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感觉80、90年代的歌曲更好听,更有代入感?

贝利贝里


因为,现在能够留下的80、90年代的歌曲,都是经典曲目,那些同时期名不见经传的歌曲,如今早已不知吹向何处了。如今我们听到的90年代左右的歌,我推荐beyond 和罗大佑。


鲁直看世界


“我是旧世界的残党,新世界没有能承载我的船”

有种东西叫做“童年的糖果”。

2003年,非典闹得正凶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那个时候家里贫穷,只有一个老式的很大的手提录音机。

磁带不少,二三十盒,我那不正经的爸爸买了不少。

每当午后,我会学着爸爸的样子,挑选一盘磁带放入录音机。而我当时挑选它,只是因为磁带上的姐姐长得漂亮。

如今,快二十年的时间了,我还是会在空闲的时候听听那首歌——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紧张、浮躁的生活之余享受一丝宁静。

稍大一些,家里有了vcd,用光盘就可以观看mv,名叫丁香的女孩在煤气罐爆炸中丧失了花一样的生命。《丁香花》的旋律和煤气罐的危险深深刻入我心。

近些年,不是没有听过好歌,我记得《男孩》、《消愁》、《作曲家》,都是很好的歌,可我总愿意在删改无数次的歌单中留下几个位置,留给那些20年前的歌。

抛开这些歌本身的质量极佳不说,也需要一定的契机才能嵌入心里。

多年后,当你再听那些老歌时,听到的不只是歌本身,还有那段时光流逝的声音。

你怀念的不是歌,是过去听歌的时光和听歌的你。



娱乐微扒


你好,我是牛牛,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举一个例子,为什么现在的作曲家再也写不出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间或者巴洛克时期那样好的钢琴曲,小提琴曲,或者歌剧,因为最好的和声编配在那个时代已经被那个时期的作曲家写完了,后人只能发明电声音乐才能够继续延续,音是有数的,88个音,组合的套路就那些,只能是换汤不换药,流行音乐也是一样,80。90年代是国内流行音乐刚刚发现的时期,大家都在用心做音乐,所以作品内容真实,感人,所以那个时期得音乐更好,现在是快餐文化,网红时代,所以,做好音乐不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固然,大家就会怀旧了,希望我的浅显回答能够帮助你


居家的牛牛


首先你可能经历过那个年代。其次就是那个时期的偏真声歌手,表现出来的作品有穿透力、有力量感让听者印象深刻。现代音乐偏向技巧型歌手表现出来的作品更多样,甚至一首作品里包含了众多技巧,比如真音高音、假音高音、咽音高音、花腔高音、混声高音等等。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80年代的歌曲可能会更容易上口一些在歌曲难度上,也就合理的解释了你提出的问题。。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理解都不相同。但对于年代的经典却都一样怀念。。。


唯爱o球哥微笑


原因还是归结于整个时代的变化,九十年代是整个华语电影跟乐坛的黄金时代,不管电影还是乐坛都涌现出一大批全能型人才。乐坛很多歌星都不是一步登天的,都是从tvb等训练班,或者其他渠道一步步走出来的。不像现在的很多歌星都只是造势造出来的,也就是一阵子的星味,没有料,没有功底,没有能力。作品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区别其实也就在这个地方。九十年代的歌坛巨星哪一个不是能作词能作曲,甚至电影都照演。现在呢?浮夸的社会造就浮夸的歌星。


柒玥児


其实老歌更好听的原因有三,

1其实在80,90年代也是存在口水歌的,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它们被人遗忘了,剩下的被人流传被人记住的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老歌。这些经过年代变迁而优中选优的歌当然好听啦。

2.用现在音乐圈的环境和80,90年代音乐圈的环境一对比就能看出来。当时出歌用的是磁带和唱片,创作者经过生活的沉淀呕心沥血出了作品,大家爱听就可以养活自己,于是当时有文化有内涵的创作者都很活跃,好歌纷纷涌出,而且当时对歌手的要求是挺高的,必需要求歌手唱功好且音色出众,因此,当时的歌手对情绪的把握和对歌曲的演绎也就更到位,品质高的歌曲当然耐听啦。

而不像现在的流量时代喔,大家都是在网上听歌,许多有才的作曲作词养不活自己了离开了音乐圈,许多好的歌手由于不会炒作没有市场没有人气不再唱歌,音乐圈变了,变得商业化,变得急功近利,高质量就很少了,各大音乐榜单口水歌越来越多,也变得没有公信力了。

3.80,90年代的歌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是很深刻的青春记忆呢,那个时候的小虎队,邓丽君,张学友...明星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很受人喜欢。童年的时候有许多人会听见大人们单曲循环这些歌,他们情感真挚,脍炙人口,再加上记忆满满,当然十分有代入感啦。《同桌的你》《爱》《在水一方》《水手》都是很好听的老歌喔。


骆琦


你好。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1.首先80.90年代音乐尤其大陆音乐其实就是流行音乐的开始。大家以前听音乐的途径太少,太难。2.当时人们的思维模式还是很简单,很纯粹。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可以代入感的音乐,比如听披头士的人有带入感是证明他们经过那个年代,而且年领也大了。4.任何事物都是起初是美好的,单纯的。以上只代表我个人观点。


想神马就有神马


更有年代的印迹,由于媒体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功利,大家还能做得住冷板凳,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


醉美R歌声


首先,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是每个时代的音乐人对当代描述的一种方式。

80、90年代的歌曲大都是对社会,对人生,对爱情,对生活的真实的深刻的表露。当时写歌的人用了心,唱歌的人用了情,歌曲不但注入了时代的灵魂,还倾注了时代的情感。

只有有灵魂有情感的音乐,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才能成为永恒,成为经典。

总感觉80、90的歌曲更好听,更有代入感,就是因为当时的歌曲被注入了灵魂,注入了情感。

时代不一样了,人也不一样了,在80、90年代的时候都还年轻,还比较单纯,喜欢的音乐也大多是是简单单纯直击人心的那种,那个年代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音乐人也都比较走心的做音乐,音乐人也相对较少,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没有太多的商业化。

而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做音乐也变得简单了,机器化机械化太严重,缺少了情感的注入。现在商业化也比较严重,音乐人也多了,竞争压力也大了,一方面是公司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自己想出名的压力,都着急出自己的单曲代表作,所以歌曲的质量相对过去质量就有点下降。

再加上人都有怀旧的情感,现在的你已经比之前成熟,比之前稳重,更容易怀旧,所以再听80,90年代的歌曲感觉有点亲近,比现在的更有味道,就像陈年老酒一样。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合适的地方敬请指出,谢谢大家。

向80、90年代致敬!


李白说唱


听歌上台湾

唱个歌打报告,先政审的年代过去了。

朱明瑛、木玄浦、系秀兰

青山、刘文正、甄妮、翁倩玉

草蜢、李克勤、汤宝如、叶倩文、陈慧娴……

致敬:宝丽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