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帝中,為何說命好的趙恆、仁愛的趙禎、“孝順”的趙曙?

一個喜歡歷史的人


北宋的皇帝,其實很好玩兒的。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也非常有趣,趙恆、趙禎、趙曙,分別是北宋的第三,第四,第五個皇帝,究竟為何會像你說的這樣了?答案請往下看。

北宋第三個皇帝:命好的趙恆

趙恆 是宋朝的第三個皇帝是,趙匡義的兒子, 廟號為宋真宗。

  • 說趙恆好命, 那是因為他幾乎是白撿了一個皇帝位

趙恆原名趙元侃,他有兩個哥哥:趙元佐、趙元佑, 宋太宗趙匡義原本比較喜歡這兩個兒子。但沒想到,長子趙元佐瘋瘋癲癲, 次子趙元佑又意外身故,身故的原因竟是一個侍妾覬覦主婦之位, 想用一杯毒酒害人, 誰知毒酒沒有傷及主婦, 卻誤害了大宋朝的接班人。真是命運作弄人啊。

就這樣, 皇位無端落到了趙恆頭上。

其實,在宋太宗趙匡義駕崩後, 當年原本最該通知趙德芳來繼位的太監王繼恩, 直接通知趙匡義搶得了先機。這一次, 王繼恩還想故伎重演,在確定了趙恆為繼承人的時候,,他又想先去叫趙元佐, 不過他的陰謀被宰相呂端發現 (由此誕生了一個後人皆知的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

  • 說趙恆命好,其實還因為他的能力強。作為一個“守成之君”, 他比趙匡義還是強多了

趙匡義一輩子打了兩個敗仗, 一次是“高梁河之戰”, 另一次是“雍熙北伐”。兩次戰役不僅損兵折將、勞民傷財, 更糟糕的是, 他以戰爭養育了自己的敵人——遼國。

雍熙三年 (986年) , 趙匡義欺負遼主年幼,發動了戰爭。鹹平二年 (999年) 開始,遼國蕭太后掌權, 她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 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戰爭在景德元年 (1004年) 爆發, 遼主蕭太后親自督戰。為了保持與對方一樣的士氣, 寇準建議宋真宗御駕親征。兩軍會於澶州 , 簽署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經過議和, 雙方達成的條件是, 遼國稱大宋為“兄長之國”, 大宋每年給遼國絹20萬匹、白銀10萬兩。在很多歷史故事中, 為了凸顯楊家將的偉大, 將“澶淵之盟”說得十分不堪。其實, 當時的30萬兩白銀只相當於一個縣的財政收入, 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需要消耗3000萬兩白銀, 這個數學關係其實是可以算明白的。

澶淵之盟”給宋遼兩國帶來110多年的和平, “澶淵之盟”雖是宋朝的恥辱,但他也並不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但這個好處不僅後世人看不到, 當時的人也看不到。或者說, 看到了也假裝看不到。當時有人因為嫉妒寇準, 就拿“澶淵之盟”說事, 說這是“城下之盟”, 這個人叫王欽若。為了挽回“澶淵之盟”的面子, 趙恆做了一件蠢事——泰山封禪。

按照規定, 封禪是需要很多條件的, 比如, 天下出現祥瑞。這原本是制定規則的人給出的一個難題。不過, 只要皇帝高興, 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如沒有祥瑞那咱們就創造祥瑞唄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 趙恆在文武百官、僧尼俗道等人的簇擁下向泰山進發, 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封禪儀式。此後, 宋真宗去了曲阜祭孔, 又去了汾陽進行“西封”。

宋真宗一輩子留下的趣事還比較多:歷史上記載, 他想娶一個四川的女子, 就娶了劉娥, 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劉皇后。宋真宗命好,好在皇帝的位置來得如此輕巧,好在有一個懂他的女人,也知足了。

北宋第四個皇帝:仁愛的趙禎

趙禎 宋朝的第四個皇帝, 趙恆的兒子, 廟號為宋仁宗。

也許你不知道宋仁宗是誰, 但這並不妨礙你瞭解宋史。你應該聽過京劇裡有一曲戲叫《打龍袍》,或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不錯, 宋仁宗趙禎正是這個皇帝, 他是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共42年。

有的歷史學家們說,他是歷史上最配“仁宗”廟號的皇帝。雖然《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不是真的,但是劉娘娘和李娘娘是真的。劉娘娘就是劉娥,她跟趙恆沒有孩子, 所以她讓趙恆臨幸了她的侍女李氏。

在趙禎登基之前,他幾乎不知道自己母親的消息,直到劉娥死後, 才有人告知真相,於是宋仁宗採取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

歷史上對趙禎的評價是:他什麼都不會,就會當皇帝。因為在他當政時期,全天下人不識兵革,老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在宋仁宗時代,科學領域出現了“四大發明”,國家能人輩出, 文官有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 武將有狄青, 司法有包拯,文學上有三蘇、曾鞏、王安石等,這是北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 也是政通人和的黃金時期。

宋仁宗一生有一件最大的憾事, 就是沒有兒子。皇帝沒有繼承人, 通常是朝代從興旺轉向衰敗的標誌。一般是因為兩種情況:一是皇帝沒有生育能力,二是後宮鬥爭太激烈。趙禎一直為了心愛的女人,與官員及後宮做著激烈的鬥爭,以至於他的曹皇后還在世時, 他竟然封身故的張貴妃為皇后。彼時, 一生一死兩個皇后同時存在,這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樁趣事。

也許是自己的愛情不幸, 當他見到柳永的考卷的時候,會毫不客氣地批了“且去淺斟低唱, 何要浮名?”由此, 江湖上便多了一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

北宋第五個皇帝:“孝順”的趙曙

趙曙 是宋朝的第五個皇帝, 趙禎的侄子, 廟號為宋英宗。

趙曙這個人有點怪,他是宋朝第一個怕當皇帝的人。當年, 將他過繼給趙禎的時候, 為了逃避當太子 ,他讓周孟陽給他寫辭官奏章, 每寫一份, 趙曙就給周孟陽10金。周孟陽總共為他寫了18份奏章, 最後拿到了1000多緡錢。

周孟陽推辭不要, 趙曙說將來要是獲得朝廷批准還有重賞, 由此可見趙曙對皇位的害怕程度。趙禎駕崩後, 趙曙本來想逃跑, 最後還是不得不由輔政大臣為自己換上衣服, 才勉強登基。

趙曙的統治時間只有五年, 他給歷史留下兩件事:一是“濮議之爭”, 二是黨爭。其實, 黨爭開始就是以“濮議之爭”的形式出現的。所謂“濮議之爭”, 就是爭論趙曙生父的名份問題, 最後, 以歐陽修為首的當權派佔了上風, 趙曙的父親被封為“皇考”。由此拉開“帝黨”與“兩制”之間的鬥爭, 雙方相互戕害, 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文史議春秋


趙恆,趙禎,趙曙分別是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位皇帝。接下來我們分別來聊聊這幾位皇帝,說說為何趙恆命好,趙禎仁慈,趙曙仁慈。

趙恆是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歷封韓王,襄王,曾任開封府尹。本來選皇帝沒趙恆什麼事,他既不是宋太宗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但人家命好沒辦法,他的大哥趙元佐因其叔父趙廷美之死而變得瘋瘋癲癲的。二哥趙元僖又早早的暴病而亡。所以他在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被立為太子。至道三年,宋太宗駕崩,宋真宗趙恆即位,開始了他的"鹹平之治"。

趙禎是宋真宗第六子。歷任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至中書令。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約束自己,對下屬寬仁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後世對其稱讚有嘉。包拯是有名的諫臣,屢屢直諫,甚至有說唾沫飛濺到趙禎臉上,也是衣袖擦臉,接受納諫,並沒有下罪包拯。趙禎在位期間,大宋的社會風氣良好,很少有違法亂紀的事情出現,百姓們也過著夜不閉戶的幸福生活。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於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趙曙是宋仁宗養子,封鉅鹿郡公。其天性極為孝順,喜歡讀書,不喜歡嬉戲玩樂,穿著也很節儉。常穿朝服見他的老師,說:你是我老師,不敢不以禮相見。仁宗駕崩後,趙曙本想為仁宗守喪三年,命令韓琦代理軍政事務,不過宰相大臣等不答應,趙曙才收回成命。宋英宗趙曙人雖然孝順,奈何天命不好,在位僅四年,便駕鶴西去。





小小張品歷史


趙恆是北宋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趙匡義第三子,他前面兩個哥哥一個瘋了,一個暴死。所以他順理成章成為太子從而登上皇位!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廟號仁宗,也是歷史上第一位仁宗皇帝。他在位42年,性情寬和,不事奢華,禮賢下士,還能夠自己約束自己,善於納諫,終成仁宗盛世!在封建皇權社會實屬不易!宋英宗趙曙是仁宗堂兄的兒子,英宗晚年無子立他為太子,最後繼位為帝,在英宗晚年病重期間行人倫之禮,繼位後對太后一如以往的尊重。不像後來的明世宗搞大禮儀硬把親生父母追封為帝后,爭虛名失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