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斯在秦始皇时期如鱼得水?在秦二世时期却倒大霉了呢?

骑蜗牛走高速


先看是不是,再答为什么,下面先来看看李斯的一生和几次重要的选择。

1、李斯本来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当过楚国小吏,从看仓库的经验中感悟出了“平台比努力更重要“这一哲理,于是师从当时的儒家大牛旬子学习帝王之术。

2、学成之后到秦国,见到秦始皇,说服秦始皇吞并六国,被拜为长史,主要任务是离间六国君臣。史记记载: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愿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

3、后来,刚好遇到郑国间谍时间,上书秦始皇以著名的《谏逐客书》,例数六世之中客卿对秦国的贡献,以及驱逐六国仕子对秦国的利弊得失。其中还有一句是直接怼秦始皇的。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4、于是,秦始皇废除了逐客令,李斯也官复原职,还是使用李斯的计谋,李斯也成功的当到了廷尉,廷尉在秦国属于法律系统的一把手。等到秦始皇吞并天下,以斯为丞相。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策。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后辈为王,元勋为诸侯者,使後无战攻之患。

5、当时有个齐国人叫淳于越,他给秦始皇提议,建议改郡县制为分封制,以保证天下的长久。秦始皇问李斯的意见,李斯说:以前就是天下权利太分散导致诸侯相并;舆论太分散,各家各派都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中枢不能掌握话语权;现在天下统一了,应该废除百家,都应该以陛下您作为唯一的标准。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苍生,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轨范,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来岁,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6、始皇三十八年七月,秦始皇在出游的途中病死。死之前确定立公子扶苏为下一任秦皇,并且留下盖了玉玺的圣旨。这个事情只有赵高、李斯、随行的胡亥等几个人知道。赵高先劝胡亥要争夺帝位,然后又去见李斯。

赵高:“现在让谁继位就看我和您的啦”

李斯:“这种话我们做臣子的怎么能说”

赵高:“你和蒙恬谁厉害,谁更受扶苏的倚重?”

李斯:“蒙恬”

赵高:“如果这样,扶苏继位,一定会让蒙恬当丞相,你看看秦国这些年,有哪个被罢免的丞相得到善终的?胡亥仁慈,才会善待我们的”

李斯:“我本是上蔡的平民,皇上让我当了丞相,我不能辜负他啊”

赵高:“我们现在立胡亥为帝,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天下一定不会出事,这样也不会辜负秦始皇。再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现在的权势,如果不这样,以后扶苏当了皇帝,蒙恬当了丞相,我们的权势就没了,而且会祸及子孙啊”

李斯思考再三:“遇到这样的时候,想要就安稳都不行,算了听您的吧”

高乃谓丞相斯曰: 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斯曰: 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高曰: 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斯曰: 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 高曰: 高固内官之苍头也,幸得以词讼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何尝见秦免罢丞相元勋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登基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何尝见差错。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能够为嗣。君计而定之。 斯曰: 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 高曰: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故贵圣? 斯曰: 斯,上蔡闾巷平民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生死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罢了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获咎。 高曰: 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动摇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斯曰: 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 高曰: 上下合同,能够久长;中外若一,事无内外。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 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克不及死,安讬命哉! 於是斯乃听高。

7、然后赵高胡亥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赐死蒙恬。担心串位的事情败露,又杀光了秦始皇的其他儿子和女儿,法律也变得越来越严格。等到陈胜吴广起义,加上原来的六国诸侯叛乱,山东又乱了。李斯想劝谏秦二世,但是秦二世不听,还因李斯儿子李由治理的三川郡被贼兵攻陷的缘故削去了李斯三公的爵位。李斯看重爵位,就上书秦二世,表示你说的都对。

赵高挟私报复了很多人,怕别人到秦二世那里告状,就让秦二世多享乐,把事情都分派给手下的人去做,不要经常接见臣子。

8、赵高听说李斯对这个事情有意见,就假意让李斯去劝劝秦二世,但每次都选择在秦二世心情不好的时候让李斯去。赵高于是又对秦二世说,李斯故意的,他和陈胜吴广都是楚国人,他太危险了,而且他知道你串位的事情。

9、然后,秦二世就把李斯抓了起来,李斯在狱中又故技重施,给秦二世上书: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外千里,兵数十万。臣尽绵力,谨奉法律,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元勋,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怀抱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满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10、最后,秦二世直接下令把他腰斩了,行刑前,李斯说了最后的话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大概就知道了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李斯的确混的比后来较好。

当然,整个秦始皇时期的大臣混的都比秦二世时期要好

笔者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欢迎大家讨论:

一、大的社会环境变了

秦始皇在位的前期,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所有的人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抢六国的钱。抢了一百块钱,秦始皇拿90,其他的你们分,所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比较高。

秦二世在位的时候,陈胜吴广起义,六国复辟,天下大乱。秦朝的土地瞬间丢失了一半以上,这个时候内部的资源争夺就更加激烈了。就好比走下坡路的公司总喜欢用各种理由克扣员工的奖金一样。

二、领导者变了

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君主,能够使各种人才为己所用,不仅能够广纳意见,而且自己还能够准确的作出选择。另外,作为强力君主,任何人和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在他手下只要不犯错、有能力就可以保证荣华富贵。

秦二世不仅得国不正,并且对权利的掌控力也不够,得国不正所以疑神疑鬼,掌控力不够所以不能恩威并施,结果就是所有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都被直接杀掉。就好比走下坡路的公司总是喜欢直接裁员一样。

三、共事的人变了

秦始皇时期,不论文官还是领兵打仗的将领,都是臣服于秦始皇的,并且都是在努力的按照秦始皇规定的规则给自己争取荣华富贵,这样的一群人是可以互相督促和勉励的。

秦二世时期,由于赵高的拥立之功造成了权利过度集中,通过指鹿为马铲除异己,朝中基本上已经只有赵高一个人了。自古忠臣都是一群一群的,像开汉三良,凌烟阁二十四将等,但是权倾朝野的奸臣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这也是赵高的自带属性是容不下其他人和他分享权力的。

四、李斯自身的价值观决定了在如上的环境中的结局

李斯是看到仓库中的老鼠比厕所中的老鼠过得滋润,从而做出学习帝位之术的决定的。所以他一开始的价值观就是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庇荫子孙。这也是他默认沙丘窜位,以及后面数次向秦二世求饶的内在原有。这也可以从他的遗言中看出。

五、李斯师从荀子有点儒家的意识

荀子是当时的儒家大佬,虽然李斯学习到最后变成了法家,但是儒家的忠君报国、济世安民等思想还是影响了他,这也是他后面数次惹恼秦二世的原因。

六、李斯的能力

李斯学习的帝王之术主要就是人心,主要就是心理学,通过收买六国的奸臣搞垮六国。通过揣摩秦始皇的心意,提出了焚书坑儒等主张。但是本身缺乏治国平天下的掌控力,所以秦始皇在时可以得到发挥,等到秦二世时候却对山东乱局无能为力。

七、覆巢之下无完卵

以上。假设李斯是完全的忠臣,那么他的下场就是商朝的比干。假设李斯是完全的奸臣,那么他的下场就和曾经被他收买的六国奸臣一样。所以他总是在摇摆,在挣扎,一边奉承秦二世,一边劝谏秦二世。即使秦二世不杀他,等项羽入咸阳,他还是死路一条。所以后期李斯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结局了。

那么李斯最好的选择是怎么样呢?

也许和张良一样,功成名就之后就隐姓埋名,回到那个他来的时地方。


往昔文笛


引语:李斯是秦统一天下的功臣,治国的良相,终因畏祸贪权,死于政治斗争。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出世后助秦王嬴政灭六国,秦统一天下后,拜为丞相。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被赵高设计腰斩于咸阳。

李斯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畏祸贪权,弃“忠”择“私”,与赵高为伍,注定了日后悲惨的结局。

“沙丘之谋”与赵高勾结,埋下祸根

秦始皇在沙丘迅游时,暴病而死,临行遗诏本传位给公子扶苏,被中车府令赵高扣留诏书,赵高想立胡亥为帝,以便自己日后发达,便威逼利诱同为顾命大臣的李斯,李斯本是小吏,想到荣华富贵来之不易,若扶苏继位,恐难保全,最终二人合谋篡改始皇遗诏,赐死扶苏、蒙恬,以二世胡亥为帝。

政治诉求不同,致使李斯必死

对于胡亥,认为赵高为刀笔吏出身的阉人,不足为惧。虽二世借赵高之手尽杀秦诸公子,但李斯作为“沙丘篡位”的参与者,仍然对自己皇位存在威胁,因此必然置之死地。

对于赵高,胡亥把朝野大事交其代理,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随着权力的逐渐扩大,利欲熏心,赵高便将目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的心思日益迫切。

对于李斯,作为丞相,是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而赵胡专权后“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李斯不愿看到一手缔造的强秦自此衰落,多次进谏,指出问题,从而加速了其死亡的步伐。

千古一相,李斯“冤”死

一次,李斯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工程,激怒胡亥,被责令法办,经过一系列策划,李斯的谋反罪名被赵高罗织而成

最终,李斯被押赴刑场腰斩,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

临刑前看到秦必亡的气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秦朝气数已尽。


点亮万家灯火


时势也,自作孽耳。

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白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在郡里做一个供奔走的小吏,老是看见厕所里的老鼠食不洁,毛不光,见了人仓皇而逃,而在粮仓里看到的老鼠,一个个坐在那里吃,吃得膘肥体壮,见了人也不怕,他很是感慨就说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话。从此李斯立志于仓鼠。

这是一个著名的典故,可以大致看出李斯的人生哲学。

李斯确有大才,也很有眼光。在正确的时候跟了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事,一切顺应着历史的发展潮流,所以如鱼得水。

李斯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当过小官,后拜荀 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 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从此做上仓鼠。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 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政(赢政,即秦始皇)的侍卫。李 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借口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 活动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 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 人才。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宫职,不久又提升了他当廷尉。《谏逐客书》不仅是具 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优秀文章。鲁 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 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 功。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创立小篆作为规范字推广全国,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 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段时间的李斯所做的一切都是紧跟大势,符合历史潮流的大好事,能在关键节点发挥关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追随了想统一天下又能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不然的话就是“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然而李斯还做了如下的事: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害死了同学和朋友韩非子,还有很极端的“焚书坑儒”。

做完这一切后,天下已大一统,该做的事做得差不多了,该享受这盛世荣光了,是许多人争权夺利的时候了,也是想保有这来之不易而又实在不能撒手的荣华富贵的时候了,所以此时的李斯锐气不再,私心渐重。这时的李斯已是一个肥得不愿意动的仓鼠。

秦始皇驾崩这一重要时刻本来不会成为秦的关键时刻,也不会成为李斯的人生转折点,李斯只要尊遗诏,按部就班的回咸阳迎扶苏继位,一切如常,秦帝国安好,李斯也可能无恙。

但是赵高这个变量出现了,就用一句话说服了精明的人杰李斯,赵高先拿李斯跟蒙恬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于是赵高乘机说:扶苏刚毅而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后面的事不用我说了。

李斯不想祸国殃民,他很自信,自信他能照样执掌这个帝国如常前行,自信赵高一个小人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自信胡亥这个无知小儿得依靠自己。李斯不是小人,不明白正因为赵高是小人才可怕,也没料到正是胡亥的年少无知而任由小人摆布。于是赵高稍一摆布就把以正对敌的李斯给摆死了,秦帝国也完了。

胡亥不能辩是非、分好坏,暴而昏,荒淫而愚蠢,李斯好与坏,对与错,都无所谓了,秦二世只配得上赵高,他不需要李斯,也用不上李斯,反赚其碍事。而赵高的野心与胆量使李斯成了必除的阻碍。人不对,时不同,势已易,李斯欲牵黄狗于东门逐兔而不能矣。仓鼠因仓而肥也终死于仓,这是李斯自己选择的。


雁77


李斯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但是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平台,你的本事和能力如果无法适应这个平台,那也没有用。李斯能够适应秦始皇这个平台,却无法适应秦二世。

昏君才不在意你的价值,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享受

秦二世作为著名的昏君,他所在意的,不是国泰民安,不是治国安邦。而是自身的寻欢作乐和声色犬马的享受。

而李斯的本领,在于帮助皇帝治国安邦,他是个非常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但是李斯的这些本领,在秦二世眼睛里,屁都不是。说不定在秦二世眼里,李斯还没有跳舞的宫女来的有趣,有用。

而李斯又不会溜须拍马,不会卑躬屈膝的阿谀奉承,但是这些本领,他的对手赵高确是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很是得赵高信任,他又不断诋毁李斯,秦二世对李斯的印象更差。

秦始皇胸怀大志,李斯的法家思想和才能,是秦始皇最需要的

秦始皇要驱逐所有的六国人离开秦国。李斯写了一封《谏逐客书》,结果秦始皇就收回了之前的命令。为什么秦始皇这么器重李斯,对李斯言听计从?

因为秦始皇胸怀大志,以统一六国为己任。所以李斯的才能是他非常需要的。而秦始皇平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有效规范的治理国家,李斯的法家思想,正好高度契合秦始皇的治国理念。

所以李斯在秦始皇时代如鱼得水,备受信任。

平台对一个人太重要了,作为领导者,主要任务就是打造适合员工发挥的平台

李斯的经历告诉我们,平台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你自身的才能一定要和平台的理念相契合,而且这个平台一定要让你有发挥的余地。不然本事再大,也没有你任何发挥的地方。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民党,多少有本事,有能力的大将,可是就是因为不讨蒋介石的欢心,最后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所以,对于一个集团的领袖来说,一定要善于选人,用人,给部下发挥的平台,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清墨讲历史


首先,秦始皇是一个能成就大业的皇帝,李斯是秦国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他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秦始皇很赏识他,他也在各方面都如鱼得水。

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德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杀死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胡亥是个胸无大志,昏庸无能的皇帝,一切事务皆有奸臣赵高独断,所以李斯在秦二世时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最后被赵高诬陷腰斩而死,夷灭三族。


卧雪踏梅


这个问题很简单 秦始皇嬴政 是一代雄主 雄才大略 统一六国 !胡亥可不是雄主 贪图享乐 胸无才华 心无国家 所以朝廷赵高独当一面 代替胡亥行使了君王的权利 并不是胡亥容不下李斯 是赵高不许他存在 因为在赵高看来 这么有才华的人在朝廷上始终是他的威胁!所以不会允许他的存在!!


第一能量球


因为秦始皇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十分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所以才有了千古伟业,所以才有李斯的如鱼得水,一句话总结就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二人合作的非常好。就跟做企业一样,好的合伙人,好的领头羊,心无私大家都想把事做好,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秦始皇走了,换了领导,还宦官扰政,忠臣难善终。



羚羊大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首先李斯确实是匹千里马,魏国名士,荀子高徒。

一出道就敢拂逆秦王之意,上书秦王《谏逐客令》,使得秦王目光长远,招纳各方人才,方可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秦王称始皇帝后,位极人臣,高居相位,做出一系列关乎制度的改革,废除分封,统一度量衡,都有他的贡献。秦始皇也是知人善任,雄才伟略,所以李斯在始皇时期一直能如鱼得水,就像魏征和唐太宗的关系一样,明主贤臣的搭档才能创造辉煌的盛世。

反观二世,此人顽劣之徒,胸无点墨和毫无主见,心胸狭窄唯利是图。李斯和秦二世由于利益的关系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一旦利益产生了分配不均或是有奸人(赵高)从中作梗的话,实力弱的就一定会倒霉。


史学浩瀚


李斯这厮只能说活该,他曾经因为嫉妒而陷害自己的同窗好友韩非子,后来为了保住权位而矫诏拥立胡亥,害死蒙恬和扶苏,是一个全无原则的势力小人,后来死的很惨也算是恶有恶报,去黄泉路上玩他的上蔡苍鹰吧。


杨喜光


李斯之前的风光是因为实力使然,位高权重功劳大啊。后期倒霉是因为自己和儿子的发挥太差了,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灭亡,不倒霉谁倒霉呢,还不是怪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