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学中医,最基础是哪些?

春意的生活


学习中医,是一个比较严格要求的,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就要背熟药物歌诀,再学习望闻问切,熟读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及《频湖脉诀》等等一系列书藉,还要掌握推拿,按摩,针灸等等技巧,总之,学习中医要有耐心,循序渐进。不要凭一时冲动去学习中医,更不能三天打渔,四天晒网。既然选择学习中医,就要努力去学习,去钻研,最后祝福你学习中医有所建树,掌握了你的中医治疗,造福人类!


福从天降825


如何自学中医

随着肺炎疫情的发展,中医的介入取得疗效,中医再次被人们炒热,捧上高位,学医中医的浪潮又热起来了。

那么,普通人,没有中医基础,能不能学好中医,该怎么学习?

这里分批次给出一点点小建议。

如果如上所说,文化水平不算很高,初中文化,有什么途径可以自学中医,自学中医,看得懂文字就行,懂得灵活变通。

中医入门书籍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我在这里结合自己学历中医10年的经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

  1. 《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2.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3. 《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 《中医治法与方剂》现代,陈潮祖著述,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治法,常用的方剂。

  5. 《中药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第九版中医教材。教材都是中医院校的入门级别的书,整理成现代人熟悉的阅读方式,十分适合老少咸宜阅读。

有些人中医0基础的,一上来就去背诵《黄帝内经》,背诵《医古文》,研究《玄学》,其实那是十分费劲的,有了基础以后再去研究经典,我觉得效果就十分快。

中医进阶书籍

接下来推荐经典著作的界内有口皆碑的书籍:

  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现代·郭霭春著述。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看他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2. 《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深入浅出,是学习伤寒论补充的重要加油站。

  3. 《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现代·胡希恕著述。胡希恕讲伤害,业界名气十分大,值得一看。

此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切不要贪图经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饼丢弃了。作为入门级别,这些书看完看懂,已经很好的造诣,若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我并留言,我会给大家解答。

借助网络课程

除了看书,借助现代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我自己喜欢并上着的网课,有中国大学慕课(MOOC),学习通,这两个都有APP,学习基本都是免费,里面除了中医,还有大量西医的课程,学医不懂西医,是有所遗憾的,有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适不适合自己。

拜师学艺

 附近中医院、中医馆的医生、村里的祖传中医,都可以试试打开门路,如果有机会拜读他们的医案或者有临床机会(就是跟诊出诊学习看病),对于自己的提升都有很好的效果。

跟诊名师或者加入中医社团,这个对于大部分其实有些难,找一个会中医的真正的老师本身不容易,还要人家愿意教你跟你分享他自己的经验,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啊!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可以尝试。后期我也会开一个学习中医的圈子,免费分享医案供大家学习进步,喜欢的也可以先关注我。

院校培养,专业成才

选择合适的院校教育。

现在做中医学习培训的很多,都可以了解看看,当然如果有机会去中医大学学习,那是再好不过。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内的四大中医名校之一,成人教育就十分合适:报考专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以及高起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高中)文化程度。具体可以点击学校的官网。

自学中医最害怕一开始就走错路,相信了玄学、巫术、算命、土方法,偏方,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打好根基才是最重要的,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这可能是头条上最详细,最良心的自学中医的文章了,一字一字打出来的,觉得有用的用你的小手给我点赞关注吧,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谢谢大家啦!


中医内科Doctor张


中医学习快的途径,小学课本先学习南怀瑾著《小言黄帝内经》,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后,有初步了解和概括能力后,再深入浅出的学习,中国传统中医文化《黄帝内经》,这样有了兴趣可以比较容易接受!


魏登强170045646


学中医只要你有兴趣和自信心,方法恰当就不难的,教你如何学习好中医?学中医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跟个好中医边学习理论边跟着实践,不然你把书读的滚瓜烂熟也没有用的,中医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比较有兴趣比较好理解接受的,中医很抽象的,只有跟这个好中医边学理论边实践才会能很好的理解很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的 ,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医就不难的。

零基础不建议自学,中医的东西有难度,自学很难学进去,最好是报个中医学习班。

非科班出身的中医爱好者,零基础想学习中医知识及技能,可以找山东中域,中域有大中医学习基本课,师承弟子班、中医针灸、中医推拿等。

第一:基础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4《中医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妇科学》7《针灸学》 上面除《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之外,都是中医学教材,要买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绿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黄色封面,人民卫生出版社)。照顺序学完上面7本书,基本可以学会解决一些常见病。学习时,遇到某些不懂的问题不要死抠,暂时放过,等到7本书看完,某些问题自然可以前后贯通。要尽快粗略看完一遍,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整体的中医观。接着比较详细地再按顺序看第二遍,精读第三遍。 第二:提高阶段。 1、《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录音讲稿)》,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讲稿)》3刘景源《温病条辨》讲稿,4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 自学中医,最忌贪求怪异,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个人认为并不适于初学。 《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老一辈名中医的成才经历,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启发。


创业郸城


我来说说我学习的体会。
本人一直对传统文化,命理学,中医学等一直比较感兴趣。
高中时候选专业,没有听大人们的意见,自己选择了艺术类。
经过这么多年,我还是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中医类学非常感兴趣。
其实古代对命理学,阴阳五行,八卦等都包含着中医方面,中医也是要运用阴阳五行等结合望闻问切来诊断。
西医也是通过视触叩听,基本上大同小异,同释儒道一样,中医,西医都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治病救人,净化心灵。
学中医,首先要具备中医人的心态,有救死扶伤,有大爱的胸怀,所以先把大医精诚要熟读,体会古代圣贤的精髓。
我认得的师傅是海南医学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人非常好,他带的学生都是高端医学人才,我认识他后,他从基础指导我,所以人家地位越高,思想境界越高。
另外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药学,方剂学这些基础的知识要学会。
然后再去读内经等,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入门,并具备一定的知识,然后多去请教中医医生,多看案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5000f01fa8b6d9d54\

静心永年


对于怎样开始学中医,最基础有哪些,中医在我国流传的时间非常深远,影响也是很广泛的。决定好要学习中医,那我们肯定要从最基本的人体原理、病理开始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多的书籍,学的同时做好学习笔记,不光能加深记忆,日后从事相关工作也能查阅第一手的资料。另外呢中医还包含古代的天文、地理、哲学以及心理学,也要学习了解,对我们日后自我养生祛病都是有好处的。

在一个呢,中医它也是有分类的,我们将来有什么发展方向,要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去学习,一类是西化的中医,一般都是看化验单来看病下药,药也没有什么汤头,目前多出现在一些大医院,治疗效果一般。二类是时方中医,这些中医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或是家传的,开药有汤头,治疗效果还可以,但问题也是有的,比如如果是慢性病就不能停药,一停就容易复发,这也是在农村能看到好多人常年煎服中药的原因,其次呢,对大病也是治疗有限。三类是经方中医,这类才是真正的中医,他们是按照六经来分析病情,通常把的也比较准,通常在喝第一幅药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中药的神奇疗效。

说完这些你可以根据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中西医结合那种还是纯中医,还是养生中医,学习的内容自然也是有区别的。学习的动力是需要,如果没有强烈的渴求作为支撑,也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学习中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最基本的先入手学习,除了人体结构,这里在推荐几本书,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





东歌影视经典


学习中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和实践结合,不能急于求成。要打好基础,不能只学病怎么治,要学习治病的思路。理、法、方、药,理更重要。


健康有道蔡野平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人文属性又有自然属性。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天、地、人,与文、史、哲,与儒、道、佛,与政、经、社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学术整体。

学习中医,首先就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般若0108


你好,我曾经学了四年中医,大致有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古籍学,中药学,针灸学,腧穴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以及分科的中药炮制学,推拿学,中医正骨,中医骨伤,中医骨病学,中医儿科等等,另外还要学解剖,生理,西医诊断,药理,西医外科,西医内科等现代医疗知识,


91阿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相信中医,认可中医。

中医有很多未经科学证明的东西,但它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相信是前提。

中医也要去悟,形象思维。学习中医不用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关键还是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