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序言:

光祿大夫是漢武帝時設置的中央職官,是皇帝的侍從顧問,掌管論議朝政得失、勸諫等事宜。雖然它沒有固定的工作範圍,但可以出入皇帝左右,參與國家大事,同時作為皇帝的顧問,往往都是由飽學之士擔任,能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對政治影響力極大。

一、光祿大夫的出現

<strong>"大夫"這個詞,原來指的是一個特定的階層。西周時,將貴族封為卿、大夫、士三級,"大夫"是中層貴族,有自己的封地,能世襲。秦漢時期開始,"大夫"才成為一種職官的稱謂,多為郎中令的屬官。但是漢武帝設置的"光祿大夫"是個例外,它不是郎中令或者光祿勳的屬官,而與御史大夫一樣,是獨立的職官。它比同為大夫的諫議大夫、太中大夫的品秩要高,"秩比二千石",而諫議大夫、太中大夫僅"秩比八百石"。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西漢光祿大夫晁錯

由於西漢時,非飽學宿儒不能擔任光祿大夫,所以光祿大夫除了論議、顧問應對、奉使出差等本職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重要職能。他們往往因為自身的學問而擔任太子的師傅,以光祿大夫兼任太子太傅或者太子少傅,教授太子知識。在太子繼位為君後,對這些師傅往往另眼相看,由他們出任皇帝宿衛,與皇帝的關係更為密切。

光祿大夫由於時常接近皇帝,所以他們的前途非常光明。由光祿大夫轉任漢朝最重要的內朝官侍中的例子很多,西漢權臣中霍光、金日禪、王莽都曾任過侍中兼光祿大夫,成為輔政大臣。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光祿大夫擔任了侍中,就有很大的機會成為大司馬或者司空司徒,成為"三公",達到人臣的頂點。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擔任過光祿大夫的霍光

<strong>當然,有機會成為"三公"的光祿大夫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光祿大夫來說,成為尚書檯主官之一是比較切實的努力目標。漢朝皇帝習慣在自己的顧問中任命主持尚書檯工作的人選,所以大多數光祿大夫是有機會領尚書事或者錄尚書事的。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學成為統治者管理國家的正統思想,精通儒學成為選官的重要標準。由全國各地舉薦或者徵辟上來的一些有名的大儒,往往受到皇帝的推崇,其中有一部分就會被選撥出來擔任皇子們的師傅,還有一些成為皇帝的侍從。<strong>而光祿大夫主要就是在這些人當中挑選出來的。

想成為光祿大夫,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高尚的品行。漢朝那些擔任過光祿大夫的名儒,如晁錯、董仲舒、張釋之、趙禹等等,無不是為人忠直廉裾、敢於直諫之士,金日禪家族七代都有人擔任過光祿大夫,所以《漢書》稱金家"<strong>世名忠孝,世所稱之

"。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還有少數光祿大夫,是為國家立下大功之後,由皇帝授予,以為嘉獎的。這些人的光祿大夫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他們另有本職,工作也以本職為主,是光祿大夫中的<strong>特例。

二、光祿大夫的地位

光祿大夫雖然品秩很高,但由於並不執掌實際事務,所以一開始地位不如九卿。只是到了漢武帝太中改制之後,設立內外朝,光祿大夫成為內朝官,可以參與政事之後,光祿大夫的地位才得到了極大的<strong>提升。

漢武帝之後,漢代統治者推崇儒學,許多常識淵博的儒生得以侍從皇帝左右,如果這些儒生又具備處理政事的能力,往往很容易得到升遷。<strong>隨著更多的人才從光祿大夫這個職務走向更重要的崗位,自然會使得光祿大夫的含金量越來越高,甚至擔任過光祿大夫成為有品行、有文化的象徵,一些權臣、外戚也以兼任光祿大夫為榮,出現了侍中、衛尉甚至車騎將軍、驃騎將軍紛紛領光祿大夫的局面,這些做法,都直接提升了光祿大夫的地位。可以肯定的是,在西漢時期,光祿大夫的地位是處在不斷上升之中的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東漢三公

但是到了東漢,光祿大夫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虛銜。東漢時光祿大夫的出身普遍不高,也沒有幾個能成為權臣。<strong>這是因為劉秀建立的東漢政權與西漢政權有一定差異造成的。

劉秀建立東漢後,汲取了王莽篡漢的教訓,想方設法將權力抓在自己手中,所以他必須要削弱三公的權力,重用自己身邊辦理具體事務的尚書們。尚書這個群體,原來僅僅是皇帝身邊的辦事人員,主要是起草、接收、保管詔令文書的,地位並不高,尚書令最初的品秩僅千石,僕射僅六百石,其他人就更低了。正是東漢的尚書們取代了西漢光祿大夫的大部分工作職責,擁有議論、諫諍之權,便得光祿大夫的地位在東漢不斷下降

三、光祿大夫的職責

西漢時期,光祿大夫

位高權重,對西漢政治發展影響很大。漢昭帝死後,大將軍霍光先是迎昌邑王劉賀為帝,二十多天後又藉故將劉賀廢掉。在這次廢立事件中,光祿大夫王遷、丙吉發揮了重要作用。先是光祿大夫王遷配合霍光廢掉了劉賀,而後給事中、光祿大夫丙吉向霍光建言:"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聞於民間也。而遺詔所養武帝曾孫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今十八九矣,通經術,有美材,願將軍詳大義,然後決定大策,天下幸甚!"由此可以看到,漢宣帝能夠繼位為君,光祿大夫王遷、丙吉出力甚多,說明光祿大夫在國家最重要的皇帝廢立中,都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地位不言而喻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尚書令

光祿大夫不光是呆在中央,必要時也會被派去帶兵參加軍事行動。漢武帝時,閩越入侵東甌國,東甌請漢朝發兵援助。漢武帝派遣光祿大夫<strong>嚴助帶兵平定了這次叛亂,維護了漢朝邊疆的穩定。

到了東漢時期,光祿大夫的地位有所下降,有關光祿大夫參與國家決策的記載相對較少。東漢時期,宦官與外戚相替專權,光祿大夫本身的職權又被尚書檯接管,因此失去了參與政治的客觀條件,也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

四、光祿大夫的沿革

從東漢末年開始,光祿大夫不再是使命之官,而是逐步變成一種優崇之號。從東漢末年的桓帝、靈帝時代起,大司馬、司徒和司空等三公紛紛被授予"光祿大夫"的封號,這種習慣也一直被之後的朝代所沿襲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晉朝的光祿大夫

晉朝沿襲漢制,設左、右光祿大夫,並假金章紫綬或者銀章青綬,正式成為高級職官的優銜。此時的職官系統正處於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制轉變的過程之中,尚書檯的機構不斷擴大,權力也越來越大,並由"臺"向"省"轉變。漢代的三公九卿手中的權力,不斷被尚書省奪走,光祿大夫的議諍之責也被尚書省郎官、議曹等人取代,光祿大夫徹底成為一個虛職。但是光祿大夫的官品、朝位、章綬、祿賜卻在不斷提高,最高的左光祿大夫品級甚至達到了一品。這種一品左光祿大夫和二品右光祿大夫一般只有已故的重臣才能被授予,是對死者的一種哀榮

魏晉直至隋代之前的官制中,五品以上都算是高官。<strong>光祿大夫中最低的銀青光祿大夫也是三品,可見在重視出身門第的魏晉南北朝,不是頂級士族中的傑出人物,是不可能會被授予光祿大夫之職的。只有琅琊王氏、穎川荀氏、吳郡顧氏、陸氏等頂級門閥之家,才出現過為數不多的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金紫光祿大夫獨孤信夫婦

從隋唐開始,形成了由各類大夫組成的"官本階",與職事官的官階相對應除授。也就是設立了九種由大夫組成的"本階官",分別是從一品的光祿大夫,正二品的左光祿大夫,從二品的右光祿大夫,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正四品的正議大夫,從四品的通議大夫,正五品的朝請大夫,從五品的朝散大夫。這些本階官會被授予相對應品秩的五品以上官員,如正二品的侍中或者中書令通常會被授予左光祿大夫的"本階",從二品的尚書左、右僕射會被授予右光祿大夫的"本階",正三品的六部尚書、門下侍郎會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的本階。

到了明清時期,光祿大夫官名仍然被保留,是文職從一品大員的階官。如果有正一品官員的話(實際上封建社會里活著的正一品官員極少),則在光祿大夫前加"<strong>特進"二字,成為正一品階官,是文臣中的最高階官。

五、結論

通過對光祿大夫歷史沿革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在漢朝初年,光祿大夫僅僅是皇帝身邊的侍從,從漢武帝時起,光祿大夫的品秩和地位開始有了變化,漸漸與職官相結合,提高了光祿大夫的政治地位,也是重要官員上升的一條通道。

光祿大夫:歷史上壽命最長的職官,兩千年封建王朝的見證者

追贈光祿大夫的李鴻章

從東漢時期開始,由於某種尚書檯的權力擴張,光祿大夫的職能不斷被壓縮,地位逐漸下降,逐漸成為一種榮譽頭銜。隋唐之後,隨著三省六部制的實施,光祿大夫成為一種"本階官位",被授予朝廷高級官員,但並不掌握具體事務,僅僅是官員身份和地位、品秩的一種體現。

但是光祿大夫一職,從西漢初年設置時起,直到清朝滅亡為止,是唯一一個全程見證了封建社會官制的官職。光祿大夫可以說是封建社會壽命最長的一個職位,<strong>通過對光祿大夫職能變化的梳理,我們可以更好的瞭解中國古代官制,從而去了解中國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