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重磅題材來襲

在兩個題材面前,很多人分不清哪一個更主線、機構更喜歡。昨天盤面出現了兩個題材,一個是光伏(原因是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光伏屋頂要成為特斯拉的主營業務之一)、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它們的上漲都是源自於特斯拉。正好我們就這兩個題材做個比較。

事件進展:馬斯克吼一嗓子 VS 500億投資上海特斯拉工廠

行業產品:光伏屋頂 VS 30萬以內的特斯拉

從進展上面來看,顯然新能源汽車要實際很多,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砸進去。要記住一點,機構並不相信講故事。當然,講故事的主體也很重要,如果是國家講宏大的故事,機構才可能去買單,比如“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

接下來再從產品的角度講,這就需要向做一個假設,假設:馬斯克同樣投資了500億做光伏屋頂,那麼這兩個題材哪個好呢?顯然還是新能源汽車。

因為一個產品的應用場景決定了它的滲透速度和空間。

光伏屋頂在國內稱之為“分佈式光伏”,630政策後國家大力補貼光伏入戶,家裝光伏投資約5萬左右,不僅可以解決自己家的用電(採光好的時候),多餘發電還可以入網賺錢,理論投資收益率15%-20%。但國家推行幾年後,效果並不算太好,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場景對於普通家庭而言迫切性不強。現在普通家庭用電也花不了多少錢,不願意做麻煩事。

特斯拉則不一樣,30萬以內就是一個普通汽車的價錢,不僅可以省油省保養費,雖然會有虧電的擔憂,但城市內跑跑毫無壓力。此外,特斯拉還很“時尚”。

這兩個“應用場景”直觀拿出來一比較就知道哪個的滲透速度更快、空間更大了!

事實上,一個公司和行業的快速成長都是依託一個契合人們生活需求、性價比合適的產品放量而來。股市中歷來的10倍大牛股都是。比如,90年代彩電催生的四川長虹、電腦催生的深科技、00年代空調催生的格力電器、10年代智能手機催生的信維通信等等。

說了這麼多,梅森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多從產品的角度,來去思考自己是否站在一個好賽道上!


有一個重磅題材來襲

據悉,因為中國低成本、高質量的製造能力,特斯拉的m3的售價可能降低到25萬,並且特斯拉(上海)的供應商可能全部替換成國產。可以預見特斯拉的搶購潮不遠了,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製造能力將得到快速提升,要不了幾年,國產品牌也能生產世界級高質量的新能源汽車。

出於這點邏輯,我在週一提出新能源汽車是比消費電子更大的行情,並提示了鋰、鈷的投資機會,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受益呢?


有一個重磅題材來襲


昨晚,《新聞聯播》播了50多分鐘,重點講了要利用好宏觀調控穩定經濟,明顯是為接下來貨幣寬鬆做鋪墊。這就是為什麼大盤為什麼持續強勢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