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风格是如何看出来的?先从笔法还是先从结构?

千千千里马


书法家的风格,是书家经过多年遍临诸多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帖后,又依据自身的文化素养、性格特点、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个人爱好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具有鲜明的自我风格特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鲜明性,无论其作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环境下,都有与其它众多作品不类同,不相似的显著风格,如见其字便如见其人的特性,无论是从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及谋局布篇的特点等方面一目了然。如王義之的《兰序序》等



邱颈椎


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是,却很复杂。

我们当中有的人是“江湖体”、“老干部体”或“创新体”,这样的书体很容易从“结体”中看出来,然而,对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家”来说,他的书法是“艺术”的,无论从“笔法”还是从“结体”,都是随着自然流露出来,是真正的“道法”。

实质上,一个书家的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书法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五乖五合”相当重要,他与创作时的环境因素,如:情绪、动机、神思、妙悟、移情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更与书家的书写能力,书写水平,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一位书家的书法作品,无不是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成长过程、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反应速度、操作能力等的综合表现。

所以我们判断一位书家的风格首先要了解这位书家,至于是从“笔法”还是从“结构”,应该是两者都有,因为,一个成熟的书法家,应该各种书体都能够达到随心所欲。



刘坤书法诗词


书法家的艺术风格是一个笼统的称谓,风格的真正界定,目前还没有真正量化评析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辩识度”,或者“与众不同”的地方,亦即书法家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风格才是书法家的艺术标签,风格以技法为基,以学养为骨肉,以文化性情为灵魂,源于书者的生活履历、文化学养,个性人品以及审美观等多种因素,从而使书法作品的表达诠释上彰显鲜明个性与艺术特质。这些艺术风格如何能被看出来,或者能被看出多少,既取决于书法家的艺术造诣,又取决于读者的书学修养,“内行看热闹嘛”,

书法艺术富于创新精神,但同时又有显著的历史继承性。书法家的个性之初必然来源于艺术共性,真正书法家的艺术创作必然是躺在历史的怀抱中,或者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书法艺术的合理延伸,都是有据可察,也可以具体分析的。

笔法与字法(结字)不仅是技法的核心,也是承载书学修养、艺术内涵仅关键。风格不仅仅在于笔法字法,也包括墨法章法等因素,但此二者无疑是艺术风格中最最关键的支撑。联系到具体的书法家,有的用笔更独特,也有的结体更分明,至于先看笔法还是字法,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问题”。反过来,从观赏者角度而言,某个书法家艺术风格中的笔法或是字法更为吸引你,也是因人而异的。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选自《抱庸硬笔行楷唐诗三百首》专栏作品。


抱庸詩書


看书法家的风格,给观赏者的作品整体第一直觉印象比较重要。

作品给人的大感觉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大感觉就是风格特征,意象就是通过抽象的书法形态产生的所对应的联想画面。

现举例说明:

一,如徐渭《草书七律诗轴》,给人的大感觉是奔逸绝尘。意象犹如天女散花,满天飞雪。

二,董其昌《草书五言绝句轴》,给人的大感觉是疏朗空灵之美,意象好像绵绵细雨缓缓而下。

三,倪元璐《行草七言绝句》,给人幽深无际,饱含禅意的感觉,恰似古木怪石,深山幽谷的意象。

四,王铎《行书五律诗轴》,雄强豪放,气势逼人,使人联想到许多大石头从山上滚滚下落,横冲直撞的画面。

当然从细节笔法上看,不同的书家,表现有区别。

如米芾的蟹瓜钩,王铎的涨墨法,黄山谷的长横跳荡。何绍基的颤笔抖动。颜真卿的燕尾捺。这些笔法特征也是各家风格独特细节区别之一。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学书者万千,不计其数,有的路子不正,走上歪门邪道,有的的成了写字的机器,有的一直在临帖中苦苦挣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了正确的路子,打破了贴碑的束缚,形成了颇具风格书法风格。

王羲之打破了当时的书法传统,却又继承了传统文化,把行书写的行云流水,也留下了千古第一行书。米芾苦学二王,而只能在别人的风格中苦苦挣扎,最后他另辟新径,也是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名垂千古。于右任并没有太好艺术突破,可他完成了标准草书,也是人人皆知,何绍基写黑女形成风格,也是史上留名。

书法风格的形成,既要打破传统,也要传承传统,是集创新,传承,突破于一身,是一个人意志,修养,性格,文化等一身的表现。


壹庸诗书文


中国书法,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更是一门修心的学问。

书法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笔者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谈谈自己的认识。

但是始终来说,它还是一门艺术。在不断学习中,书法要有自己的风格,先取舍,后参合。

练习书法,要从字开始练。笔法和结构是同步的。在写的时候,笔法和结构结合为一体,组合而成书法。



倾娍拾光


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并能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中国书法汉字的书写法则,包括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和风格等。中国历代书法家被老百姓的谈论以及历代学习最多的主要是以下五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笔者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谈谈自己的认识。

  创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一词在《心理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以性格为核心。这些特征影响着个体的举止言行,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识倾向,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它又与心理过程不可分割,以心理过程(即知、情、意)为基础,又反过来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环境因素

  创作者在各自成长和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环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所以这个环境可以是人的生活环境,诸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等等。这些是人的心理、意识内容的主要源泉,对人的思想倾向和个性品质起主导作用。一个时代的艺术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会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并受到相关文化艺术思潮的影响,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得每一个时代的书法都呈现出不同的书法韵味。清人梁在《评书帖》中说的“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就是社会环境对书法风格形成的论述。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书法呈现出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意蕴深沉、清闲雅逸的特殊意境,这正是人们内心的客观体现。而唐代在长期离乱之后得到统一,所以需要一种向法度的回归,具体表现在书法艺术领域就是“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端庄整饬、筋骨强健,因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它需要确立起合乎艺术规律的法度,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家庭环境的影响就更是不言而喻,成长环境的不同、成长境遇的不同,塑造了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性格与品质,这些因素也自然作用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

  2.能力水平

  艺术心理学上的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在艺术心理上,能力水平表现为人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实际能力或熟练程度。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反应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认知能力是书法创作过程中,艺术主体根据对创作内容的掌握在技法上做出的选择,是有关使用方法的认知,还包括对文字的认识。反应判断能力是指创作过程中对于艺术美感的辨别,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大小、质感的刚柔、墨色的浓淡、意境的虚实等感性材料方面。人的能力存在着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以及能力成熟早晚等各方面的差异,创作者在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方面,如观察、理解、记忆、分析、想象能力及情绪控制力、身体灵敏度等,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影响书法创作的水平。能力水平的高低既可能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更多情况则是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可能受先天影响较多。他自幼聪明好学,在少年时期就书艺超群,并且能非常敏锐地把握住时代潮流的脉搏,以“古之章草,未能宏逸”,而应“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张怀瓘《书断》)的理由,劝王羲之改古体,由此可见其早慧、见识不凡之处。相反,米芾的成功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他每天临池不辍,习书自称“集古字”,其成功来自于他对书法技法的熟练掌握,只有在技术娴熟的基础上,才能有机会进一步体会书法的内涵。

 

 3.性格特点

  “性格是人在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最基本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是一个人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的核心特点。性格的形成基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共同性。如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太平盛世的局面使人们的性格中自然而然地蕴藏了平稳安定的成分,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整体上由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追求气度恢宏。除共同条件之外,因每个人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便又生成了性格中的个别性部分,即每个人性格的独特性。如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书家,他们同处一样的时代,但是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书风:颜体丰腴雄浑,宽润疏朗,方形外拓,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而柳体瘦硬通神,峻峭险劲,中宫紧聚,四面开张。两者的书法在体现大唐繁盛气象的同时,也与他们各自人格相互融合,呈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于是也就有了“颜筋柳骨”的说法。








天下敦煌


说不准。



杨炳升66


首先要对古今各个时期经典书法和代表书法家艺术风格有所了解,包括篆隶正行草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同时对近现代代表性书法家作品风格有所了解,图一,篆书(毛公鼎)局部,图二,隶书(西峡颂)局部,图三,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局部,图四、怀素草书(自叙帖)局部,图五,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局部,图六,张瑞图作品,图七,近现代郑孝胥作品,图八,现代金伯兴作品。图九,现代龚勋作品。并找出他们书体中的艺术共性。看他们在共性中发挥了多少艺术个性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中,作品中包含笔法、墨法、章法和古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种风格是来自于传统经典中。如作品中看不到传统的影子,信笔为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品的风格同样有高雅低俗之分,如何从中取法这要看书家平日的临帖功夫和自身的艺术修养了,艺术风格不是先从笔法或结构看的。南朝王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个人书法风格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也正如著名书法家金伯兴先生所言:书法从有法到无法,我写我心!











洪山居士龚勋


 《海岳名言》有这样记载:“米芾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 ‘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由此可以看出,每位书法家都有各自的特点,无论是笔法还是结构,都是不同的。他们各自在学习阶段,由于个人喜好,不同,研习的书法家也不同,再加上个人因素,所以写出的字的风格也就各有不同。比如,米芾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笔法)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