衕雪景老照片,幫你穿越回“北平”


這次天氣預報真準,說下大雪還真的就下了!北京今冬的雪很給力,一連下了好幾場。北京的雪景,最佳形容就是那句爛俗爛俗的話了:一下雪,北京就變回了北平。哪裡更像北平?一定是在衚衕裡。的確,在衚衕裡賞雪景,真的可以讓你忘卻光陰,北平與北京愣是傻傻分不清楚了。今天也是“我是衚衕”相繼整理的衚衕雪景舊照的第五篇了,借今天的雪,我們來看看我最喜歡的衚衕雪景所在地之一——什剎海周邊的衚衕。

這組什剎海周邊的衚衕雪景,多數拍攝於2005、2006年左右,個別也有2010年的。這是2006年12月31日,什剎海北岸的大石碑衚衕,那天的雪很大。那時還沒開奧運會,衚衕整治的還不多,小巷裡的房屋還比較簡樸。

這也是同一天的大石碑衚衕。我記得那天在這條衚衕裡看到不少石磨盤這樣的老物件,它們靜靜地處在某個角落,記錄著時光變遷。

這也是大石碑衚衕,路邊也有塊石磨盤。街上很靜,偶有行人路過,好像那時候車也很少,從畫面上看,衚衕裡也沒多少車輛。

大石碑衚衕連著菸袋斜街,菸袋斜街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介紹了。只可惜疫情肆虐,不能出門,如果正常時期,菸袋斜街自然少不了大批遊客的。

菸袋斜街走到西頭,就是銀錠橋。這橋看起來著實一般,論體量它不夠大,小橋而已,論建築設計,似乎也沒什麼特殊之處。但就是這樣普通的小橋上,“銀錠觀山”卻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是說站在銀錠橋西望,可領略西山浮煙晴翠的綽約丰姿。銀錠橋是因形似銀錠而得名的,我反正沒看出來哪個角度像銀錠。

什剎海的雪景,是很“北平”的。我曾經專門向網友推薦過這個角度,前景是什剎海的水面,冬天有滑冰場,關鍵是背景——鼓樓與鐘樓盡收眼底,又無現代建築入鏡,是不是特別老北京?


雪後的冬天,在這裡滑冰也是一大樂趣,恍惚間感覺遊走到了百年前的某個時刻。

海子的南側西側有很多衚衕,這片地區的衚衕俗稱“金絲套地區”,是我最喜愛的衚衕片區之一,由於這些小巷子走勢依水而定,所以並不像東四西四那樣整齊劃一,反而增添了更多古巷的韻味。上圖是南官房衚衕,衚衕東口就連著湖畔。

南官房衚衕的北邊,有條衚衕叫“北官房衚衕”,上圖就是北官房衚衕的雪景。可能有些同學納悶了,為什麼都叫“官房”呢?“官房”,就是“官家的房屋”。由於朝廷經常會調用一些地方官員進京上任,他們進京後的住處就需要解決。什剎海地區距皇宮不算太遠,有水為伴環境又好,於是,清廷就在這片地區建築了大批官房,主要用於解決外省官吏進京上任後的生活起居。


由於多為“官房”,且都是進京赴任的大官,可以想象,這些院落都差不了,建築格局與用工用料,都是比較講究的,在民間老百姓看起來,應該都能稱得上“豪宅”了。這是南官房衚衕47號宅院前,大紅燈籠與影壁。

這是南官房衚衕39號宅院前的街景。我在這個視角拍攝的圖片,曾被原鐵道部的站臺票使用,作為中國北方民居的一個代表性畫面。站臺票現在雖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據說收藏市場上還蠻多的。

這是南官房衚衕西首的視角。“官房”的身份固然重要,但畢竟是批量建設的公房,我們可以理解它為今天的公務員專用住宅,所以建的雖好,但還是比不上那些王府大院。所以,今天在南官房北官房,其實看不到很成規模的文物保護院落。

南北官房之間,還有不少小衚衕,這是大金絲衚衕。上面咱說了這整個地區俗稱“金絲套”,那麼其中的大金絲衚衕、小金絲衚衕就是重要衚衕了。之所以叫“金絲套”,是因為舊時這裡曾設有為絲織品染色的織染所,故稱街巷為金銀色絛衚衕,後來簡化再加上訛化,“絛”也成了“套”,所以今稱就成“金絲套”了。

這是南官房北邊的東煤廠衚衕,那年下雪確實夠大的,看照片就知道我在拍攝時,雪還紛紛揚揚呢。這是衚衕7號院,相當不錯的院子,記得院子裡曾有一棵大核桃樹,夏天時滿院綠蔭,枝頭探出牆外,很有意境。


老北京的衚衕,尤其是雪中的老北京胡同,就是這樣充滿著歷史和人文的韻味。只是眼下仍要防疫,我就忍痛割愛,不能出門去拍衚衕了。就拿這些歷史照片與大家一起回味“北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