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心自卑的人往往都非常自負?

焦大看天下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就是

——為了自我保護、為了自己能繼續相對正常的活著。

這樣的答案,可能看起來有些“讓人意外”,那麼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答案吧。


當你往水池裡丟一塊石頭,你覺得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很簡單,就是本來平穩的水面開始泛起一圈圈漣漪。

那麼,在石頭丟進去之前,水面的平整是因為整個系統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接著外力介入,打破了這種平衡,開始出現漣漪。


而人、人生也是如此,需要保持相對的平衡。

但是,很多時候並不是生活要求保持、我們需要保持就能保持的,那麼,就會出現一些內心衝突來打破內心的平衡。

這種打破平衡的狀況,就比如我現在內心非常、非常的自卑。


自卑是一種打破內心平衡的元素。

它打破了我們內心的平衡之後,就會使我們在心理上,不自覺的感覺低於他人。

那麼基於生存本能,我們就需要讓內心的這種失衡重新迴歸平衡,也就是“把自己裝在自負裡”、“把自己偽裝在高高在上裡”。


是的,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補償。我們通過刻意誇大一種,去幫扶另外較弱的那部分。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自負之人必有可憐可恨之處,這類人自卑心理產生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其成長經歷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家庭環境、父母教育等等,雖然很有後天的一些問題存在,例如:長相、能力等等。簡單來說,一個人之所以會自負,會對自己產生超出合理範圍的超高評價以及對他人產生貶低,其本質是對於自卑的補償心理。


通常情況下,自負並不是自卑的初始狀態,而是通過某種經歷而導致了他們習得了這種思維過程,例如:偶然間,他們發現對自己吹捧一下會得到周圍人的讚揚,貶低他人可能會讓自己更舒服一些,逐漸,自負的思維就產生了,甚至有一些人長期矇騙自己而無法自拔。


心理博學社


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人非常的自負。一旦你說了一些不同意他們的話,他們往往會暴跳如雷,其實這樣的人根本不是自信,而是一種骨子裡自卑的表現。

在心理學看來,一個自負的人,其實是非常自卑的。為何如此,我們今天可以為大家分析下幾個具體原因。

第一:希望通過補償機制讓自己感受好些

為什麼自負的人不是自信,這是 因為一個自負的人,他的自信並不是建立在準確的自我認知中。

他們之所以自負是通過自己想象出來的,當他們覺察到自己非常自卑的時候,為了防止自卑進一步惡化,他們會通過大腦的補償機制,增強自己自信的感受,從而抵消自卑的情緒,恢復自己的自信。

比如很多人愛炫耀的人,他們內心也非常的自卑。但是他們是希冀通過炫耀讓別人來羨慕自己,讓別人認為自己很厲害,從而減少自己內在自卑情緒。

這種補償機制雖然能彌補我們內心的自卑,但是這種自信並不是建立在自我能力上,而是建立在外表上就會顯得非常的虛弱。

一個人越自卑的時候,他的這種補償機制會越明顯。在生活中你也會發現,有些人越自卑無能,他就越喜歡批評別人也是如此,他希望通過這種批評證明自己很厲害,事實上,這種自負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不可一世,並不能幫助他和他人建立友好的關係,反而會讓別人越走越遠。

二、自負的人,希望通過自己無所不能證明自己的優秀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自負的人,他們最喜歡擺出的一副姿態就是自己非常的能幹,這種喜歡錶現自己能幹的一面,如果過於突出往往會形成表演型人格。

他們會讓我們無法看清自己,脾氣也會變得格外的暴躁,多變,很喜歡以自我為中心。過於自負的人之所以自卑,他們會把優秀看得很重要,一旦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就會無所適從。

真正自信的人來自骨子裡對自己的欣賞,更來自平和的心態。而自負的人卻會把優秀變成衡量自我價值重要標準。

優秀雖然是建立自信的重要方法,不過優秀並不是終極目標。優秀是我們對自己負責所呈現的一種狀態,如果我們過於在乎自己是否優秀,就會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建設。

真正的自信來自對自我的錘鍊,這種錘鍊不僅是自我能力塑造,還有自我人格魅力的塑造。自負的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這種認知上的失調,他們喜歡用外在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卻忘記了自我人生的塑造。

所以自負的人活得非常的痛苦,因為他們是活給別人看得,而不是給自己看的,在為人處世中,他們也會因為這種表演型人格很容易有失落的情緒。

第三:自負的人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對真實自我缺乏最正確的認知

自負的人之所以自卑,乃是因為對真實自我缺乏最正確的認知。他們不知道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

真正的自信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基石,這種自信不是依賴他人而存在。而自負的人卻是把自我建立在別人認可的基礎上。

當別人認可自己的時候,他們會激情四射,而一旦遭到別人的否定,就會變得非常失落。所以這種自我是非常虛幻的。

自負的人之所以自卑也是因為過於把某些東西看得過重,卻忘記了自我成長的目的並不是證明自己有多麼厲害,真正自我是建立在自我確認的基礎上,這種自我確認是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比如林清玄曾講述自己在寫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而蔡志忠曾說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喜歡漫畫,這將是自己一生的事業。

這兩個人其實並不足夠優秀,他們在學生時代,國學與數學都不好,但是當他知道自己的長處,並瞭解自己適合做什麼的時候,即使別人批評他,也不會阻礙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自負的人骨子裡自卑,是從來沒有去思考自己是誰,自己一生能做什麼。正因為如此,他們的骨子裡對自我建設也是無力的,只是希冀通過外在的厲害去彌補內在缺失。

所有自信都是建立在自我確認的基礎上以及自我的認知上,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一定不害怕批評,他能欣賞別人,也能尊重差異,這才是真正內在的自信,既懂得包容萬物,又能持續進化自己。


遠源流暢


自卑和自負看似矛盾,實際上並不矛盾。有的人自卑,有的人自負,還有的人自卑和自負其實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三種性格心理的人,其實都是同一個病症,都是要麼心理曾經有過創傷留下過心理陰影,或者是心理脆弱所造成的一種低卑或高傲的心態,都是一種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一種感覺。

當然,自負是外在的,自卑才是內心的。其實不論自負還是自卑,都是一種內心自卑,沒有自信,沒有信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種感覺。如果想要消除一個人的自卑和自負,首先要克服他的自卑,激發他的自信以及鼓勵他的決心,還要克服他的耐性和耐心等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事實,這也需要調整他的這個人也得有一定的耐心、耐性和決心等!!


當代詩人李秋忠


自負就是更高級的自卑!自卑的人,總是與人比,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比的多了,就感覺自己什麼都不行。即是自己有些方面還是可以的,他也認識不到。

自卑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別人,只要是他沒有的,他總是想象著要得到,不管具不具備條件,有沒有可能,想的多了,慢慢地就麻木了,甚至喪失了憑自己的能力,也能達到某種狀態。

自卑的人,行動力很差,因為思想活躍,跳躍性的思維,經常斷片,常常想到一件事情,還沒開始做,就已經想到所有的困難,想象中的困難大的會讓自己打消開始念頭。放棄了後,馬上就又轉到到另一件事上,重複著不間斷的反反覆覆。想累了,就會停下來安慰自己,總會有出頭之日。

當長時間不斷地念頭在腦子裡出現,有時候淺嘗輒止的行動,略知一二,也會成為談資,為自己的不成功找藉口,讓自己暫時得到一種滿足感。滿足感後接著就是深深地得自責,感覺自己很無用,又加深了自卑的感覺。

一些健談的自卑者,還愛比較,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還死不承認自己的弱點。到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這種境界就是自負。

自負的人目空一切,看著誰都不順眼。尤其是對待那些有些成功的人,在他眼裡會挑出無數的毛病,刻薄的批鬥人家到一無是處。面對一個不如他的人,他會把人家貶到一文不值。

很有意思的是,當一個正常人當面與他面質到他啞口無言的時候,自負的人會生氣到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眼珠子都翻到天上去了!


國泰民安盛世情


都知道人的自卑情緒通常源自於對自身處境的不滿,那麼一個自卑的人往往都非常自負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 1、內心太過脆弱

自卑感本質是對自己軟弱和無能產生的情緒反應,嚴重時,這種情緒非常具有摧毀性和毀滅性,它讓一個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和生命的意義感發生懷疑,所以當這樣的情緒越積越多,就需要去尋找一個出口,或者說一種心理補償,來獲得某種優越感,以證明自己的存在的心態就開始偏向自負。

2、過度輕視自己脫離客觀認知

人的消極情緒會讓人脫離客觀認知,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充滿自卑情緒,他對自己這個生命客體的判斷和自我認知變得模糊,這意味著,他會過度輕視和看低自己的不足,感到比真實的自己更差。

3、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獲得心理補償

相應地,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獲得心理補償,他會誇大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優點,以為這樣就實現了自己生命能量的平衡,可以繼續保持一種相對正常的生活,但是自己又往往掌握不好分寸,補償好了還繼續補償,以至於出現醜陋的疤痕,變得厭世或輕生。

總之,人都不會十全十美的,自卑感是人人都會有的一種正常情緒,區別只在於程度上的差異,適度的自卑感會讓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始終保持學習狀態,對自我成長其實有很大的激勵和督促作用,但是當這種自卑情緒對我們構成比較大的困擾時,就會對自身產生負面影響。


碧浪達夫人


自卑和自負本質上是一樣的。

它們出於同源,叫做自戀。

可以說,自負和自卑是自戀這個硬幣的兩面。

自負的人會覺得對自己有一種超乎實際的完美主義想象,壞的是別人,自己是完美的。

自卑的人,其實本質上也一樣。他雖然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但是本質上他是獨一無二的,是特別的。他對自己同樣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幻想。

總之這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自己有超出現實的幻想和期待。都沒有辦法真正的去面對和接受現實的狀態。

所以自戀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自戀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必須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或者說必須需要去完成整合的一個階段,一般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當我們還是嬰兒期,和媽媽共生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我跟媽媽就是世界的全部,這個時期叫做共生期。

在共生期的嬰兒是有全能感的,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而周圍的環境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滿足的,我餓了就會有奶,我累了就會哄我睡。這就是自戀的起源。

同時嬰兒也會根據自己得到的相應的回應。來評判自己是不是足夠好,足夠受歡迎。如果餓了哭了有人回應,那麼我就是「好的」,而沒有人回應,那麼我就是「壞的」。

再大一些他就會發現,原來我跟媽媽是分開的。這就是人生命中第一次分化出「主體」和「客體」,也就是可以分清我和你是不同的。這是自我的歧視,或者說是自體感到起始。一般這個時期是在半歲到2歲左右。在這個階段他會想要開始離開媽媽,但是他又需要媽媽。不停的重複經歷這種離開返回—情感充電體驗的階段。好比是一個掃地機器人,要出去探索,但是眼睛要不停的回望著媽媽。

這個時候如果養育者沒有給到合適的回應,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他會認為滿足自己的是好媽媽,而沒有滿足自己的是壞媽媽。也就是會特別的偏執分裂,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的難哄。不管怎麼做,都感覺很難去當一個好媽媽。

而自戀性的問題往往就是在這個時期沒有很好的度過。假如養育者習慣性的忽視孩子的需求,忽視孩子的哭鬧背後的情感訴求,那麼孩子會轉向於封閉式的自戀。他把這種情感投注都投注到了自身,而無法投注到外界他人。他會覺得自己是好的,獨一無二的,受人喜愛的,這個時候他也習慣性的會封閉自己,而無法面對現實。

所以有自戀性問題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就是他的內心當中始終充滿了自己的全能幻想VS.而現實有限性衝突當中。

因此我們會把自負的人叫做厚臉皮自戀,

而把自卑的人叫做薄臉皮自戀。



一張心理薛洋


很多時候人都會有自卑情結,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適當對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這時出現的就是自卑情結。 這本身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情節嚴重,極端自卑,那麼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因為極端自卑,性格變得更加內向,不敢與人交往,害羞,緊張,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情況嚴重者還會導致抑鬱症。 二是,因為內心極端自卑,而自尊心又特強,所以他不想讓人看到他自卑、脆弱的一面,也是相當在乎別人看他的眼光,這時他迫切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起來,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一種病態的自信,即自負。這種人其實他內心是相當脆弱的,不堪一擊。


黑夜中的一綹光


因為他們內心有個觀念在主導著他們,你就是是非成敗高於一切。他們或者受原生家庭影響。或者後天形成。他們把是非成敗看成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看不到許多其他的因素,因而就會在功成名就的人面前自卑,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自大。

這其實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同一個事情表現出來的兩個方面。

不是心理出問題,而是觀念出問題。只有糾正他們根上的源頭,才能解決問題。

我是小番茄通俗心理學,用最通俗的語言幫你解決心理問題,歡迎關注我。


小番茄通俗心理學


這是一種是對自己的極度不信任,總感覺什麼都沒有別人好,然後會變得膽小懦弱,不敢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自尊心非常的強,所以不能接受別人任何的不支持和不贊同他想法做法的行為,在外人的眼裡就會是自負。這是兩種極端的表現形式,但大部分都會在這兩種形式中間呈現,既不會表現的太自卑,也不會表現的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