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亿万国人的心。接下来一周,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大家将逐渐回到工作岗位,经济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但疫情将对各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我们试图通过复盘2003年“非典”时期各行业的走势,并结合当下专家的分析给出一些参考答案。

疫情对三大产业影响如何?

复盘“非典”时期,疫情对三大产业均有一定冲击,其中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当时非典疫情对各大产业的影响中,第三产业首当其冲,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数据,非典时期,在疫情最严重的2003年二季度,各产业GDP增速均较一季度出现明显回落,其中第一产业回落1.1%至1.7%,第二产业回落1.9%至11.3%,第三产业回落1.8%至8.7%,整体GDP增速回落2%至9.1%。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从三大产业来看,2003年二季度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出现下滑,但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短暂,对第三产业影响时间较长。“三季度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恢复至一季度水平,第三产业到四季度出现明显改善。”天风证券分析师宋雪涛认为,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对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久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就本轮疫情而言,浙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孙付认为,本轮疫情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影响取决于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后的复工时点。目前,全国一盘棋统筹、防控措施加码,后续疫情如有效遏制,复工不受明显影响,疫情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影响也将比较有限。

“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特别客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受影响较为突出。”孙付表示。

孙付分析,从需求端看,疫情对消费影响较为明显,对投资和进出口影响较为温和。

数据显示,消费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疫情较为严重的2003年5月,消费品零售增速从当年3月的9.3%回落至5月的4.3%,下降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

“消费中的餐饮和各类主要商品零售均明显回落。但6月以后消费增速即显著回升,且后面伴随宏观景气度的回升,消费增速持续改善并站上新台阶(2004年)。”孙付表示。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投资方面,“非典”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30%以上较高增速。进出口方面,“非典”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进口的影响较为明显。2003年上半年,出口当月维持在33%左右水平,进口由1月63%降至4月34%,主要是因为“非典”影响了内需导致进口下滑。整体而言,影响持续半年左右,主要影响消费和进口。

出行和聚众属性行业受影响,批发和零售逆势增长

在疫情期间,消费者为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更加偏向于避免进入人员拥挤的场所,特别是火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出于对“非典”疫情期间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也会避免外出用餐,导致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损失较多。

宋雪涛表示,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众属性。值得注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反而逆势加速增长,可能与疫情高发期居民大量购买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关。

李迅雷表示,目前,网购在零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估计疫情对于社会零售会有影响,增速将比2019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应该不会过大。

但总体而言,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本次疫情的传染性更强,叠加春节时点因素,对服务业和企业复工冲击更大,但防控力度更强,出手更快,预计影响时间短于2003年“非典”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交通运输

出行意愿完全恢复需要2—3季度时间

被认为影响较大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客运。由于交通运输行业人群聚集,因此疫情窗口期出行意愿骤降。

孙付表示,“非典”对经济活力造成不小的冲击。其中铁路客运受到的冲击最大,民航、公路紧随其后。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数据显示,受疫情的影响,2003年5月份交通运输行业完成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41.2%和52.1%,铁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62.5%和57.2%。民航旅客运输量在二季度同比下降48.9%。

根据国金证券的研究,疫情对民航的影响时间短于旅游相关数据,出行意愿的恢复传递至上市公司收入业绩端约为2—3个季度。“非典”影响的高峰期为2003年3—6月,全程影响时间约1年。但从民航客运增速的表现看,四季度客运量的同比增速已经基本恢复。从业绩表现看,疫情对民航的业绩影响亦在2003年四季度有所恢复。

●住宿餐饮

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将会迅速反弹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住宿和餐饮相关企业效益下降,出现了行业性亏损。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数据显示, 2003年4月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速为2.1%,5月同比下降15.5%。住宿业的增长自4月初至5月末降至谷底。不过,疫情结束后,相关影响很快消失,行业出现迅速反弹。国金证券方面表示,6月下旬疫区实现“双解除”之后,餐饮市场销售出现较快反弹。数据显示,6月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4%,扭转了5月负增长的被动局面。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批发零售

疫情受控后,商品销售普遍回升

“非典”暴发时期商品销售出现分化。根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统计,2003年4月,中西药品类和洗涤用品类分别增长21.1%和35%;食品类由于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现象,销售增长21%;穿着类商品仅增长6.7%。但家具类、五金电料类、金银珠宝类分别下降3.9%、5.6%、0.9%。

具有“囤货”属性的行业,反而受到阶段性的推动。如乳制品、方便面和速冻食品等,此外,白醋等杀菌类调味品也收益。国金证券表示,因为局部出行限制造成民众抢购日用品的热情,从而创造相关公司阶段性收入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2003年5月,医药行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明显加快。当月医药行业生产同比增长35.4%,列工业各行业增长速度之首,增速比上月加快13.5个百分点。光大证券方面表示,“非典”疫情期间,医药行业表现较好,“非典”的治疗与预防药品以及相关的保健品、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上半年在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率为13.2%,位于支出增长的首位。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中消毒液和洗涤剂的销售也有明显提升。

国金证券表示,“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除食品类消费弹性较小,销售变化不大外,其余商品销售普遍回升。

疫情对各行业影响如何?复盘“非典”,我们得出这些结论

●“宅”行业

网购、快递得到较大发展,或将催生新业态

有媒体近日表示,“非典”造就了淘宝和京东等一批电商巨头。2003年“非典”期间,阿里巴巴的员工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被迫闷在家办公,“淘宝是闷出来的想法”。在2016年出版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中,作者邓肯·克拉克写道,“‘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此成为使互联网在中国崛起为真正的大众平台的转折点”。

光大证券表示,“非典”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但同时网络和电话业务量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从2003年4月1日到5月3日,北京本地网络通信话务量比3月增加了30%;5月1日到3日,北京地区的上网访问量比平日增加了一倍。而网络购物平台(京东、淘宝)也借助“非典”事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来看,在线娱乐和在线教育或因此受益。据媒体报道,在这次的春节活动中,王者荣耀的单日销售再创新高,单日收入20亿元。而不少机构目前针对疫情也推出了各种网络公开课,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改变教育行业的传统授课模式。

国金证券表示,快递有望成为受益行业。近年来网络购物正不断抢夺线下实体店的市场,而在特殊阶段内,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任泽平表示,疫情将使得生产生活朝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记者】黎华联

【统筹】陈颖

稳金融,战疫情。更多信息,请关注广东金融发布厅↓

相关链接:

疫情将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复盘“非典”我们得到这些答案

【作者】 黎华联

【来源】 289财经热点南方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