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對於無公害綠色健康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加快有機水稻發展步伐的前提是清晰把握有機水稻高產栽培的技術要點,採取最優的種植方案提升種植質量,創造有機水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基於此,本文重點探討了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具體如下: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有機水稻作為重要的有機產品生產領域之一,探討高產高效的配套有機栽培技術是有機水稻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基於此,針對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詳細分析,總結品種篩選以及種子統一處理的方式,並在播種育秧的同時嚴抓播種質量,同時強調通過大田管理防治病害。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1、掌握品種篩選以及種子處理技巧

選擇優良品種要進行詳細分析,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能否支撐作物順利成長。除此之外,在進行品種選擇時,還需要將種子的抗病能力系數、抗蟲害能力、營養豐富程度、經濟效益納入考慮範圍,在此基礎上選擇的品種發芽率需要達到一定的指數、具備相當高的純淨率才能滿足種植條件。其中,品種選擇是提升有機水稻栽培技術水平的第一步。品種選擇應避免越區種植,保障所選種子下霜前能夠成熟,併合理選擇種植時間,確保在充分利用種子的同時提升土地的利用率。篩選種子品種是種植有機水稻的第一步,接下來便是種子的處理技巧,在開始播種前,需要先對種子進行處理,提高第1次播種得到全苗的概率。在正式播種前要先進行實驗,若一批種子的發芽率能夠達到95%,則是合格種子,可以按常規的種子晾曬程序工序進行,同時利用鹽水促使種子發芽。在處理種子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催芽,此時的溫度需要維持在25~30 ℃,若溫度過高會發生熱傷導致出現病害。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2、種植期間進行合理施肥

有機水稻對於施肥的要求十分嚴格,技術人員要嚴格把控用量,肥料主要由生物肥、有機肥、雞糞等非化學類肥料組合而成。在施肥時應將已發酵過的雞糞均勻撒入田中,同時在此過程中要避免肥料堆積,確保肥料平均撒入田中,避免發生燒苗現象。在播種後要適當添加有機肥料,以此來提高新苗的出苗率以及成活率。在秧苗成活的各個時期要注意追肥,可以在下午施加有機肥料,若在施肥過程中出現降雨則要重複施肥,施肥要注意多量少次,並結合當前土壤肥力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施肥次數。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3、科學灌溉

有機水稻的灌溉技術要求必須採用節水灌溉,在開展灌溉工作時避免使用生活汙水以及工業用水類似的水源。同時,最好的灌溉方式是使用單排單灌,在水層管理方面要堅持以根保葉的灌溉原則,使用適宜的灌溉方法,在初期灌溉的水層要穩定在5 cm,在水稻返青時將水層控制在2~3 cm,能夠保障秧苗健康成長。在完成灌溉後要對水田進行整體排查,篩選出生長旺盛的田塊進行排水曬田工序。曬田時間為7~10 d,其標準是地面出現開裂現象,白根清晰可見,苗葉顏色逐漸變淺。在排水曬田完成後,要使用乾溼交替的灌溉方式保護秧苗根部。當秧苗處於孕穗期間應增加灌溉次數,並保持灌溉量長期處於同一水平,直到秧苗成熟後停止灌溉。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4、實行田間管理,正確預防病害

核心示範區秧苗在栽種7~15 d後,可在區域內放入剛孵化10 d左右的鴨子,在晴天的上午放入,若遇到下雨天氣,可以推後2 d左右。這些措施對於秧苗示範區有除草、除蟲、施肥以及刺激的作用,在水稻的生長期間可以暫停追肥,但要保障鴨子的生活以及勞動區域。同時,要在防治病害方面下功夫,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良好的稻田生長環境,利用生物鏈保持稻田生態平衡以及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切忌通過人力打破多樣性,在此基礎上應輔助使用農藥進行綜合治理。在防治蟲害的過程中可使用物理和化學交錯的方式,例如現在最流行的化學防治,擁有廣闊的市場,能夠通過化學手段有效抑制微生物的代謝產物。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5、小結

人們對於有機食物的追求是經濟快速發展大背景下的必然需求物,同時也是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一種最新追求,這樣的市場需求必然引起農業部門的高度重視。有機水稻是人們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應從種植的各個方面入手,每個環節缺一不可,與傳統的種植技術相比,有機水稻對於種植技術要求更高,但帶來的是更高的產量、更健康的食物,實現有機水稻種植全面升級優化,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如果對你有用的話,記得給筆者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收益也高,但種好也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