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导语:

《清明上河图》本就是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说是盛世下的隐患?有人说图中有3处足以证明,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作为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无法动摇的地位,它的名气非常大,历史价值也相当高,这幅长篇画作很好还原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样貌。(图片有点长,手机端横着看)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全画中绘制了大量的人物,这在画作中还是相当罕见的,它等于实际描绘了汴京的情况,从城市布局,到河流桥梁都是描绘得相当细致,甚至众多人物的生活场景也被塑造得非常好。

关于这幅名画,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人就认为这是描述盛世的画作,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表示这是描述王朝盛世下的隐患。

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差呢?

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宋朝有过这样的先例,神宗时期就有人利用画作进献给皇帝,希望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告诉皇帝民间的情况,还有朝中的一些问题。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比如《流民图》就是前例,而《清明上河图》刻画了这么多的人物,很好体现了民间生活场景。

历史上大多皇帝都是非常注重面子的,往往臣子直言进谏,会让他们丢脸,因此这种隐晦的进谏方式就被人们常常拿来使用。

从这幅画作中,能看出汴京实在太繁华了,单单是城市的规划,就让人非常惊讶,那个时代它也是最为出色的大都市,城市中有众多的人口,人们平时的生活相当热闹,几处主要的市集相当繁华,这自然就能反映出宋朝的繁华。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反对这种观点的人,利用画作中的一些细节当做证据,主要与图中这3处有关,一是衙门口懒散的官兵;二是市集上的管理非常混乱;三是一些横冲直撞的车辆。他们认为这3处足以证明,可见在盛世的北宋王朝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隐患。

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的可能,不过也有人认为从这幅画中,应该是看不出是描述大厦将倾的北宋,如果没有存在一些严重删减的话,这幅画依旧是描述着盛世的场景。

首先,有关作者张择端的资料实在太少了,压根都不知道他的经历,他为何要创作这幅长画,他真是打算利用这幅画来劝谏皇帝吗?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我认为还是不太可能的,这幅画创作难度实在有些太大了,在汴京很长时间,仔细观察才能很好描绘出来,要不是非常仔细去鉴赏,根本就很难看出这幅画作中一些含义。

比如像乞丐这类的描述,在众多的人物中也是极少的,皇帝即便要鉴赏这幅画,也不见得能观察到。

其次,这幅画作整体凸显汴京的繁华,没有真正暗示末世的细节,反对盛世说法的人,其实就是抓住一些具体的点来回应。

宋徽宗本人有着非常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以他对于艺术的爱好,他肯定是能看出来画作里面的问题,他也将这幅画赏赐了出去,至于他所题写的这几个字,一直都有着非常大的争议,不少人也猜测这几个字的意思,说什么的都有。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徽宗并不太喜欢这幅画,他所题写的几个字,还是说明他能看出这幅画的一些含义,他把画赏赐出去,似乎能看出他能明白这里面的含义。

不过我认为要是了解宋徽宗这个人,就能发现他其实没有这么好的政治嗅觉,他收藏了不少的艺术品,可他心里并不太喜欢这种过于写实的画作。

单单从艺术水准上,这幅画在北宋时期,也并不见得会有那么突出,徽宗本人的很多作品,也一样是非常出色的,况且当时还有四大家的作品,徽宗更加欣赏米芾这类的风景画。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可能这幅画单纯就是从艺术风格上并不符合他的要求,他不太喜欢这种写实画,因此才转赐的。

画中描绘的一些乱象,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很多人对于古代的一些盛世有着错误的了解,比如像贞观,开元这些盛世,都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天下处在相对安定的局面,人民能过上较为平静的日子就已经属于盛世了,并不表示大家都生活富足,即便盛世也会出现一些乞丐流民,这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

北宋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由于宋初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国内出现大量的无地流民,很多人都经商谋生,出现乞丐流民再正常不过了。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至于画中官兵税吏的问题,我认为这正是真实世界的写照,平日里没有什么大事,他们自然就不用认真起来。

北宋从立国到徽宗时期,已经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自打和辽国议和之后,就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汴京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和平,人们变得懒散也很正常。

而像汴京这种大的都市,城市管理出现混乱也很正常,我们现在去看像纽约、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也都会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大体处在平静的局面,并不代表王朝就存在大的问题,在徽宗朝出现问题很正常,张择端可能并非是要暗示朝廷已经问题相当严重了。

清明上河图描绘盛世之景,为何有人持反对意见?图中3处足以证明

人们对于盛世往往有着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总认为盛世就不应该存在着这类的问题,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即便是现代社会,这类的问题都不见得能避免。

古代的盛世再好,也不会比现代更强的,因此如今的很多问题,同样是之前没有办法避免的,如果张择端真要隐晦劝谏的话,以这样的巨幅画作去劝谏,也是有些太过,他更多还是想展现自己心中的汴京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