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中国发展中医药的阻力来自哪些方面?

任人说道


现在的中医医生有的很好,有些大夫就不行,我是一名病人,得了脑梗,在大医院做核磁检查后为血管粥样硬化,脖子不能转动,胫部放电疼痛。站着疼痛、走路疼痛、睡觉也是疼痛,医院给我吃西藏出的珍宝丸、脉之灵不管用。最后找私营医院的武大夫、人家不看核磁片只只号脉然后开药。经过他的治疗现在好多了。


2018老王在北京


中医发展乏力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仅是市场调节,优胜劣汱的结果。

1.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改不不了“经济标准”,GDP指标,“金钱至上”的社会大环境,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中医。其实如果不改变上述条件,不仅不能拯救中医,也难以拯救整个医疗系统,难以拯救大多数钱包不够鼓的国民。(西医也很好,有其优势,但你没发现吗?现在是正个医疗系统存在问题,这个问题上不分中西医。)

2.虽然中医的难点是标准化问题,但是仍然应当尽力完善。(至于收入,根本不是问题。我家附近我个小诊所,医生是夫妻俩,都是西医出身,后修了一些中医基础。每天的门诊量非常大,预估至少在一二百吧。医术医德在整小城都算有口皆碑。对于小病,一般5~30元,配药,肌肉针等就可解决。非常接近医者本质,有术有德。收入你自己可以算算。)

3.中医是和西医完全不同的体系。无论是中医药大学,还是中医医院,均应改变照搬西医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内行管内行。下大决心培养中医人才。(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结果不是玩。)

4.严管西医,尤其是基层西医的不正之风。其实真正优优的西医,也不都是医德不正之人,根本不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比如现在正在实施的“限抗令”就很好。

5.大力宣传中医。这个教育上配合要打组合拳。这里要批评教育系统,有消息称要在小学阶段加开设中医课程,这主意这么馊,不知是哪个坏蛋出的!玩死孩子吗?教育上,应该的这样调理:调整各学科比重是中心思想:①开设大语文学科,内含全部国学基础,包括中医基础。大语文学科中高考比重可以加到50%。②推迟数学科目开设时间,可以从小学3年级开始再开设。③小学阶段就开设4门课程,大语文,数学,思品,英语即可。④初高中科目不变。但应两点注意:一要将数理化的难度降下来。这几年,这三门课程将知识点普通下移,使难度增加不小,这很扯淡,毫无益处,危害很大,又增大了孩子们的负担,实用意义又不大。二是大语文依然很重要,如上所述,权重50%。综上所述,一是随着课程设置的调整,孩子们的负担可以降下来,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的初衷。二是中华文化也树起来了。这对中医思想,中医思维以及中医文化的普及,意义重大而深远。

6.政策支持。比如这次新冠疫情,启动的治疗方案西医比中医的比重大得多。如果不想中医绝灭,如果还想中医传承,政府必须来真的。据说本次疫情中,中医治疗的患者预后情况都不错。如果消息属实,就应该有意识地推行,每个城市都应该对确诊患者进行分流,中西医医院各按一定比例按收患者,各自治疗。完后用数据说话。

综上所述,解决了民众认知问题,平衡了中、西医的利益分配,中医自然得救。

(以上仅为个人之见,因为临时看到这个问题而又有兴趣回答,仓促形成文本,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南山子葭月


国家一直支持中医,各省、市、县都有中医院,从近些年的中成药看,有些成药感觉疗效与说明不符,所以也应从这方面调研一下,一种中成药投产前也应进行临床试验,一方面由中医科学院组织有经验的老中医给出医理,一方面由中医科学院组织药用植物学、药用化学、统计学等专业人士给出科学依据,总之应疗效可靠,不能讲经济效益,要临床疗效。


用户5557679127997


1.中国文化进幼儿园。胡适一辈人启蒙教育用的教材是字课图说,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

2.媒体的积极介入。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优秀正义的媒体如实报道此次中医抗疫的疗效,我们不仅有口服剂型,还能灌肠,还有穴位,艾灸,香囊,还有预后的锻炼康复方式。

3.加强自身学习,加强与西医的交流


海舒医生


来自汉奸。崇拜西方的同时,不忘打击中药。好在中药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不听一些专家的忽悠,又慢慢转回头来看中医了。同时,中药也进行了大幅度技术提升。中医中药地位不可撼动。


用户3970467461117


现代中医教材是由不懂中医的西医根据“标准化、分科分类”思想编写的。这一贻害,导致近现代,正规中医教育体系中没有出什么名中医或大医。中药也好不到哪里去,气候的变迁,土地、环境、空气和水等被污染,中药的药效已经时过境迁。经方的剂量也因为时代变迁、度量衡的变化而失去了准星

早在2001年,焦树德,邓铁涛老中医就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为《中国几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的文章,对我国的中医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摘自《医学公众论坛》)


西域骆驼牛仔a凡提


中医讲究自己种药、采药时间、泡制,当今演变成了成药。就像你到商场挑衣服,只要试穿就行。中医吃药能是吃吗?即使可以抓药,药的质量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厨师炒菜都需要准备熟悉的调料呢,何况中医下药。所以不是中医不能治病,是中医没有办法治好病了!


金丝猴7号6454


主要来自中药本身!请你去全国各地的中药店看看!本来的常用草药都是天价上的天价!谁还能用得起?一些平常草药,比如小苏!马齿苋菜等,农村到处有,而药店十五克就几十元!真不如西药方便!


闲人97208301


中医是有用的,关键是政府对中医是否重视,怎样去培养更多好的中医人才,中医也要摆脱自身的狭隘思维,扬长避短,发挥好中医的优势,在于从人的整体出发,去影响局部,治标兼治本,固本培元,发扬光大,更要善于吸收西医在局部诊断中,所体现出来的快、狠、准,应善于接纳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已用作前期的判断分析再考虑人体的整体性去开中医配方用药,不应只靠土办法,望、闻、问、切,由于有现代检测手段不用,而去坚持用古老落后靠人的结验来判断不够精准的那一套,一定要做好规范化和标准化用药,不应只凭经验去抓一把草药就去煲,要对中药合理提练有效成份,变成中成药,如西药那样,在快节奏的科技社会年代,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不能食古不化,一成不变,不应再去用药煲再去熬制煲中药了,要有精准的定量标准,中医诊疗周期也要提促,改变中医是慢阆中。

中医发展的阻力来自自身,自身不重视培养中医人才,发展大批有水平的中医骨干力量,不够自信,自已贬低自己,看不起自已,看不到出路,不想去从中改变自己,被西医不断压制。中医也应从洋快餐麦主劳中与中餐真功夫中得到启示,只有求变,才会走得道。做好产业的制定标准,中药也要产业化变中成药,医生定量使用。

中医最重要的是改变中医自身不足之处。国家要重视和扶持中医,不要认为西医可以代替中医,中西结合才是王道,才是发展的途径,中医在一些病情上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西医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果采用中西医合壁,相互吸收、学习,中医一定能发扬光大。(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绘画与摄影


中华医学真的博大精深。但优秀的一面没被人看见,反而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痛脚不断放大,造成负面影响,在发展中医中药方面,中国应向日本学习。首先中国不够重视,没有挖掘优秀中医中药人材重视起来,让优秀中医中药得以传承。长此以往恐怕会断层了。其次,中药没有开拓深入研究,永远原地踏步,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出来的效果好,自然会得到社会大众认同乃至追捧。日本将中药深入研究,不断进步,很多中药品牌己申请专利,效果好而驰名海内外,中国市民也争相到日本购买就是一个好例子。中国中医很多还流传在民间,因为老一辈中医他们没有拿医生证,不能行医,国家如果能收集民间优秀中医加以校证,收编,整理让中医学得以传承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