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妈妈,wu wu 倒 wu 倒 wu.....”Eric撅着嘴,脸憋的通红,连说带比划,在我面前一顿手舞足蹈。

“Eric,你是想玩水是么?”

只见小家伙,整个人放松了下来,慢慢点头说:“嗯,倒!wu!”

“好,咱们去玩水!”

我们刚准备起身,爸爸不愿意了。“玩么水呀,今天那么冷,别玩了,咱不玩了!爸爸给你看手机,爸爸给你看电视!”

此时我心里暗喜,好在我不会绝命踢,不然你小命儿今天就保不住了!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自古以来,育儿都是父母一直在追寻的重要课题,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其中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日常的态度则是塑造一个孩子“观念”与“信念”的重要利器。

尹建莉说“你不需要有多么强大的育儿理论,只要把自己带入孩子的角色,用人性看待和判断一下,答案就都一目了然了。”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孙瑞雪老师在《完整的成长》中提到,“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是自己感觉的主人、是自己心理的主人、是自己精神的主人、是自己认知的主人”可现实生活中,这些小家伙又真的能做的了自己的主么?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

孩子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一天带Eric在小区楼下玩,小区里有一整排的排水孔,15个月的Eric对这些洞洞好奇的不得了,他蹲下身指着那些圆孔,使劲点头“嗯嗯”,我告诉他,这个是洞洞,他很想把手伸到洞洞里,又不太敢,于是他蹲在那抬头看看我,又看看洞洞!好在我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他的小心思,告诉他:“Eric,这是洞洞,你可以感受一下,可以的” 。我没办法用语言去形容那一瞬间他到底有多高兴,他把手放进去,拿出来,看看我说“豆豆”。我告诉他没错,这是洞洞!他蹲在那全神贯注的去感受这些洞洞,这时候小区的一位好心阿姨走过来指责我说:“马葫芦多脏呀,都是细菌,还让他玩,赶快带他走吧!”

看吧,我就说孩子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别说动排水口了,或许现在还有人在新生儿努力的把自己小拳头塞进嘴巴里准备“大餐”一顿的时候,家长依然会,硬生生的把他的小手从嘴巴周拿开,顺便还要加上一句“脏脏,不吃手”。

殊不知这一次又一次的“不可以”,成功的将孩子的精神胚胎与身体分离,最终让孩子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都全部被禁锢。而常常被禁止或者不被允许的孩子,内心得到的信息就是,

我的任何行为需要被允许,“探索”是需要鼓足很大勇气才可以发生的行为!一个孩子,没有了探索精神、没有了创造力,还谈什么社会竞争力!

孩子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Eric早教班有个小伙伴叫悠悠,悠悠的妈妈拿出一包零食给她,让她和小朋友们分享,但是悠悠不愿意,抱起零食就跑,一个重心不稳,零食散落一地,自己也摔了个大马趴,摔得悠悠哇哇大哭!她的妈妈看到这个场景会对她说什么?如果你是悠悠妈妈,你会对着趴在地上,看着散落一地的零食的小家伙说些什么? 她妈妈抱起她,没好气的打趣说“叫你再跑,好了,零食撒了,都别吃了!好了好了,别哭了!不疼不疼!不哭了,妈妈在给你买!”悠悠听妈妈说完,顺势又把音节升高了两个分贝! 悠悠为什么哭?起初的哭声,情绪很简单。

  • 她会感到难过,她难过自己没有守护住自己的零食。
  • 她会觉得很疼,整个人“拍”到了地板上,怎么可能不疼。
  • 她会觉得有些丢脸,或许她听到了大家的“笑声”。

而妈妈“安慰”她以后,为什么哭声没降,反而又升了两个阶梯?

  • 因为她没有得到妈妈的关心,妈妈没有在第一时间关心她有没有受伤,会不会很疼
  • 因为妈妈指责了她的行为,她觉得自己没有被妈妈接受
  • 最重要的一点,还因为她对情绪的宣泄不被允许,妈妈不允许她哭

人本身就是情绪体。所有人在扩展自己内心世界学习和成长中,内在都会失衡,失衡就会恐惧,而情绪的释放就是在帮助我们自我修复和调节。因此生命的主要特征就是要依靠情绪来进行自我调节。

为什么小孩子很少有生病的,而大人总是这不舒服那里难受的,因为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先哭,先把情绪宣泄出来,天大的事先哭一通再说。因此,孩子哭,是他们的权利,更是自我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尊重儿童自身成长轨迹,是每一个父母的必修课,而这堂课的核心就是上面提到的两个字“听话”

父母要学会做一个懂得“听”孩子话,会“听”孩子话的“三好”家长。

听话不等同于任由孩子胡作非为!听话的家长亦要有底线,讲原则!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多的信任、爱与自由。尽可能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成长。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记住以下三要素,让父母轻松做个“乖”家长:

不伤害自己

危险的事情绝对不能做!

不伤害他人

不利于他人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做!

不伤害环境

给环境带去不可逆伤害的事情绝对禁止做!

做个听孩子话的“乖”家长

至于这三点的界限,需要与家人共同协商制定,因为很少有孩子只跟一个扶养人相处,既然是规矩,那必须要统一!界限不统一容易造成家庭纠纷、影响家庭团结,最主要是孩子的行为一会被允许,一会又不被允许,会造成她内心秩序的严重混乱,不利于她的身心成长!其实即使你不打算做一个“听话”的“乖乖”家长,对孩子行为界限上也需要全家统一口径。如若发生分歧,也一定要避开孩子,私底下讨论,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形象在他们心中至关重要,因此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摧毁”对方形象!

好啦,我是汤汶琪,一个永远和孩子站一边的“happy妈妈”,关注 ,我们一起聊一聊孩子的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