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作為一個上班族,曾經非常向往那些自由職業者,不用朝九晚五,堵在地鐵站的時候,還要關心是否能按時到崗,準時打卡。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延後了復工,也給了我在家辦公的機會。

一、沒有行動,懶惰就會生根發芽

為了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春節假期懶散的生物鐘。在家辦公的頭一天晚上,我就早早的躺在床上,在心裡把第二天要工作的內容和流程像放電影一樣,從頭過了一遍。

可即使這樣,第二天早上我也是7點半才睜開惺忪的雙眼,渾渾噩噩的吃著麵包8點在餐桌上用手機打卡,這一天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雖沒有抖音段子上那麼誇張,但我自己也明白,這樣黑白顛倒的生活習慣,完全沒有辦法達到復工後的工作狀態。

看看窗外,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熱熱鬧鬧的公園,現在卻冷冷清清,只有安保巡查人員走來走去。此時此刻窗內的我們都關在家中,自我防閉。窗外的一線人員卻不辭辛苦,衝鋒陷陣。

我們這裡是個四線的小城市,但是卻是山東省內唯一暫無疑似和確診病例的城市。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感動那為了戰疫拋家舍業、不顧安危的白衣天使,也感動那無數的物業、安保人員此時此刻的戰鬥。此時此刻,蝸居家中的我們,能有什麼理由這麼渾渾噩噩的渡過呢?

不能因為一拖再拖的假期,就放鬆了對自己的管理。沒有行動,懶惰就會生根發芽。時間越長,扎入的根就越深。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以下自我管理的人卻少之又少。從現在開始,拒絕懶惰,做好自我管理。

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二、不負年華,只爭朝夕——做好自我管理

時光流逝,可怕的不是容顏的逝去,而是自我的放棄,尤其是夢想的放棄。今年的我30多歲,一名職場女性,工作之餘喜歡用筆記錄思想的點滴。

處於這個年齡段其實有點尷尬。在單位我是中堅力量,責任重、壓力大。迴歸家庭,我又是一名小學生的母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誰都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回想以前,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默默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似乎就是最好的比喻。那時的我,喜歡讀書,喜歡寫字,高考時原本想學漢語言文學,沒想到誤打誤撞進了金融專業。這麼多年下來,那個文學夢似乎離我越來越遠。

在這蝸居的時候,我依然放不下內心的渴望。不負年華,只爭朝夕,我想再為了自己的文學夢想再加把勁。

①瞭解當下真正的自我——自我剖析

瞭解當下真正的自我,清楚自己的優勢。作為一名女性,我擅長把細膩的情感融合到故事中去。隨著閱歷的增長,對事情的看待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視角。可同樣的是,我對於新事物和新變化的嚮往心卻越來越少,缺乏了探究的勇氣。

為了改變這一切,四個月前我選擇了今日頭條這個平臺,想在這裡繼續尋找寫作初心。

②敢於對自己發起挑戰——目標活動管理

我制定了一套明確的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給自己發起了名為"三、二、一"的挑戰

半年內得到青雲獎勵

一年內找到簽約平臺

很高興的是,第一個挑戰已經提前完成。而後兩個挑戰對現階段的我來說,確實有點難。但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定好目標,列好計劃,就風雨無阻的去執行。

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我的挑戰目標


精品文章的輸出,需要持之以恆的閱讀輸入。為了保證後續目標的實現,必須有大量的閱讀打好基礎。我給自己也定下了讀書的計劃:

每週閱讀兩本書

每週創作兩篇文章

一年累計96本書和96篇文章

③目標結果的反饋和修正——PDCA循環

PDCA循環,即針對品質工作按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來進行活動,以確保目標之達成,並進而促使品質持續改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該理念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

對於讀書寫作而言,僅僅有目標和執行是遠遠不夠的。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

讀書寫作就像爬樓梯一樣,一本書讀完後,我們需要休息和思考,根據自己的認知來進行總結和創新,這樣寫作的效果就會提高一步。然後再製定下一個讀書寫作的循環,再運轉、再提高,才能不斷前進,不斷提高。如果僅僅是為了寫作去讀書,照搬書中的觀點而不經過自己的消化和吸收,這樣的讀書實為"消化不良"。

不為了讀書而讀書,不為了寫作而寫作。這兩個96的目標,雖然是數量級的挑戰,但目的卻是要完成"三、二、一"挑戰中的後兩項:半年內得到青雲獎勵、一年內找到簽約平臺,不能本末倒置。


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PDCA循環


三、堅持做——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位自媒體的老師曾經說過,新媒體時代來臨,寫作成了一項基本技能,很多人都開始拿起筆寫故事。羨慕別人的成績,在鋪天蓋地的消息中焦慮中,被各種成功學衝擊到懷疑人生。快節奏生活,讓很多人忘記,要停下來去思考。自己寫作的目的,寫作的意義,寫作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是尋找自我,尋找真實的自己,去探尋自己內心的世界。讓自己的生活和靈魂契合,這才是改變的終極目標。

對我而言,除了追求探尋最真實的自己,寫作還讓我感受到分享的快樂。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追求一種分享的狀態。

①我用文字記錄下了自己的存在、他人的存在。當我的作品被肯定、認可、傳播時,我的自我價值和自我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②通過寫作,我和現實世界、虛擬世界也建立了更多的鏈接。如我的寫作訓練營的老師、筆友、編輯和讀者。

③寫作的過程中,我的內心非常的安靜。高度的投入,忘卻自己、忘卻時間,這種百分百的滿足讓我非常快樂和幸福。

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四、寫在最後

塞繆爾·約翰遜曾說過:"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通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

2003年的非典,京東的劉強東、攜程的梁建章、新東方的俞敏洪,也曾經歷過現在這樣苦苦支撐的時刻,但他們沒有坐以待斃。

從事家電零售的京東,關閉了大部分門店,在論壇上找到了線上銷售的方法,開創了京東的電子商務。

從事旅遊服務的攜程,沒有選擇裁員,而是和一片多名員工堅守崗位,輪崗支付減半工資,加大培訓,迎來了非典後的旅遊行業大爆發。

從事英語培訓的新東方,面對培訓聽課學員退費的困境,舉債度日,承諾退款,終於熬到疫情解除。

很多人都喜歡將別人的成功歸結於機會,運氣,但實際上機會永遠屬於敢於行動的人。當你不知道機會在哪裡,不知道什麼機會適合自己的時候,只有不斷去嘗試。

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蝸居在家丨行動力,才是改變平庸生活的良藥


這是我的第21篇文章,用筆記錄思考的點滴。現實的問題不要回避,成年人會有靠譜的解決辦法。如果喜歡,請點贊並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