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武汉的樱花也快到了绽放的时节了。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每年的春季,都是武汉的旅游旺季。

去年,《2019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就选择在武汉公布。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为何要把地方选择在武汉?

因为武汉是2019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这些传统旅游大市。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图源@界面新闻

倘若一切安好,此刻想必无数旅客都在武汉赏着樱花——

以及在品尝着那数不尽的武汉美食。


蔡澜先生曾盛赞武汉为“早餐之都”。

凭什么?凭武汉的过早天下闻名。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武汉作为“九州通衢”,在近代曾是著名的商业重镇,大码头与大商埠特别的多。

在那时,不少的码头工人都需要早起去上工,自然来不及在家吃早餐,就在路上买着吃。

长期积累下来,出门过早变成了一种习惯,再演变成为一种习俗。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过早乃武汉方言,意指吃早饭

对于武汉人来说,过早是一种信仰,各类早餐的即兴搭配,为明媚的早晨开了一个好头。

事实上,来武汉体验过早,不需要拘泥于早午晚:

绝大部分过早的美食,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品尝得到。

以下的这些名小吃不仅是武汉人的早餐,也是他们的午餐、晚餐以及宵夜。


_热 干 面_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图源@武汉吃货,下同

热干面是武汉最声名远扬的美食,应该没人反对吧?

过早讲究的是速度,从下面到添加佐料,最多也就花2、3分钟,有些店家只需20多秒就可以完成。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这手速建议打职业

食客拿到热干面也没停下来,趁着热气将热干面迅速拌开,

芝麻酱的浓香和面条本身的香气混合在一起,立刻就勾起了人的食欲。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慢工出细活”这句话应用在热干面上是错误的。

煮至七成熟的碱面沾了菜籽油亮黄的光泽,味至香甜,一根根抖开,被电风扇吹出爽滑的口感

喷香油润的芝麻酱把青嫩的小葱和黄红的腌萝卜丁一起拌进面条里,怎一个“好吃”二字可以形容?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虽然不知道这些面店在疫后会不会重开,但循例还是推荐一下吧:

李记热干面(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入口处)

鹏记热干面(首义新村42栋4号)

三环热干面(珞珈山花园小区大门旁)

赵师傅天天红油热干面(武昌粮道街139号)

田记热干面(江汉二楼140号)

铁棚子热干面(大兴路,老五烧烤对面)


_牛 肉 面 / 粉_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图源@武汉吃货,下同

牛肉面在武汉的过早里,也占有一席之位。

不仅如此,午饭、晚餐、宵夜,你都可以用一碗牛肉面去解决。

与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不同,武汉的牛肉是卤出来的,卤牛肉的汤汁,辣中带着丝丝甜味,味道很独特。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武汉牛肉面的老字号一般都有以下特质:排队久、不理人、环境一般。

煮面的师傅带着耳机面无表情,但是店内写着“孕妇不用排队”,到你的时候会问一句:要不要辣?又让人觉得很暖心。

这就是老武汉, 既粗犷又温情。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而武汉的牛肉粉,主打的是卤香红油,麻辣重口,在火辣的热气中猛嗦一口清香米粉,再大嚼一块卤牛肉,真是爽到难以言喻。

尤其是夏天,粉是辣的,天是热的,嗦一口粉,冒一额头汗,过瘾!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推荐:

金焱牛肉粉大王(万松园小区雪松路30号)

刘记三狗牛肉面馆(汉口兰陵路海伦宾馆旁)

顶好牛肉面(汉口兰陵路47号)

精粉世家(汉口马场角横路富豪花园)

金焱牛肉粉大王(汉口万松园小区雪松路)

龚太婆牛肉粉(武昌民主路何家垅)


_鱼 糊 汤 粉_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图源@武汉吃货,下同

鱼糊汤粉,被誉为武汉人的羊肉泡馍。

武汉三镇河湖众多,每天打下来的鱼虾不少,尤其是小鱼小虾,早年间没有储存条件,如果没有卖掉,留到第二天就臭了。

于是有人为了不浪费,想到了用它来做早点。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武汉水乡的传统味道。

在武汉人眼里,糊汤粉一定要与油条搭配着来吃,酥软滚烫的,浸进汤里,那种鲜香和酥软的口感,就是对清早老武汉人的一种馈赠。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推荐:

徐嫂糊汤粉馆(自由路户部巷内)

李记鲜鱼糊汤粉(大成路19号)

怀货糊汤米粉(惠明路老味鱼庄对面)

辣妹子鲜鱼糊汤粉(前进五路,近中山大道)

老杨家鲜鱼糊粉(南京路,吉庆街路口东)

崇仁糊汤粉馆(崇仁路85-1号)


_豆 皮_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图源@武汉吃货,下同

有人曾说:比起知名度最高的热干面,豆皮才更贴近这个城市的灵魂,滚烫的、野生的,轰隆隆地朋克着。

当北京人都在谈理想时,在武汉,大家正闭着眼睛算,一锅豆皮会切成几份。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蒸熟的糯米、煮熟的干香菇丁、炒熟的猪肉或者牛肉丁、姜末等拌匀,铺在米浆片上。

再撒上胡椒、盐以及大把的葱花,然后来一个大翻面,淋上一勺油、撒上一勺水,盖上锅盖焖两分钟,一大锅金黄的豆皮就做好了。

小铁铲将豆皮按格子状划开,每份豆皮基本就两三个小方块,盛入小碗中,拿一双筷子,就可以大快朵颐啦!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别看这豆皮其貌不扬

你想吃也要费好一番功夫排队呢!

在武汉的豆皮店,早上排队已经是常态了。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推荐:

楼林美豆皮店(洞庭街11号)

老武锅豆皮(静安路铁路局对面)

味美香豆皮(广八路轻音社附近)

邓氏豆皮(水果湖惠明路3附9)

程鲜记豆皮店(武昌区得胜桥195号)

老通城豆皮(江岸区吉庆街176号)

王师傅豆皮(高雄路东段,近台北一路)


_炸 物_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在武汉,有一类小吃,你不仔细找,连它们的“影子”都看不到。

武汉人热干面吃的再多,心里还是惦记这么一口老油味道。

甜口的有酥饺、油墩,油香,米粑,欢喜坨,剁馍

咸口的有鸡冠饺、糯米包油条,油饼包烧麦,糯米鸡,油条油饼,汽水包


油香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糯米外皮炸的金黄油亮,有的地方把油香叫做油粑粑,而蜜糖流心馅才是武汉的油香。

油香在武汉真的很稀有,几乎查无此店。所以只要你机缘巧合遇见了,一定要买一个吃了解馋哈。


欢喜坨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四川把这种食物叫做麻团,而欢喜坨比麻团大不少,而且里边是空心的,一口咬下去,外脆里嫩,非常好吃。

欢喜坨在武汉也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以前和麻团差不多大小,后来越来越大,才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

街上卖的欢喜坨越来越少了,且吃且珍惜哦!


面窝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小吃,始于清光绪年间。

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话不习惯叫它“面凹”,不顺口,所以久而久之叫成了“面窝”

单吃面窝香脆,配上热干面和牛肉粉又是另一番滋味,是百搭的赖子哦!


汽水包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冬天的武汉街头,大油桶煤火炉上边,一口大大的平锅,油腻腻的锅盖,盖不住蒸腾的热气。

十分钟,水汽渐渐收干,白白胖胖的包子比邻而居,一瓢金黄的食油浇下去,包子们发出吱吱的声响。

一口咬下去,滚烫的糯米馅冒着胡椒的香气,烫嘴暖身。金黄的底部结着硬壳,香脆无敌!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由于武汉过早崇尚的是“快”,因此在武汉街头,你常常能看到:

人们在红凳子上大快朵颐

红凳子的多少,也成为一家早点摊是否红火最直观的判断。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实在没位子了,

就蹲着吃吧: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边走边吃简直就是常态: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社区早摊是武汉人最常见的过早去处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邻里一声招呼,老板熟稔你的喜好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是啊,武汉人对过早的热忱,全世界无敌。

杠着迟到风险也要买热干面的小白领;

冷风吹到噻也要腾出手拌匀热干面的嫂子;

烈日炙烤下摇着蒲扇嚼面窝的大爷。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这些可爱的武汉人,构成了我们曾经所熟悉,所热爱的武汉。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把早餐当成一件隆重的事情看待,这在当今已经是很少有了,我喜欢武汉人的生活方式。

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去武汉走一走吧。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待到热干面飘香时,武汉见

特别鸣谢@武汉吃货 对本文图片素材的支持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给你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