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必定大漲,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持相反觀點,疫情過後人們思維會迴歸理性,神馬都是浮雲,生命最重要。自由最重要,開心最重要。不會再不要命的湧向大城市,特別是城市小區的管理部門,社區和物業管理公司,不辦正事,強行收費,刁難欺負小區住戶。他們潛在的影響了人們在此環境長期居住的想法,慢慢會選擇離開。


藍色海洋44027


這次疫情對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農村真好,過年回家後就一直沒有出去,我家在山上,村裡已經沒有幾乎人家了,我二姐一家人在新疆,孩子今年回家在我家過的年紀,呆到初五的時候孩子實在呆不下去了,覺得山上太冷清很無聊,就去我大姐家了,我大姐在縣城是樓房,孩子下去住了三天給我打電話非要上來叫我開車去接他,我接到山裡以後他開心的不得了,說在樓房裡憋壞了,天天哪裡也去不了,還是在山上好,出去可以走很遠沒有人管還安全,口罩也不用戴,我也是第一次覺得山上真好,疫情對山上的人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天天山上轉轉,坐到老槐樹下面眺望一下城市的燈火闌珊,悠哉悠哉!


小金哥


我與你的觀點恰恰相反,對於新冠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的房價的變動,我的看法是持平甚至有所下降,至於說大漲基本不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收入減少

雖然除湖北外,這次疫情對於其餘各省而言,似乎只是停工一個月而已,但是這一個月的影響是深遠的,單單就以2019年的GDP而言,這個月就使得我國虧損了8.33萬億的GDP,這個GDP背後涉及到多少企業,多少個人,而截至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尚未復工,部分復工的企業,產能也未全部啟用;其次受疫情的影響,未來幾個月,旅遊、餐飲、酒店、交通、娛樂等等行業依舊會受到衝擊,所以這次疫情對於很多人而言,收入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收入減少,買房的心思就會適當的下降。


疫情的影響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兩個道理:(1)是你需要工作,而非工作需要你;(2)存款是你用於抵抗風險的依靠。在以往或許很多人認為存款無用,屬於傻子行為,因為受通脹影響存款會貶值,但是經過這次事件,會讓不少人明白,當意外來臨時,能支撐你抵抗的恰恰是你的存款。所以這次疫情過後,或多或少會改變部分人的觀念。原本想清空兩個家庭,六個口袋(爸媽、岳父岳母、夫妻)購房的,甚至是舉債湊首付款的,肯定會清醒一些,不敢在如此激進,所以購房人群相對會較往年減少,特別是在上半年,即使國家宣佈疫情結束,短時間內,大部分人仍然不會去人員聚集的地方。

總結

一線城市的核心吸引力在那,無論是就業單位、醫療、教育、衛生等等,它的吸引力都擺在那,所以在各類城市裡,一線城市的房價是最堅挺的,要說大幅度下降不可能,按照今年的情況,要大幅增長更加不現實,最大的可能就是維持在穩定的趨勢下,略有下調,但幅度不會太大。


鯉行者


房價長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本次疫情過後,一線城市城市房價如何走,關鍵得看金融政策是否有鬆動,金融政策包括首付比例、限購政策、房貸利率等,特別是限購政策、首付比例。房貸利率不是決定因素。

一線城市需求充足、購買力強

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除了廣州稍微低一點,其他三個城市其實房價已經處於高位,但是這幾個城市還有大量的人沒有住房,這些人口需要住房,住房需求是充足的。

一線城市的資金吸附能力是很強的,大量的企業入駐一線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很高的,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排名前列,從購買力看一線城市的購買力強。

一線城市現在房價處於穩定階段,是因為現在的金融政策,首付比例高和限購,一旦金融政策放開,一線城市的房價還是有可能出現快速的上漲,一線城市的金融政策會放開嗎?2019年房租不炒的政策還言猶在耳,不太可能取消限購和降低首付,所以我認為2020年不太可能會放開金融政策,一線城市房價在疫情過後,不太可能出現暴漲。

綜上所述,房價短期看金融政策,一線城市我認為在疫情過後的限購和首付比例不太可能會調整,所以房價還是以平穩為主。


互金圈


疫情過後,房價不會出現大漲,相反是要下跌的:第一,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必定會拋售手中房產,房子價格會打折促銷的。這已是板上釘釘。

第二,疫情過後,各行各業都要恢復生產,很多民眾要找工作,大家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去買房。在沒有人買房的情況下,房價怎麼漲?

第三,有錢人為了拯救自己的實體經濟,會把囤積的房產拋向市場,市場上二手房價格大跌,一線城市房價還會怎麼大漲?

第四,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受到調控大漲不可能,下跌也並不容易。更何況,房地產處於飽和狀態,有房的家庭好幾套,沒房的家庭一套也沒有,購房需求大不如前幾年了。


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大漲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中國經濟至少要到下半年恢復正常,物價也是如此,我們這裡很多人希望房價一直漲下去,但是天下沒有天天大漲商品,疫後沒有敢投機炒房了,房價遲早要回歸合理區間。


不執著財經


1. 這次疫情對部分人傷害是很大的,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人覺得人員較少環境好的城市生活會更安逸。

2.人們會通過這次疫情,覺得只有健康才是人最寶貴,健康投資會大於地產投資。

3.這次疫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徹底消散,人們避免聚集這對地產銷售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總之個人認為一線城市的房價回落是必然趨勢。


樓上老張


說實話,我並不太認可這種觀點,雖然一線城市的房價保值性現在看來不錯,但是經過這次疫情,我感覺一線城市人口密度過大帶來的弊端太嚴重了,未來城市的發展策略很可能會做調整,這有可能會壓低大城市的房價。

記得在20多年前的時候,歐美城市中心有很多高樓大廈,我們都以為裡面住的人應該很富裕,但是導遊說城市裡住的都是貧民,有錢人買車後都到郊外別墅去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會蝸居在城市中心的高樓裡,這會不會是我們大城市未來的方向呢?

當然,現在我們還不好說,畢竟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過程也不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複製人家的模式,但是我覺得疫情過後,我們有可能會對超大規模城市發展策略進行反思,把城市規模做大,城市人均佔地面積變小,人口密度過於集中,這種發展模式好不好呢?

住在大城市的人應該有感觸,大城市房價高,通勤時間長,工作壓力大,交通擁堵,疾病傳播速度快,夏天在城市看海,放假在路上看車,這些已經嚴重製約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為什麼城市功能不能進行疏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城市發展思路,我們總是想把城市的功能集中化,這樣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集中全市優勢發展城市經濟,但是現在看來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已經度過了自行車時代,現在個人交通工具發達,私家車普及率提高了很多,公共交通工具也非常方便快捷,人們的活動範圍可以變得更大,原來集中的模式越來越不適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而瓶頸主要就在於土地的供應和對耕地的保護。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城市的功能很可能就會被疏散,其實雄安新區的建設就是一種新思路,如果雄安開發得到很好落實,而且效果明顯的話,估計很多一線城市會仿效,這樣看來大城市的房價就不可能進一步上漲了。

當然,這只是基於這次疫情,對大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至於未來的城市發展策略如何選擇,現在誰也不好說,但是我覺得大城市真的需要改變一下發展思路了,一線城市的房價也不宜再進一步上漲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純屬主觀想象,歡迎大家討論。


互金直通車


一線城市房產還在執行限購等政策,大漲應該是不會的。現在來說,大城市房產市場已經經過了幾年的調整,可能2020年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的。

新冠疫情對於房產的影響

現在來說,從短期來說,疫情對於房產市場影響是比較大的,但是從長期來說,房產市場仍然是處於白銀時代,今後十幾年可能還是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現在處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好多地方基本上沒有事都不出門了,因此,這幾個月可能也沒有多少人去買房子的,房產市場應該是比較慘淡的。

雖然這幾個月對於房產市場影響較大,但是可能疫情結束以後,大家買房的熱情也會逐步釋放出來的,因此,整體上來看,疫情對於2020年的房產市場可能影響也不會太大。

如果從長期來看,疫情影響會更小一些,未來十幾年房產市場可能仍然會保持緩慢上漲的態勢。

一線城市可能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2020年,可能會出現緩上漲的格局。現在來說,四大一線城市已經經過了三四年的房價調整期,價格調整已經是比較充分了。

而且從需求方面來說,有些一線城市人口也有所增長,而且現在也積累了不少的剛需人群在等了幾年只有,也準備入市購房。因此,如果一線城市購房人數增加,那麼一線城市可能是會出現緩慢上漲的態勢的。

比如最近深圳新房平均價格從2019年6月開始,就出現了緩慢上行的態勢。這個可能也意味著深圳2020年房價有可能會出現緩慢上漲的格局。

因此,從整體上來說,2020年一線城市房產價格可能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結論

從整體上來說,一線城市在限購的政策調控之下,大漲應該是不會的。但是大城市房產價格已經調整幾年了,可能2020年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的。


睿思天下


疫情後經濟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處在下行,我們身處三線城市,現在的房價在疫情後會不會有所下降?現在怎樣選房子在未來才有更好的升值空間?

其實房價一直都是我們普通打工一族關心的問題。就如江門來說,2004年時的房價還是一千多,有些還是一千元以下。

記得在2004年時去看房,江門比較好的樓盤帶小區管理的才1999元一平,16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20年,同一個樓盤已經漲到1.2萬~1.3萬一平,漲幅在6倍左右。

再來看看我們工薪階層的工資,2004年時大約是1500元,到了今天2020年,工資大約是4000~6000元左右,工資的漲幅是3倍左右,很多朋友還是拿著三千元多一點的工資。

很多朋友都說,工資的增長追不上房價,特別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這個房價的壓力特別大。

二十多歲的年紀,可能父母給個首付,利用銀行貸款的槓桿買了首套房子,一般來說是作為婚房。

而在這次疫情過後,江門的房價會不會出現下降?

今天跟大家普及一個買房的底層原理,我們掌握了底層的原理,就像打開了一雙智慧的眼睛,讓我們能更好判斷到底什麼時機買房,買什麼地段的房更有升值空間。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們人生的資產配置很多樣,有我們固定的工資收入,股票,基金,債券,房產等等。

而在我們所有的資產中,最有分量的資產就是我們的房產。

這不單是在中國或者全球其他國家,這個答案都是一樣。


北京古詩詞愛好者Vlog


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必定大漲,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新冠肺炎疫情,在經濟領域應該稱為黑天鵝事件,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可能短期會有所影響,中長期來說,它還是按照自己的週期邏輯發展的。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房地產投資的未來展望,房住不炒是未來的政策主基調。自從2018年,房住不炒的頂層設計出來以後,先知先覺的一些投資基金開始不再把房地產投資當成唯一的投資渠道。我們也看到房子的環比漲幅越來越趨向理性。雖然還不至於馬上出現拐點。但我覺得房地產保值的功能是還在,增值的功能是值得商榷了。最最起碼家庭的資產結構不應該只有房地產,還應該分配一些出去,投資其他金融資產。

其次、房地產行業有自身的發展週期,大概率已經進入下半場。從國外的房地產發展的規律來看,二十年房地產週期幾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特別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在全球主要的經濟體中的一線城市房價,接近甚至超越,也讓我覺得有一些謹慎的原因之一。我覺得寧願相信客觀規律,而不太相信未來還能繼續一騎絕塵。最最起碼,對於資本來說,應該已經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市場了。

最後、資本市場的大發展,也會對房地產的投機資金有很大的吸引力,對行業的分化是難免的。2020年2月14日,大洋彼岸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創始股東之一芒格先生,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說道:中國的水可以,有些聰明人已經蹚進去了;時候到了,更多人會進場;中國的好公司比美國的好公司便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潛力已經開始被國際資本關注。未來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大量湧入,投資機會將會非常明顯。一面是吸引力在大大增強,一面是面臨房地產週期。蹺蹺板的效應,也會造成房地產行業的分化。釜底抽薪的節奏。

總之、我們需要用歷史的眼光,用發展的眼光,去客觀評價黑天鵝事件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