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中国理科生多,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多地成为科学家,从而报效祖国?

心依旧梦依然3


我觉得不论是家长或者是老师不但要教好学生们的科学知识,还要从小就要教学生们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多的同学生们讲前一辈科学家们怎样牺牲自己和家庭,有的不远万里冲破重重险阻回到自己的國家研发先进武器的事迹,有机会的话带他们去看看现在的科学家们研制的先进武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爱国精神


玲147919278


您的问题非常好,让更多的理科生成为科学家报效祖国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非常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客观的说,当前我们国家鼓励支持理科生成为科学家的现实环境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这个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我们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的基础,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同时,您的这个问题,正是回应了李兰娟院士的这一段话:“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希望媒体,教育部门,全社会能够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崇尚科学,要尊重科学家,要努力成为科学家。疫情过后,希望全社会树立健康观念,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多科普健康知识,多一些忧患意识”。


下面,我从这样几个层面回答您的问题:首先分析让理科生更多的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为理科生成为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国家应进一步改善科学家的待遇。第二,社会应进一步形成尊崇科学家的氛围。第三,学校应该进一步抓好学习。第四,家长应该鼓励支持孩子成为科学家;第五,学生要树立为中国科技进步而努力的理想

让理科生更多的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 待遇偏低。我们来看看中国商飞公司挂的标语,你就能看出中国科学家的待遇与付出是不是对等了。中国商飞公司对科技人员的要求是“四个长期”: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也就是说,在奋斗攻关关的同时,还要吃苦和奉献。相对来说,一些影视明星、主播网红的收入是不是有点多,科学家们有点少?千万不能造成“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

  • 读书无用。不知从何时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将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尊崇,变成了对明星的“追捧”,全民险些陷入了“娱乐至死”的境地。这些社会影响,使很多青少年放弃了成为科学家的理想

  • 专业教育。中国一项研究表明,专业课成绩好坏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没有太大的关联,并且对于毕业生毕业7年内的收入增长和职位提升也没有正向作用。这就说明,中国大学教育的没有与应用实践挂钩,没有与社会需要挂钩。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也成为今后成为科学家的重要障碍。

  • 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女家庭占主流的社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宠溺”成为主流,不愿意让孩子吃苦,不愿意让孩子艰苦奋斗。总想着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改变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在家庭教育中,奉献精神、爱国教育渐渐缺失。

  • 学生自己。让理科生成为科学家,首先需要理科生能够树立成为科学家的理想。如果没有这个理想,不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给理科生更好的发展环境,还需要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面从五个方面说明让更多的理科生成为科学家的途径:

国家应进一步改善科学家的待遇。

不能让科学家们在默默无闻的为国家工作,要全面提高科学家的待遇:

  • 提高工资待遇。让科学家的工资水平在同等级别中最高,让科学家的工资收入达到人人羡慕的程度。就像李兰娟院士说的那样: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

  • 提高学术待遇。让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拿到更多的科技发展红利。比如在知识产权上,适当多给一线研究人员的占比,适当将专利技术带来的收益多给一线科研人员分配一些。

  • 提高政治地位。在任用科研单位干部时,更多的使用专业人才,而不是专业官员。在政治上,给科学家更多的话语权,避免“外行指挥内行”。

  • 最后,国家要给理科生更多的培养政策。包括人才培养政策、人才选拔政策、就业创业政策、工资待遇政策等等。让科技工作者拿到应得的待遇,让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人人羡慕的工作。

社会应进一步形成尊崇科学的氛围。

  • 媒体上要多宣传报道中国的科学进展情况,媒体要多向科学领域倾斜,及时报道中国科学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难题;科学家的奋斗精神等等。必须要减少“娱乐至死”的节目。

  • 社会上要形成尊重科学、敬重科学家的氛围。在社会上,让科研工作者成为人人尊敬的人,把对权利、金钱、虚荣的向往变成对科学的敬意。

  • 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到了科学的重要性。钟南山、李兰娟已经成了全民的偶像。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次科学家们的贡献,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疫情过后,又将科学家抛到脑后。继续娱乐至死的生活。

学校应该进一步抓好学习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说明,我们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还应该进一步抓好学生的学习。


  • 大学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在体制上,大学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而不是让官员来办,同时,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学行政化管理体制中造就的思想僵化,不求进取的现状。

  • 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在讲好大学教育理论性的同时,要与社会需要、科研需要结合起来,使大学学到的知识真正为学生们进入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 建立公用研究开发中心,提供有创新课题与项目的科学家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实验室平台、资料检索平台等,从而增加创业的成功率,形成发明家型企业家模式,以制度化或税收政策促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货真价实的高科技开发项目。

家长应该鼓励支持孩子成为科学家

  • 曾几何时,我们回答孩子上学是为什么时,总是说,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更加富有,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光宗耀祖。将个人突出,将国家放在后面。是时候看看“岳母刺字”了,加强爱国教育了。让孩子以为国家多做贡献为荣。

  • 让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再富不能富孩子”。让孩子多吃点苦,多参加劳动,为以后成为人民爱戴的科学技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生要树立为中国科技进步而努力的理想

  • 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进步很快,但是与美国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中国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人才,也就是说,需要更多的理科生投入到科学技术工作中去。

与美国技术整体水平时间差距:从2011年差6.6年,到2016年差5.33年,平均每年缩短差距0.254年;与美国技术整体水平先进性比较,2011年67%,2116年71.4%,平均每年追赶的水平进步0.88%。从2017年算起,现有的120项技术达到美国现有技术水平需32.5年,基本上需要到2050年;达到81%的水平,需要10.91年,需要到2028年,进入技术领先国家行列。这里的前提条件是:美国原地踏步,否则需要高于这个追赶速度。
  • 理科生不见得都要成为科学家,也可以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中国需要科学家,更需要大量的工程师。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要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也就是说,除了科学家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工程师、设计师、建筑师等多方面的科技人才。只要理科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是报效祖国,都是为了中华崛起而奋斗。

希望将下一代人争做科技工作,争当科学家,而不是争进娱乐圈,从而让我们国家变成世界第一的科技强国。让我们的人民群众从“娱乐至死”中醒来,让科学家成为社会的偶像。


理念主导教育


1、国家对青少年,不要树立影视明星歌星作为榜样,而是要多树立像钟南山这样的科技英雄,像杨振宁这样的可以列入世界最伟大科学家之列的科学巨匠,还有像邓稼先这样为了民族国家利益个人做出巨大牺牲甚至生命的科学家。课内课外都要这样树立。

2、对出国学成人员,特别是有杰出成果的,要大力给予物质与精神支持,鼓励回国为国家做直接贡献。对于国内研究条件可能尚不成熟的,理解他们的同时,要多保持联系,多请他们回国交流。让他们感到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3、鼓励国内科研人员创新,对有突出贡献者,重奖个人。

4、对国内排名前十的师范大学,所有学生免费上学,以便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中学教育,对国内排名分别前一百的师范学校、幼师学校,所有学生免费上学,并发放适当补贴金,以便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小学与幼师教育。

要求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前五年,必须从事教育事业。

老师好,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国家形成这样的机制后,才能培养出报效祖国的人才!



黄铭光健康生活


朋友你好

我是你提及多数里的一名理科生,但是很遗憾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如果我的父母老师再去更努力的研究一下如何帮助我,我想结果还是会一样的,我成为不了科学家。为什么?因为我那不是我的真心所爱也不是我的生命追求所在,更不是我的强项所在。

大多数的理科生不能成为科学家我想都是这个原因。同理,能够成功成为科学家的理科生也是因为他们真心喜欢且发明创造就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生命意义所在。

尊重事实,善于观察和发现,敢于挑战和创新,这些能力都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

伯乐识才,感谢那些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尽早认清了自己的本心并培养了他们那成功路上那不可或缺的能力,更万幸感谢那颗为了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奋斗终身的赤诚之心。

可我还是要思索,我是理科,我的心之所好不是科学发明创造,我还能报销祖国为人类发展做贡献吗?

当然可以,只要我也找到了那点燃我生命激情的心之所好,并保有那颗为了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奋斗终身的赤诚之心。

我认为只有让理科生更多成为科学家才能更好报效祖国,这是个偏激的想法,二者不成条件关系。帮助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心之所好和解开自身的生命密码,岂不是社会和全人类之福哉乐哉?

用心做教育,让中国的孩子领跑世界,我们一起加油,this is Joan,喜欢我的回答请加关注~


心灵的果实


这是这个很好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如何让更多的理科生成为科学家?

一、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氛围

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为了祖国强大,不再受到欺凌。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深入隔壁沙漠,不畏艰苦,奉献一生。

为此,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勇于创新、不懈探索和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

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崇尚科学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二、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

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爱国和崇尚科学教育,青少年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从小热爱科学,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并为将来成为科学家而骄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多视角弘扬尊重科学,科学报国的氛围,把科学报国,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理念,根植于青少年的内心。

三、重视科学提高科学家的待遇

重视科学,关键是落在行动上,要提高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的待遇。让他们成为付出多,为国家创造价值大,待遇高的标杆。

明星片酬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科学工作者的薪酬不到明星的九牛一毫。价值和付出严重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性。青少年为何追星,迷星,有明星梦?是舆论导向发生了扭曲,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

正如李兰娟院士所说: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让青年一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家从制度设计上,把高地位高待遇高福利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

总之,如果没有全领域科技的领先,没有大批科学家付出,没有技术含量一流的产品。那么,中国崛起,只是一句空话。

当务之急,全社会应积极营造崇尚科学的氛围,让更多的轻年人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把成为科学家作为一生的骄傲,把科学强国,奉献一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相信未来祖国一定会科技发达,繁荣强盛!


海阔天空HMC


就是因为理科生太多,所以要他们成才比率是非常低的。

今年我的孩子在重点高中,也不知道为什么文科的人比较少,理科的人很多。听说是理科比较容易找工作,所以很多人报吧。但是这也成了一个问题,这么多人报理科,但是真正能成才得可能1%都没有。说是可以比较容易找工作,但是这么多的理科生哪来那么多的工作给他们选呢?

我们不可以否认,理科生当中有很多都是很优秀的。但是优秀的人毕竟很少,为什么国家就不可以对于报读理科和文科的人做一个平衡呢?也不见得读文科的人就很难找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有是有的,但是你看一下,无论文科和理科很大一部分都是出来工作之后工作跟自己所读的专业都不是对口的。

有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他们以为只有理科才能够救国。特别是有人提出要取消物理高考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一个国家没有物理的话,基本上就在高科技领域上面被人家屏蔽在外了。其实这个也轮不到他们担心,首先提出物理是一个国家根基的人,他们本身物理就不是很好,也没有为国家贡献过什么东西。第二个在高考不考物理不等于国家就没有物理这个科目,只是你看一下,现在物理高考有很多重点的学校,他的平均分也只是40多分。有这个必要考的那么难吗?就像数学这样子也是,设计这些科目的人搞了无数数不清的一些高难度的东西作为数学教材,但是绝大部分人到了社会之后就用不上。甚至在高科技领域都用不上数学的很多的东西。

我不赞成取消数学,物理甚至英语,哪一个科目都重要,之所以有人提出取消这些科目,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学不好。但是我们是不是是时候要恐惧某一些科目的难度啦?因为这些科目无止境的开发一些完全没有作用的高难度的东西。要报效祖国,在学习的知识方面就要摒弃大部分学了没用的东西。


中小学英语精修


好问题,这样问题如果能从两个方面提高,相信会改变!

其一,工程师与科学家,从根本上说,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兴趣爱好思想思维品格情操的培养,科学家是思维逻辑灵感的碰撞,一颗苹果砸在牛顿头上和砸在工程师头上是有区别的!

其二,科学家艺术家是需要国家,山川自然和人类情怀的,缺失这种情怀的科学家就是在为人类准备灾难!现在核武器,据说地球会毁灭几十次!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教育问题,没有国?哪有家,爱国是第一责任,政治教育应该名为 未来与人生,应当真真正正的讲真实伟大的故事,而不只是空洞洞!

需要说一下的是,中国高考教育是目前为止国家最平等的教育选拔,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工程师,造就了目前中国工业大国地位,目标是完成工业强国!而强国需要更多科学家!需要教育深入实际,涓涓细流汇江河,春风不语满山坡....


远山185923388


第10个问题,哈哈哈我这个人有点傻,有时见到一些事我就想要说两嘴,也就是直言不悔的那种人吧!说出去从来不考虑后果。说的不对就当我没说,划过去得了。您说的怎么从众多的理科生中来培养科学家,报效祖国的话题,那我要说,首先要让家长改变思想观念,有钱能使鬼推磨,不但改变而且必须改变,要尊师重教,无论你是农村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要你有聪慧的大脑我就优先提拔,在它聪明的基础上发挥它应有的能量,它能充分发挥它的能量,它就是超于常人的思维,做一些常人想像不到的科研成果,它就是带动国民发展,给国民造福。可是现在的人观念都是以权力,金钱来看人,首先是成人,然后孩子受大人的熏陶,我的老子有钱有势,你第一我第二而我第二的呢借点老子的东风我便是第一了,可是它没有原第一的聪明,有智慧,可以说它本来就没有那个能力,你想一想后果吧!


自然与和谐


1,不能笼统说理科毕业生多了。对于大学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国家会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的,因此,大学理科毕业生基本上能够供需平衡的。当然,有些专业存在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现象,需要国家不断适时调整。

2,有成为科学家的理想是好的,但是报效祖国,不一定非要成为科学家。理科毕业生可以从事理论研究,也可以从事应用研究,甚至可以从事与本科专业不一样的行业,只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做好每一件小事,勇于担责,都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3,如何成为科学家?答案是:努力学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善于创新的能力,有不断学习的态度,就可以成为科学家。如果再加上一些运气,你也许会成为著名学者。


yxmxmyg


这是一个视角很高的问题,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们常常批判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娱乐明星知名度很高,而真正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却默默无闻,这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反思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导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而且不会迅速起效,但也是能真正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知道了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在面临选择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管是选择偶像(他们会知道科学家比明星更值得崇拜),还是选择职业(他们知道未来自己该做什么)。这样经过一代代的培养,整个社会会形成好的风气,自然会更多的成为科学家。

第二,应该给科学家们更多实际的好处。虽然他们的好处也已经很多了,但我觉得还可以更多,与他们所做的贡献相比,还不够。实际的好处有很多,金钱只是其中之一,荣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很多心怀天下的科学家不在乎这些,但更多地处于摇摆位置的科学家需要实质的奖励鼓励他们。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