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成长跟母亲溺爱有没关系?

A汉妆国际专业调理师


母亲过度溺爱,过度容忍孩子的过错,不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啥事都舍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啥事都妈妈自己亲力亲为,那么在孩子成人后,也只会是一个没有断奶的巨婴,所谓巨婴就是没有自己主见和担当,更怕自己去判断和担当,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婚姻生活中也不会幸福。


红层黄绿蓝


平心而论,我7岁时候没了自己的妈妈,家里有了个后妈,对我也不好,也是跟你差不多的情况,所以我很早就独立成熟。

我也是没怎么体会过妈妈和女儿之间的感情,但是我认为一个人成长为巨婴,跟母亲的溺爱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懒妈妈,成就一个勤劳的孩子”,其实这个懒并不是真正的懒,这个懒所指的是,父母不要无所限制地为孩子包办一切,这样是会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会想,有人帮我做好了,我为什么要学?有人为我了承担外面的风雨,我为什么要成长?

这种舒适圈别说是孩子,就算一个成人,如果有人从现在开始,事无大小都帮他做好,不用他赚钱养家,不要做家务,不要人情世故与人交往,只需要睡醒吃,玩手机,出去玩,.也会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这太可怕了。

像你的这种情况,在我看来,你婆婆和你大姑姐有很大的问题,首先,为什么你大姑姐要跟着你们长住,这真的是很忌讳的。现在这个时代,本来婆媳同住,日子久了也会有看不惯的地方,就像牙齿和舌头,也会有咬到的一天,但是婆媳终究是一家人,难以绝对地避免住在一起。

但是嫁出去的大姑姐就不一样了,母女情深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方式,这种一起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帮忙的做法只会害了大姑姐,而且,一个不明事理,不会处理姑嫂之间关系的人,会严重影响到你自己的家庭和睦。

在我的家里,大姑子和小姑子的孩子跟我的孩子打架的时候,我的孩子也比较小,两个姑子都是帮我的孩子,呵斥自己的孩子,她们这种做法让我觉得很暖心,完全不存在因为孩子不愉快的事。

我的建议,大姑姐如果跟老公关系不好,长年不在家,还不如自己去外面租一个房子,长住娘家不是好事。

像我有时候也会感慨是不是自己不太懂妈妈对女儿的感情,但是,我发现不是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意志坚强,坚持原则,不然时间久了,影响了自己的小家庭就不好了,至少要保证自己的小家庭和睦,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一句话,婆婆要怎么疼自己的女儿我们无权干涉,但是如果影响到我的小家庭就绝对不可以。


郑行长爱写作


有关系!谁家的孩子都是宝贝,关键父母要立规矩!好多小宝宝到学校饭自己吃,觉自己睡,可一到家里啥也不会了,饭要喂喂,觉要一起才睡!所以说家长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放开孩子长不大,不放开孩子永远不学会成长,看看我家大孩子奶奶带的多吃饭睡觉自己都不会到饭桌上就光用嘴,动手能力很弱,听话,老二我带的,动手能力太强了,啥都不让别人管,不听话,所以两个都没有规矩,6岁之前要立好规矩!孩子越溺爱,越难带大人越累,我深有体会!


破茧成蝶的力量


🈶️关系,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溺爱方式,但归纳起来无非几种:一是待遇特殊,小小年纪便享受了家庭的最高待遇,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二是过分关注,形成核心,全家人围着转,掌声、赞誉之声不断,使孩子难以适应外面的环境;三是过分满足,要什么给什么,造成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珍惜;四是包办代替,过多帮助,造成孩子独立性差;五是当面袒护,护短纵容,造成孩子性格扭曲;六是弱化孩子能力,剥夺孩子独立权,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这些现象都是因“爱”而生,这种“爱”越深,其危害越大。专家有时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称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实就像毒品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些过度的一厢情愿的“爱”,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为人父母者没有真正从孩子的长远健康发展去考虑,不注重孩子的选择,不尊重客观实际,主观意识太重,过多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总认为这是爱孩子。有的家长从思想上就没有正确的认识,总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必太操心,抱着所谓“无为而为”的态度。殊不知,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见到的大树未必都是直的,更不是所有的树苗都能长成大树,社会上这种反面事例实在是举不胜举。我们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如何让孩子懂得真正的爱,然后去爱别人。在孩子的思想、行为、身体健康、学习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做家长的都需要去认真关注,用真爱去及时纠正孩子一些不好的现象和行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放纵的“爱”是可怕的,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渎职,害的是孩子,毁的是家庭,影响的是社会。



斜杠青年成成


当然有关系。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你所说的这个大姑姐的情况肯定和你婆婆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的。

首先,溺爱孩子往往会极大限制孩子的发展。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渡溺爱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会为他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所有在大姑姐的家庭矛盾中很多原因来自于她本身,不会解决化解矛盾。

其次,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的性格往往骄横乖张。由于一切都是父母让步,别人让步来迁就。久而久之更是丧失思考和自我。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

然后,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经受不了一点小小的困难。

还有重要的一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人际关系会有障碍,总是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不肯为人着想。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需要沟通,为人父母也要对孩子输入正确的是非观念。


小鱼育儿简笔画


什么是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

育儿专家有指出父母溺爱孩子的五种表现:

  • 特殊待遇、轻易满足
  • 过分注意、包办代替
  • 生活懒散、当面袒护
  • 祈求央告、不让独立
  • 大惊小怪、生怕哭闹

举个溺爱的历史典故:《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放纵有关。原来,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

所以从题主简单的描述口语中,无法辨别到底你婆婆对你大姑姐到底是否是溺爱。同时你大姑姐的婚姻状况也不能以偏概全,毕竟婚姻关系,家庭生活涉及的面太多。自古有清官难断家务事。

但题主可以借鉴以上的溺爱表现来帮助你判断,到底你婆婆对你大姑姐的爱是否是溺爱做个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予你帮助,祝幸福!


黄夫人的育儿经


孩子不成长和母亲溺爱有没有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既然用到了溺爱这个词,那就说明母亲对孩子的爱已经超过限度了。作为一名一线老师,看过的例子真的特别多,孩子的成长一部分有先天性格,但是后天培养真的很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被母亲溺爱的孩子,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容易出现问题。被溺爱的孩子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1.只会一味索取而不懂得父母辛苦付出,所以不懂得孝敬父母。

2.脾气大,一不满意就乱发脾气,与朋友相处也困难。

3.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以后谈恋爱也会出现问题。

4.对什么事情都淡漠的态度,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什么都能被满足,慢慢就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5.做事冲动,起步晚,也就是孩子不成长。






joclaudia


孩子的不成长,与母亲的溺爱呈必然关系,因为父母的溺爱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溺爱分两种,所带来的孩子也是两种状况:包办型溺爱让孩子丧失自我,放纵型溺爱培养父母、社会的敌人。

但题主您说的大姑姐和您家婆的关系,就你所描述的情况来说,并不能就认定是母亲溺爱女儿,更多的是女儿拒绝与母亲分离。

孩子依赖自己的母亲,把母亲当成自己心中最后的安全岛,这本没有什么错误,但她已经成年,理应把安全岛放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亲密伴侣身上,因为成年、成家已意味着与父母完成了分离,是独立的标志,但显然她没有做到。

另一个方面可以肯定的就是,你的这位大姑姐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某程度上可以称为巨婴,因为巨婴的心理特点是共生(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全能自恋(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偏执分裂(认为自己的意志必须被执行,否则就会毁灭这个世界)。

对于家婆的问题来说,(就描述情况而言)是许多母亲都会做的事情:心软。


其实老人是知道问题所在的,就如婆婆会劝大姑离婚一般,只是作为母亲,很多时候对着孩子是心软的。

我可以给你讲讲什么是真正的溺爱,就我身边的亲人:

与你类似的情况,我的这位亲人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从中专毕业就不工作每天打游戏靠家里养,到后来娶妻是老人给置办的婚礼,还被要求大额彩礼,老人自知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出息,基本不会有女生愿意跟他,所以吞了这气;婚后夫妻同样不赚钱,靠老人养,他的老婆不孕也是老人给出钱治的,到后面怀孕生子各项费用、照料全是两个老人在负责。

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玩,也和你的孩子一样的情况,如果是他的孩子的问题他不会出声。至今他的孩子已经5岁,钱他没出过一分也就算了,但是连最基本的给孩子洗澡、洗衣服、做饭都不会。

直到前阵子把老人给气得,二话没讲就去清远订了一套房子,定金五万找朋友借的,回家要多10万,还朋友五万还要给多5万首付,不给就一哭二闹。此时家里正在困难中,处处要钱,老人可以说已经弹尽粮绝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钱,第二天老人就把钱给凑了,凑了5万,让他还朋友钱,而且是盯着他去还(担心他一转身去交了首付),至于后面有没有钱供房子给首付,老人决定一概不理。

这一不理吧,好了,他就得自己去工作了,因为他舍不得那5万订金,又借了人家一笔,得还债。

我并不想帮您的家婆说好话,但实际上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在孩子困难的时候能拉他一把,即便自己也很无奈、很无力。

对于您的家婆,就描述的情况来说,即便她的行为可能存在错误,但个人是比较敬佩她的,她始终当好一个母亲,始终在自己的孩子困难的时候给与庇护。

平心而论的话,个人比较建议你们夫妻搬离,就我目前所经历的,以及我所见识的,搬离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当然别离老人太远,老人是需要关怀的。

因为这个亲人,我选择了大家保持距离,眼不见为净,年轻人少点矛盾,老人也舒心一些;

而另一个案例则是一位远亲了,过年才知道她的大儿子搬离到老人楼上去租房了,因为其大儿媳的强烈要求。搬离,是因为老人对小儿子的娇惯,又吸毒又手脚不干净,常引起家庭矛盾。

如果你说,这不公平,明明是她的错误,为什么要我搬离,那么这其实是在赌气,人生本来就是徇烂多彩的多选题,非要较劲过成非黑即白的单选题。

另一个方面,每个月付出一千几百块去租房(我这边租房的价格),换来的是舒心的生活环境,以及为孩子屏蔽那些错误的信息、可能的家庭斗争,提供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个人认为超值。


淅爸育儿记


孩子不成长和母亲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很大的关系。老话说慈母多败儿,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懒散,任性没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意识。要敢于去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方面,干点家务活,做点公益活动,疼爱有度,多鼓励,犯错就批评,不要护短,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努力吧天下妈妈们


小许摄影


只有美好的期望,而没有实际的行动,肯定是不行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却常常溺爱孩子,什么是溺爱?就是过分的爱,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都给,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偶尔想管一下吧,孩子一哭一闹,家长马上就放弃了,只是为了让孩子不哭,让孩子开开心心,但是,现在的开心换来的可能就是以后的痛苦,以后走上社会了,生活中处处的磨难,处处的不顺,甚至是对家长的怨恨。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就是讲父母从小溺爱孩子,结果孩子长大后,偷东西被抓,母亲探监的时候,孩子哭着喊着要出去,咒骂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小的时候不好好管自己,让自己走到了这一步,母亲无言以对。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父母爱孩子本没有错,但是不能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只想着让他现在如何高兴,这样的父母就是不合格的,孩子以后出了更大的问题,父母更是责无旁贷的。

家长的溺爱,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利的影响,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下:

1、自私自利

因为家长的溺爱、纵容、娇惯、放任,要什么给什么,想干啥就干啥,一家人上上下下围着孩子转,孩子逐渐就会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任性妄为,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孩子总是考虑的只有自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高兴就可以了,因为在家里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出去了也仍然会是这个样子,什么事只为自己考虑。

2、没有抗压能力

因为在家里,被顺从惯了,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就会承受不了打击。生活中处处都有压力,失去了抗压的能力,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就会寸步难行。

3、不懂得珍惜

家长对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甚至要天上的星星,都得想办法让孩子满意,既然这么容易就得到了,那就不用省着细着了,没了接着要就可以了,完全不懂得珍惜。以后很容易错失很多他认为不重要但其实非常重要的东西,例如友情、爱情、亲情、生命等等。

4、不懂得尊重他人

家长的娇惯,让孩子凡事只考虑自己,连父母都不懂得尊重了,是为不孝,进入学校、社会,也是只会为自己着想,不顾他他人感受,严重的不懂得尊重的意义。在家里父母爱孩子,自然处处忍让迁就,觉得孩子还小,但是在外边,不尊重他人,也就不会得到尊重,轻则被人鄙视,重则挨打挨骂,因为别人不是他的父母,不会迁就忍让他。

5、没有责任心

凡事都有大人撑腰,孩子自然什么都不在乎,有了错,家长也告诉孩子是别人的错,摔倒了,是地的错,碰桌角了,是桌子的错,扎手了,是花的错......总之,孩子就没有错,于是孩子也学会了,凡事推卸责任,都不是自己的错,变得没有丝毫责任心。但是,离开了家庭,他对责任的推卸,只会让人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担当,有什么事也都不会找他一起,没有朋友,工作中,老板也不会重用这样的人。

6、不懂坚持

家长的溺爱,让孩子变得很任性,凡事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遇到挫折就立马放弃,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不懂得坚持,最后肯定一事无成。

7、懦弱

孩子在家强势惯了,出了门,别人不会再惯着他,会让孩子养成窝里横的习惯,对他好,他就会为所欲为,对他不好的,就变得畏畏缩缩,完全没有坚强的意识。

所以,我们家长应该更多的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养分,而不是单纯的童年的快乐,不要再溺爱孩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适当让孩子多吃点苦,受点累,会让孩子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