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安各部门镇街迅速动员、全力配合、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一起来看临安

抗击疫情一线的那些感人故事吧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志愿加入‘众志成城、抗击肺炎’的队伍中。”大年三十下午,随着请战书的递交,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的几位民警匆匆吃了点年夜饭,就赶赴一线。

将需要隔离的人员接至隔离点,在隔离点做好安全措施并搬运物资,做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协助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当天晚上,忙到了一点的他们,吃了点泡面垫垫肚子。

一天、两天、三天……从大年三十到现在,民警吴杭军一直在隔离点驻守,中间只匆匆回了一趟家,“我爱人带着两个小孩,一个四岁一个十四岁,她其实也蛮担心我的,但还是很支持我,为了战胜疫情,必须要坚持值守。”

“坚持”,是吴杭军口中常常听到的字眼,当问起他为什么要请战到隔离点驻守时,他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危难时刻,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挺身而出践行誓言,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应当勇为,作为一名特警,应当冲锋在前。”吴杭军说,自己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有过类似工作的经历,经验丰富,必须挺身而出。

在请战书上,还有民警朱诚杰等人的名字。让朱诚杰一直牵挂的,是在医院里的外公和5个月大的孩子,“我外公年纪比较大了,大年初一知道他病情危重的消息,我很伤心,现在是特殊时期,没办法看望他,希望他快点好起来,我去看望他。”

每天空闲时间和家人视频聊天,了解外公的病情,也和家人报个平安,他说,家人不担心他是不可能的,但自己工作特殊,家里已经习惯了,特别是妻子,内心感觉对她很亏欠。

“结婚前一个月,我因为工伤住院,结婚那天也是打着石膏去的,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也没办法陪在她身边,幸好,她很理解我。”

朱诚杰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把它做好,突发事件面前,他们不去,谁去呢?能发挥一点作用,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

“之前有隔离人员确诊,这确保了他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也及时隔离传播他人。现在,我们更加熟练了,相信会把工作做得更好。”在疫情面前,吴杭军、朱诚杰们选择了挺身而出,为百姓筑起一道墙。

因为我们是党员,要敢于担当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最近有没有跟外地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发热的现象。”“嘴巴张开检查一下。”……在昌化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诊疗室里,医生张潞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橡胶手套,正在给患者做详细检查。自1月26日抽调到发热门诊,张潞没有回过家。

张潞原本是昌化人民医院内科临床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跟领导申请调去发热门诊值班。发热门诊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每天要接待大量患者,接诊前患者的病情也是未知数。“我是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工作。”张潞说,在一线心里难免有些担心,但是他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也相信只要防护措施到位,自己可以避免危险。

目前,医院的防护用品十分紧张,为了减少损耗,张潞往往一穿就是一整天,期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因为防护用品脱下来就不能再次使用。

昌化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需要24小时值守,值班医生两班制。白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晚班从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如果不吃不喝,最长要忍15小时。下了班后,张潞也不回家,只在留观病房休息。一方面为了家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主班上完还有副班,也是处于待命状态。

张潞的妻子是区中医院的内科医生,目前也临床一线加班。“我们都是党员,要敢于担当,在行为上做好表率。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张潞表示。

其实,张潞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大儿子5周岁,两个小儿子不满两周岁。目前,都由有父母在照顾。“想,很想念他们,但现在还不能回家。”每天下班,张潞都会通过手机和儿子们视频聊天。“大儿子知道我们的工作是医生,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希望能给他们树个榜样。”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我要请战!”“我是党员,我先上!”“我自愿加入抗击疫情应急队伍!”“无论奔赴哪里,无论什么营运任务,我都愿意参加!” 2020年2月2日,被网络戏称为对称日的日子,但在临安公交公司办公桌上看到的却是一张张摁下“红手印”的请战书。

一张张带有手印的请战书就是一个个战斗堡垒,筑起“公交铁军”的坚实防线。这些人中,有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有入职不久的新司机、也有家在外地的坚守者。无论是谁,在按下手印的那一刻,他们都是战“疫”前线的勇士,都是最可敬的“逆行者”。

其中有两名司机郑志新和钱小江,在公司接到上级任务时,他们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与疫情近距离接触的运送任务。作为一名从事公交二十多年的老司机和入党不久的新党员,郑志新更是连续两次主动“出征”,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履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

小口罩,大情怀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郑国标是河桥镇河桥村村民。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河桥镇抗“疫”一线的紧俏物品。作为人大代表的郑国标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镇工作人员,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向镇政府捐献一批口罩。1月31日,他费尽周折,终于从朋友处购得口罩1100只,但却因未分流而卡在了萧山机场。

“就算再晚,也一定要把这批口罩拿回来。”虽然得知消息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为了尽快拿到口罩,他连夜驱车赶到萧山机场。经过一夜紧张的沟通协调,这批口罩终于在第二天顺利出关。郑国标又马不停蹄地从萧山返回临安,亲手将口罩交到河桥镇工作人员手中。

小口罩,大情怀。连夜奔波换来的口罩,不仅凝结着郑国标的一片心意,更体现了他在危难时刻的责任担当。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向这群可爱的人致敬!

众志成城,战胜困难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战“疫”•暖城】这就是临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故事

文字:郑逸菲、朱艳、临安交通、临安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