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性利好下,轉債能搞不

12月開始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經過超長假期的發酵,終於在鼠年開市給市場來了一記悶棍,超過3000家上市公司跌停,所有行業指數全部下跌,部分行業如券商,個股全線跌停。

再差的行情也有上漲的公司,比如醫用橡膠手套兩家代表性的公司英科醫療、藍帆醫療漲停;抗感染類藥物代表企業哈藥股份、東北製藥、魯抗醫藥、現代製藥漲停。

英科醫療、現代製藥都有轉債發行,在正股漲停時,買轉債行不?

英科轉債20年2月24日開始轉股,轉股價16.25元,正股價25.97元,轉股價值159.82元,轉債價格151.65元,溢價率為-5.11%,純債到期收益率-1.65%(稅前);現代轉債以在19年10月8日開始轉股,轉股價9.99元,正股價10.6元,轉股價值106.11元,轉股價格117.51元,溢價率10.75%,純債到期收益率-1.12%。

不考慮正股基本面,從以上數據看,英科轉債因為有負溢價(之前討論過關於負溢價的投資)、現代轉債因為正股價與轉股價的安全空間尚小貌似有博弈空間。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事件性的利好到底會給正股的基本面帶來多大改變!

事件性的利好或者利空多是突發的,如果不能對公司運行、行業發展、政策環境產生重大且持續性的影響,只會在短期內構成影響;由於突發性,投資者在很短的時間內,比如一天或者一週,不會事件本身的客觀影響形成理性認識,感性因素,也就是情緒會對判斷形成決定性影響(當然,有的人擅於利用情緒,有的則被情緒驅動)。隨著事件的發展,情緒的作用會下降,實際影響會逐漸顯現,在事件發生時要考慮的是對基本面的影響,以及這個影響在多大程度上已經被反應在價格中。

醫用橡膠手套、抗感染類藥物(抗生素)是標準化且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的產品,以醫用橡膠手套為例,藍帆醫療擬發行轉債進行新項目投資,其中年產20億隻手套項目的總投資額為2.8億,公司目前具備的產能為40億隻!新冠病毒疫情會增加手套的需求,但是相對現有行業產能,所佔比例可能只是很低的個位數;如果產能緊張,僅需很小的投資即可滿足,並不存在給行業帶來持續、大規模新增需求的可能,價格可能有波動,但未必持續,沒有量、價的彈性,也就沒有業績的彈性。

再報個數據,2月3日現代轉債振幅11.6%,最高漲幅8%,收盤漲幅0.6%。

借事件性因素博弈轉債,如果不是日內交易高手,還是歇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