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能繁简通用吗?为什么?

smlwsh


你的问题不是“书法”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汉字发展史解决的问题,但是,草书写繁简字,也是一个书法实践问题。

草书的起源虽然在汉末,但是,草书真正形成传统是魏晋时期,严格来说只能是二王为代表的书法体系。


  • 王献之的签名就是草书的简化字

比如说,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一个草书吧?而且有“墨皇”的盛誉。但是,作为草书书法传统,陆机的《平复帖》里的字,没有一个字是属于草书规范书法的。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书法史的发展,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出一个草书体系的。

王羲之时代还是一个书法乱局时代,“正书”基本上还维持着隶书的统治地位,行书还不够成熟,草书也没有统一规范,所以,这一时期的书法,除了隶书是大家公认的“正书”之外,其它书法都被认为是“草隶”。一直到唐代初,也没有行书的说法。例如,《兰亭序》就被称为“草隶”。


  • 王献之的《愿馀帖》,绝大多数情况下,草书还是要按照“繁体字”书写,因为,这些字是“正体字”

最早提出草书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赵壹,他在《非草书》中创造了“隶草”这么一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创造的太好了。

因为在中国书法史上,篆书体系是没有“草书”的,隶书就是对篆书的草书写法,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草书”的书法实践。

隶书成熟以后,为了把隶书写得快一点,这就会产生“隶草”。所谓的草书,就是快速书写的字。

篆书时代,由于写字的人很少,写字的人,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写字就不能马马虎虎,基本上是没有潦草写字的。

  • 欧阳询《由余帖》中的“乱”字,是一个“俗体字”


但是,篆书时代的后期,也就是进入战国时代,书法越来越普及了。下层知识分子写字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篆书写得潦草的人就多了,这就是“隶书”,也就是篆书的草书。

隶书由于是庶民的创造,有很强的草根性,所以,“草书”和“俗体字”就特别多。

这就给不是“正书”的草书留下很多“俗体字”和“异体字”写法的空间和依据。

那么,在隶书和草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楷书,也会继承这些“草书”和“俗体字”的。

所以,草书中的“简化字”都是来源于这些“草书”和“俗体字”的。

但是,真正的草书传统是二王继承发展的。


尤其是王献之对草书的贡献很大。王羲之去世以后,王献之的影响比王羲之的影响还要大。

但是,在东晋到隋代的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二王的书法影响仍然有限,一直到唐代,特别是武后和唐玄宗时期,学习二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这样,草书的传统就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所以,草书基本上就是二王的书法体系。


  • 阳字的两种草书写法都是草书,没有俗体字

由于二王是贵族,他们有很高的文化造诣,所以,对于文字是有一定的整理加工的,经过他们加工整理的书法,就被认为是经典和权威书法依据。这样,草书的草法,也基本上就围绕着楷书的一般标准写的,二王的草书书法体系,也是以楷书我依据的。

但是,也不乏吸收一些隶书遗风“俗书”可能。

但是,古代的俗书与我们现代的简化字,不是一回事。

现代简化字是为了简化而简化。而古代的俗书和草书,是按照传统习惯和草书规律来写草书的。主要是草书,仍然是以楷书的标准字为基础的。

我们现代简化字的概念是减少汉字笔画,所以,为了找到依据,有些汉字的简化字,就从草书找依据。

例如,“杨”、“阳”、“传”、“实”等等,都是草书就这样写的。但是,这些字不是简化字,而是草书的一种写法。


比如“杨”字,陆机的《平复帖》中,就有这样的写法,说明这就是一个草书传统,但是,被现代简化字所利用。

除了像简化字一样的草书写法,按照“繁体字”写法写的汉字也一样在用,所以,古代书法是“简化字”和“繁体字”并用的,那么,我们继承继承这个传统,当然就是合理的。

例如,欧阳询的《由余帖》里,就有两个“乱”字,一个是“简化字”,一个是“繁体字”。


但是,简化字绝对不等于就是简体字的草书,草书也不一定就是简化字。

在古代,所谓的“简化字”都是“俗体字”,被视作不规范的字,但是,也很流行。所以,书法家偶尔也会采用这些“不合格”的字用在书法中的。

因为,这是两个传统系统的字。书法家之所以偶尔会采用这些字,完全出自书法艺术的需要。因为书法家最忌讳的,就是同一个字出现两次以上,不能都形成是一样的。

由于规范字和“俗体字”中结构差异很大,所以,书法家更喜欢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俗体字”。

不过,古代书法家书法作品中出现的“简化字”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古代人没有简化字的概念。草书中一些“简化字”完全是草书的写法而不是“简化字”。

例如王献之的签名,就是一个草书写法,而不是简化字。


  • 草书的“风”字,这两种写法都不是俗体字

我们今天创作草书,最好按照古代的草书体系书写。凡是二王草书体系的草书,不管是不是简化字,只要是有的,我们都可以学习。因为书法不能随意创造,这是书法的基本原则。

我们千万不要把现代已经简化的汉字作为草书使用。所以,简化字和繁体字可以同时出现在草书作品中,不是说现代简化字可以入草书,而是古代草书中的“简化字”,有的是草书的一种写法,有的是“俗体字”是当时不规范的字。


千千千里马


在书法草书之中,简繁通用这个问题为书家历来争论的焦点所在,赞成者有,反对者亦在,作为后来人在此讨论交流一下,宏篇大论没有,不成熟的想法讲出来,无需认真,只增一乐吧!

细细观来,草书虽然是以繁体字为范本,但其为符合疾快,连贯,顺畅,写意的风格,很多字已经做到了精简的极致,甚至很多现代的简体字也是从中演变而来,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想大家讨论的只是草书中的简繁字体在创作中是否可以互换的问题。

在我看来,草书伴随着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必然性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规律和章法,种种这些,后人还是要给与足够的遵从和尊重的,类似于我们的文字,在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恰当的适应了时代风背景,更好的服务于使用他的人们,这种改变不是循序渐进就是强力推行,最终达到普遍认可的目的,这个普遍认可至关重要,书法是非常严谨的,这有利于传承,大多数书者所遵从的事理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这点毋庸置疑,改变不是不能,但是不能有严重的偏离。打个比方,在书写创作一副欧楷的作品时,其中夹杂一些颜楷,赵楷等等的字体,让一个行家来评论是说学艺不精还是富有创新精神才好呢?同理,在草书之中,因其特殊的体画要求,已经形成了业界的共识,如果创作时加入一些有别于草书格理的字,会不会造成辨识混乱呢?这也不得不考虑。

当然,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管何种书体的书法,美的艺术性是核心价值,所以简繁通用绝不可一概而论,灵活运用才是王道,在作品的适用场合自行拿捏非常有必要,比如正式性的作品还是要遵从古理,如果是交流赏玩的创作目的,只要是美和具有艺术性,没有什么不可以的,需要指出的是,千万不能将这个问题看成必然或者必须的,除非你有能力改变现状,引领潮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且得到普遍认可。



元磊文传


草书能繁简通用吗?

一曰能。前提是自娱自乐,写着玩耗时间,不但能繁简通用,还可中外文通用。

二曰不能。书法作品忌繁简混搭,一是草书法度森严,讲究字字有来历。多一点少一弯即成他字或不成字;二来简化字还未出现草书规范,自己写简化字,就是任笔为体,无根无源。是故,不能通用。





抱一而行


准确地说,规范草书是简繁体通用的,但是不能自己依据繁体字、简体字臆造的所谓“潦草之书”进行混用。

这个问题,还涉及几个概念要分清。

第一,从草书的形成过程来看,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从隶书演变而来,是历史上依据古字(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繁体字)简省笔画,快写、连写而约定俗成的,草书形成之时,还没有简化字的概念(简化字是建国后提出了的),所以,严格来说,草书就是“繁体字的草写”。

第二,新中国汉字简化之时,有些字参考了草书的写法,比如繁体字“實”字(见图一),在简化的时候就根据“實”字的草书(见图二:晋 · 王羲之 · 游目帖)进行简化,所以简化字与草书的“實”字很相似(见图三:楷体简化字“实”)。

第三,从书法的角度来说,没有简化字的草书,如果一定说有,那也是现代人臆造出来的“简化字连写”,或者叫简化字的“潦草写法”,但它不是汉代以来形成的章草、小草、狂草中的任何一种,严格来说就是不规范的字。

第四,回归到正题,草书能繁简通用吗?当然是通用的——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其对应的草书写法都是一致的,当然草书又有章草、小草、狂草等多种写法,具体可以参考《草书字典》。

第五,为什么不能自己依据繁体字、简体字臆造的所谓“潦草之书”进行混用,因为从书法角度来说,这种写法不是规范的草书,不符合法度,只会贻笑大方。

举个例子,比如简化字“县”字(见图四),繁体字写作“縣”(见图五: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草书写法见图六(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是依据繁体字连写而来,约定俗成的:

有些书法爱好者在写草书的时候,不尊重草书规则,自己根据简化字“县”字,连写成一个潦草的写法(如图七),那就不是规范的草书了,不能在草书书法创作中使用!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友们有所帮助。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

(参考文献:汉字演变史、书法史、草书字典、汉语字典等。)


麓风轩


首先,我们要学习一下草书的产生过程,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你就知道能不能繁简通用了。我认为是不可以的。除非当时没有这个繁体字,可用目前的字,否则有繁体字的尽量用繁体字去书写。另外,一篇书法作品既然写草书就尽量都用草体字,除非没有繁体字,但是按照古人的草书书写规律也可以把简化字写出草书来的。尽量不要太多夹杂行书体。更不能出现行楷字。这是我的理解,请您参考!



夜晚灯光孙友


草书能繁简通用?这是一个错误的提法。在汉字书法五种书体中,草书有它自己的文字符号,在这些符号中没有“简”、“繁”之分。也就是说:当你写一个汉字,这个字使用的是草书符号,那么它才是草书,如果不是草书符号,它就不是草书,不存在"简"与“繁”的定义。但是在草书创作中可以偶尔使用行书符号。


张庆涛中国书法大课堂


书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且书法的内容一般都以古代的诗集为主。古代诗集的诗人基本上是用繁体作书。所以现代书法等自然而然的也已繁体为主。

你说提到的繁体简体通用,这个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书写完美的结合,对接顺畅。何况现在很多繁体字体的草书都已经慢慢简化了。



小小馬哥


应该是绝大多数字是可以互换的。因为汉字简化的依据之一是草书体。但是有的字难以互换因为是异体字或泠僻字,这在现代简化字中难找到。所以读古帖临古帖,必须有一定识字功夫。


协上海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古人当然写繁体,但稍微留意就可以发觉有许多草体本身就简化了,而且有些简化得几乎就是现在的简体字……。原因应该非常明确的,草书本来就是为写的快而创造出来的,从快而简就自然而然了…。日文的假名,甚至现在简体字,据说许多还是来自草书………

简体有些是两字多字简成为一字的,那些时候写简体就要慎重一点,不要产生“-玖球天後”歧义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tigerinncai


草书创作原本从古至今就在繁简通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