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達人西遊第八季的坐談會上,渝帆發言的時候總結了我們塔城之行的幾個主題,既是博物館之旅(饢文化博物館、紅樓博物館、手風琴博物館、裕民博物館、額敏博物館等),又是地標之旅(亞歐大陸之心、巴克拉口岸、小白楊哨所等)、還是美食之旅,更是音樂之旅,我們跟著王洛賓的歌聲去了達坂城,又跟著閻維文的歌聲來到了小白楊哨所。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這由由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算唱不全,至少也能跟著玄律哼上幾句,而這《小白楊》歌曲的發生地,就是位於新疆塔城裕民縣的中哈邊境一個哨所,隨著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小白楊哨所隨之成為人們心目中一塊聖潔的地方,“小白楊”更是成了邊防戰士的象徵。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小白楊哨所位於我國西北邊陲塔城地區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腳下,建於1962年8月,原為塔斯提邊防連前哨,後因歌曲《小白楊》的傳唱而享譽全國,並被命名為“小白楊哨所”。據工作人員介紹,1962年8月,塔斯提邊防連在這裡建站,三峰駱駝一口鍋是當時的全部家當。第一批邊防官兵靠肩扛、背馱、手挖,在荒山野嶺上建起了第一批營房。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1982年,邊防連隊戰士一名伊犁籍錫伯族戰士陳福森回家探親,把邊防哨所的故事講給母親聽,母親鼓勵他在部隊好好幹,別想家,還讓他帶10株白楊樹苗回哨所種上,叮囑他要像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為祖國守好邊防將哨所官兵衛國戍。返回邊防哨所的陳福林和戰友們就把樹苗栽在了營房邊,於是這個哨所就改名為“小白楊哨所”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當時陳福森探家歸隊時從家裡一共帶回了10棵白楊樹苗,可是隻有1棵小白楊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現在哨所旁已有多棵,但除了1982年存活下來的一棵之外,其它的都是戰士們後來栽的)。在飲水都只能勉強保障的情況下,戰士們自發省下水來澆灌這棵小白楊,使它漸漸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1983年夏天,著名詩人、詞作家樑上泉來到新疆邊防部隊採風,被小白楊的事蹟所感動,於是思如泉湧,隨即譜寫了著名歌曲《小白楊》,1984年“八一”建軍節那天,閻維文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慶“八一”文藝晚會上,第一次將《小白楊》唱了出來,唱響了祖國大江南北,激勵著戍邊將士。小白楊所在的塔斯提哨所,從此也被人們稱為小白楊哨所。此後,小白楊就成了戍邊軍人的象徵,小白楊哨所則成了邊關將士的精神家園。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2003年,由於中哈重新劃界,哨所前移,這個小白楊哨所因此改成了旅遊景點和紅色教育基地。還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成為西北邊防靚麗的旅遊地,每年接待參觀者達8萬餘人次。如今這棵小白楊已長成參天大樹,傲立邊關,偉岸挺拔,它見證了歷代官兵忠誠防守,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見證了萬里邊防鞏固發展日益強盛的光輝歷程。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在距離小白楊哨所附近,還有一處孫龍珍烈士陵園,孫龍珍當時是兵團戰士,在中蘇邊境衝突中,孫龍珍為了解救被綁架的同村牧民衝入了有爭議的邊境三角區,被蘇軍的機槍射中,當場犧牲,由此引發了塔斯提邊境戰。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為了讓人們更加了解小白楊哨所和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的小白楊精神,當地政府又在哨所的邊上修建了一個小白楊哨所展館,內設塔斯提戰鬥展廳、小白楊哨所展廳等,圖文並茂,通俗易懂。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展館內採用了先進的燈光、沙盤、模擬技術,對哨所曾經發生的塔斯提戰鬥進行系統還原,還塑造孫龍珍等烈士的雕塑,真實再現當年塔斯提戰鬥的輝煌場面。

暢遊冬疆到塔城,小白楊歌聲傳四方,小白楊哨所的精神更值得弘揚

57年過去了,小白楊哨所內外已是綠樹成蔭,又高又壯的白楊樹佇立在哨所旁,傲立邊關,駐守邊防,小白楊儼然也成為了邊防文化的品牌,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像的人民戰士在這裡續寫忠誠戍邊的光輝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