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日军少将,六名大佐,李云龙为何放弃了活捉?

潇泊兔


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命令日军第37、62、69等师团抽调部分兵力,加上伪军,共计2万余人,采用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对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为了推行冈村宁次的新战法,日军从华北方面军中抽调了100多名军官组成战地观战团,由少将服部直臣率领。



同年10月,第16团团长王近山根据129师师部的命令:西渡黄河,驰援延安。王近山率领的第16团要经过洪洞县。而韩略村是洪洞通往潞安的一个村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王近山决定在韩略村伏击敌人,从而配合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


韩略村伏击战的战斗规模并不大,王近山的第16团歼灭日军1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消灭日军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包括6名联队长、10名少佐。带头的服部直臣少将并没有被打死,此人后来还担任了独立步兵第二旅团长,1947年去世。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的精英,加之崇尚武士道精神。日军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日军士兵俘虏都很难抓获,军官更是难上加难。


历史军魂


在《亮剑》中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如果把他们俘虏是大功一件,李云龙却放弃了俘虏,只因为在这一战中,李云龙率领部队成功歼灭日军华北观摩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和六名大佐,然而可惜的是,李云龙虽然指挥得当,但是一名俘虏没有抓到!

尤其是在虎亭伏击战的最后关头,战士们已经将日军少将和六名大佐包围了,李云龙却来了兴奋,要和日本大佐过过招,正因为李云龙这鲁莽决定,七条大鱼全部伤命。要在最后时刻,李云龙稍微冷静一下,不和他们决战,直接将日军将领全部俘虏,可能最后结果就不是“功过相抵”。

很明显,抓活的要比死的划算的多,更别的是日军将领了,会7个,搞不好还要什官,或者奖几万个大洋,这么好的事,李云龙居然放弃了。

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如果俘虏可是大功一件,可是李云龙为什么放弃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越是日军高官,越会顽抗到底。在很久以前,日本就开始向国民灌输为天皇效忠的理念。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前,不管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少将以上级别的几乎没有,因为通常情况下,日军会盲目的奉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不是顽抗到底,就是选择自杀。

第二,李云龙不给日军投降机会,从表面上看,独立团的战士们在包围这七名鬼子军官之后,李云龙下令要活的,但实际上,这只是李云龙想出出这些鬼子的洋相,毕竟这次遇到这么多日军高级军官,可不是经常有的,为了鼓舞士气,李云龙还接受了日军提出的一对一决斗的要求,理由很简单,“不能让小鬼子,笑话我们不敢拼刺刀,老子以后还要在这一带混呢!”

除此之外,李云龙还非常仇视日本侵略者。在《亮剑》中,提到过李云龙因为日军3个俘虏兵的事件,受到过处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云龙不会给他们投降的机会。

而李云龙唯一一次希望日军能够投降的战斗,应该是在平安之战时,当时日军俘虏了李云龙妻子,而唯一能救出妻子的办法是日军能够主动投降。然而很可惜的是,山本一木宁玉碎不为瓦全,李云龙只得下令抬出意大利炮!

综上所述,一名少将六名大佐,如果将将其俘虏,可是大功一件,然而李云龙却放弃了这个绝佳立功机会,就是这个原因,主要是以上两点所致!







历史小秘书987


《亮剑》是非常经典的一部抗战剧,其中一回,李云龙的独立团伏击了日军战地观摩团,剧情安排是,打死一名少将,击毙6名大佐。若问剧情原因,为何非要打死不可,原因正是日军顽固,特别是其将领更为顽固。剧中如此安排,大体也符合历史实事,不投降就灭了他们,战机转瞬即逝,不能犹豫,快速解决战斗,以免日军支援部队赶来,发生纠缠。装备处于劣势的我八路军,其作战样式,以运动战和游击战为主,为了避免重大伤亡,一般作战条件下,不打疲劳战,都知道,子弹有限。条件有利时,快打快攻,打完即撤。何况《亮剑》是伏击日军军官观摩团的战斗呢?全是小鬼子的军官组成,鬼子支援是一定的,他们的战地通讯有保证,还啰嗦什么,拼会刺刀,为得突显八路军忠勇之气,毕竟手搏了日军少将,才会使观众觉得过瘾。

一场真实的战斗

原型是129师16团的团长王近山,时间发生在1943年的10月,鬼子首次采用铁壁合围的战法,对我太岳军区发动大扫荡。因此种战法首次使用,便在华北日军中挑选了百名军官观摩,由一名少将服部直臣带队,在洪洞县韩略村被16团伏击,参加战斗者只有4个连。地形也和剧中的地形差不多,是一块谷地。子弹缺乏只能玩楞的,作为团长的王近山身先士卒,杀得兴起,到战斗的最后,确实发起了白刃战。逃脱者少而又少,由此王近山一战成名。不少人以此把李云龙来套王近山,认定了李云龙就是王近山,鬼子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不是口号,大体忠实于历史真实,这也是《亮剑》广受欢迎的原因。韩略村伏击战,实有统计,共击毙6名大佐,10名少佐,少将没被打死,当然是他溜得快,哪里还顾得什么武士道,要是留下来拼刺刀,哪里能是王近山的对手。

日军被打死了多少将官?

将官从来没有被活捉,打死的倒不少。真正活捉的,严格考证起来没有,不过新四军倒捉住一个,受了重伤很快死掉了,他是死后被日军追认的少将。国共一块打死了80名将官,其中还有4个大将。八路军打死的日军将军,比如所谓的“名将之花”,是我八路军击毙日军最高的军衔,像这样死后被追认的中将共被我八路军打死4个。缺吃少穿,有枪无弹,八年浴血坚持,面对日军作战,一直是力量悬殊。《亮剑》中的描述,打平安县城那回,有了八个营的独立团,应该是抗战后期的事,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战法越来越精,只不过,无论初期,还是后期,像王近山的伏击战,一网捞出这么大鱼,还是头一回。


魂舞大漠



因为这是小说家的夸张说法,李云龙这场战斗已经是取材于真实历史中的韩略村伏击战,该次战斗一共击毙日军军官三人,分别是主计大尉(后勤军官)一人、中尉一人、准尉一人。


虽然国内不少正规媒体都声称韩略村伏击战王近山将军击毙了日军一少将,六大佐,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这是善意的夸张。


为什么说是夸张,最直接原因是“被击毙的服部直臣少将”一直活到了二战结束,并且1945年8月他代表石家庄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1947年病逝于日本老家。


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据,证明韩略村伏击战并没有击毙那么多高级日本军官。


但是,这不等于是故意,因为王近山将军伏击的是侵华日军69师团独立步兵第118大队的后勤部队,所以很可能当时日军随身带着旅团长服部直臣的名片或者以他名义签发的文件,而当时八路军战士文化水平不高,误以为击毙了服部直臣,以至于到现在都以讹传讹。


、(韩略村伏击战示意图)


虽然韩略村伏击战没有击毙任何日本中高级军官,但是韩略村伏击战是抗战时期少有的八路军与日军伤亡比能达到1:1的战役,根据日方统计,韩略村伏击战日军伤亡40多人,而我方统计八路军伤亡50人。可以说这种战损比足以证明韩略村伏击战是敌后战场出色的一场伏击战了。


大家千万不要受抗日电视剧,包括《亮剑》这样看似是正剧的电视剧影响,觉得侵华日军没什么了不起。


在历史上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方将领都对侵华日军军官以及士兵军事素质有着高度评价,不少八路军以及新四军老战士回忆里都说日军比国内对手强得多,不但枪法准,而且非常顽强,尤其是1943年以前,即使绝对优势兵力想俘虏日本士兵都非常困难。


不管是一二九师还是一一五师,在反扫荡作战中都发现打伪军很容易,打日军非常吃力。


(阿部规秀是极少数敌后战场战斗中被击毙的侵华日军将领)


一二九师以及一一五师战史上在反扫荡作战期间都有不少“日军伤亡个位数,己方伤亡三位数的”的战斗记录。


说实话,假设李云龙真的在伏击战中击毙一名日军少将,六名大佐,就冲他这一次战绩,他也必是中将,绝不可能止步少将。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在大渡河用三发炮弹摧毁敌军三个机枪火力点的赵章成虽然没文化,而且也没有指挥才能,但是就因为他红军时期操作迫击炮屡立战功,所以最后赵章成被评为少将。


假如王近山将军真在韩略村伏击战击毙一名日军少将,六名大佐,那他必是上将。


兰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云龙此战的真实原型,是著名的韩略村伏击战。

军事爱好者,曾经对韩略村伏击战有着详细的分析。

其实,现在业余专家的水平都很高,也善于利用日方资料同我方资料印证。

李云龙歼灭的1名少将、6名大佐,在真实历史上找不到对应的日方资料,无法证明。

当时的说法是,王近山指挥4个连,在韩略村附近伏击了战地参观团,击毙180名日军。

对此,有很多种说法。


第一是歼灭有少将级军官9人,大中少佐级军官99人,甚至其中还有皇族成员。

除了铁*论坛以外,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种说法。

知道这是多么重大的战果吗?

美军在硫磺岛打了1个多月,炸死6,821人,21,865人负伤,而日军除了1000多人受伤被俘以外,28000多人全部被打死,这才击毙了日军3个少将以上军官。

而硫磺岛战役,已经是美军辉煌的胜利了。

一次歼灭9个将军,全世界都会轰动的,也绝对是二战最辉煌的伏击战。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相对不太夸张的说法是,击毙服部直臣少将、6名联队长、10名少佐,其他则是“支那派遣步兵学校”两个中队的成员,全是中队长以上军官。

但是,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首先是服部直臣活到了日本投降,死于1947年。

至于打死6个联队长,也有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联队长基本都是大佐。根据日本惯例,军官战死后会追授提升一级,大佐死后会成为少将。

日本历史上不但从没有一次提升6名少将,也没有一次战死6名大佐或者中佐的战斗。



另外,说是击毙的2个中队成员,都是中队长以上军官,也就是一百七八十名中队长。

大家也许认为中队长没有什么了不起。

其实,在日本,即便是小队长都是很有权威的,中队长已经是很牛逼的人物了。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和李向阳打了那么久,一度大占上风的松井,就是一个中队长。

在1943年,华北日军一个大队,只有3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炮兵中队,一共才5个中队。

如果一次打死一百七八十名中队长,等于歼灭了30多个大队的军官。

日军在华北常见的独立混成旅团,只有5个步兵大队。

那么,等于一战歼灭整整6个旅团的军官。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符合基本的逻辑。



甚至,“支那派遣步兵学校”也不存在。

日军在二战中,根本没有针对日本军官开办过军校,因为根本没有必要。

日本的军校不是在日本本土,就是在伪满洲国,在大陆根本就不存在军校,当然也没有“支那派遣步兵学校”。



日本只是在管内建立过两个临时训练队,分别是支那派遣军步兵教育队和北支那步兵下士官后补者队。

而战争发生在山西临汾,那么只可能是北支那下士官候补者队。

看看这个对的名字,就是知道这是针对士官,而不是军官的训练队。

士官也就是军士,充其量最多是班长级别。


萨沙


这本身就是电视剧,并非实况录象,没有那么多为什。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并非真实的生活!


兜姥爷1


活捉?他的职责是军人不是政治家,他的战友亲人让日本人杀了多少?


註定孤獨終老168


这个问题,那你得去问亮剑的编剧了,那么多日本鬼子的军官,他为什么不让李云龙去把他们抓了,而是放弃了!


ST叽里咕噜评说081


一,当时属于偷袭,地理位置与环境也不允许。

二,抗日时期,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疾。


大馋嘴猴就是俺呀


在当时正常的环境下,活着肯定也带不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