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无线电都是电磁波,光具有粒子特性,问无线电有否粒子特征?为什么?

古月今月


光与无线电波,虽都称电磁波,但这两种电磁波本质不同,光只是广义上的电磁波,是复杂的量子类型,具波粒二象性。光并不是电磁振荡波,现在称它是光子概率波。对光的认识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处。

而无线电波是真正意义上的电磁波,它是简单的经典波,不是量子类型,只是振荡电磁场的传输。所以,不具波粒二象性,所以类似机械波一样,它没有粒子性。

这样的基本问题多数人搞不清,还以为它们仅仅波长不同呢。这与课本内容的老化有关。

这才是专业答案,欢迎抬杠。


重庆叶宏


光是粒子还是波?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三百多年来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科学发现,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牛顿时代,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两派就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之后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陆续被观察到,光的波动说逐步占了上风。麦克斯韦建立起完整的经典电磁学大厦后,人们认识到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光的波动说似乎大获全胜了。

之后人们发现了光电效应,这是波动说无法解释的。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光除了具有波动性之外还具有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爱因斯坦根据光的粒子性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这样光表现出波的性质;光也有动量,这就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就越大,粒子性就越明显;光的频率越低,波动性就越明显。伽马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单个光子的动量比较大,能够表现出明显的粒子性。无线电波的波长比较长,此时波动性比较明显,粒子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爱因斯坦之后,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认为电子、质子等粒子,以及常规的物质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让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及诺贝尔奖,德布罗意也因提出物质波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按照物质波理论,动量越大的粒子,其物质波波长就越短,就不容易被人观察到其波动性。电子的波动性首先被观察到,其他粒子的波动性也相继被观察到,并且和德布罗意的预言一致。按照物质波理论,即使像地球这样巨大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只不过没有被观察到而已。

物质波已经有了应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将物体放大2000倍附近时,由于可见光的衍射,视野就会变得模糊。若要观察到更清晰的细节,可以用波长更短的波。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用电子代替光子制造的电子显微镜就能轻松实现数百万倍甚至更高倍数的放大。目前电子显微镜已经在工业领域、教科研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刁博


光的粒子性是通过和其他物质(如金属锌)发生作用时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是通过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体现岀来的,而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动量与波长成反比。

与光相比,无线电波波长很长,频率很低,因而能量和动量远低于光,所以,无线电波动性强而粒子性很弱。

无线电有粒子性,但很弱,不易体现出来,不代表没有粒子性。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磁波(光、无线电)也不例外,既对立统一,又能体现主次,与中华文化的阴阳理论不谋而合!


yihuan19681208


有,一块铁皮也是一份铁物质,一粒铁丸也是一份铁物质,所谓光子就高频率电磁波一个份子(注意,份字,不是分字)动能大佔空小。一快铁皮也是低频电磁波一个份子,动能小佔空大,战士的抡打块铁皮出去一打不远也打不死敌人,一粒铁丸既打得远又可打死敌人。

易懂吗?


霜叶9975


都有粒子性。电磁波是电子流撞击空间的混沌光子,使混沌光子产生了振动,把能量传递到远方。而光是光子在空间混沌光子之间穿行,产生了波动,从而把自已与自己携带的能量传递到远方。


光量子宇宙


波粒二象性原理告知,各种物质波都具有波粒两种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