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鶴崗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干警立足監督職能,踐行初心使命,積極投身防控一線,努力做到防控疫情和檢察工作兩不誤,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最後勝利貢獻公益訴訟檢察力量。

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在疫情發生初期發現部分市場存在活禽宰殺後未經檢驗檢疫進行銷售、殘存穢物亂堆亂排等問題,安全隱患較大,不利於疫情源頭防控。為此,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分管副檢察長史卓與鶴崗市農業農村局主要領導溝通,本著幫忙而不添亂的原則,就根治活禽宰殺檢驗檢疫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工作建議。該局對建議予以採納,迅速制定了《關於取消活禽市場交易實行禽類定點屠宰的建議》上報市政府。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及時制定了疫情期間公益訴訟工作暫行規定,明確了疫情期間公益訴訟的工作方向和重點。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隨著疫情的快速蔓延,防控一線壓力不斷加大,兩級院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積極響應,迅速投身防控一線戰場。市檢察院分管副檢察長史卓在遞交請戰書的當晚就參與向陽第十社區小區疫情防控和交通管制。市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高天翼、副主任張大鵬積極協助社區開展出入口值守、入戶排查和疫情防控宣傳等工作。

工農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聞令即動,在轄區黨委和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於大年三十到育才社區支援配合入戶排查工作,因時間緊任務重,排查工作常常持續到深夜22點,幹警們嚴格按照要求對每戶居民進行排查,並對防控措施進行告知和講解,得到居民的認可和稱讚。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向陽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隨同社區網格員開展入戶排查,挨家挨戶發放居民臨時通行證,到轄區的主要路口處排查進出車輛。該院幹警還通過微信、電話定期與相關部門聯繫,密切關注疫情源頭防控情況,做到了疫情防控與檢察業務兩不誤。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南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到鐵東街道辦事處,通過協助社區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小區出入口值守、防控捐獻物資分發、人員排查跟蹤、環境消毒整治和困難群眾幫扶等工作,引導群眾正確理解、積極配合和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東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擔任社區網格員,深入社區排查住戶情況,錄入住戶個人信息,對住戶進行甄別,嚴查外地返鶴人員,及時告知防疫重要性,對空戶進行貼條提醒,為居民發放通行證。目前,共排查了四棟樓385戶,監督隔離人員共9人。幹警們切實為社區分擔了工作任務,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一致認可。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興安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到宇康社區對居民分佈情況進行梳理,對人員的流動情況進行登記,對春節期間的返程人員進行重點排查,向社區居民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積極協助社區對轄區內的大型超市、醫院等6處人員密集場所進行人員疏散,協助封閉小區,為居民發放通行證。目前,共排查登記社區居民200餘戶,500餘人,發放社區通行證200餘份,防控工作紮實到位。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興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配合嶺南社區進小區、爬樓棟,開展地毯式入戶排查,詳細瞭解居民近期出行軌跡,每到一戶均逐一登記。協助社區封閉小區,為社區居民發放通行證。協助社區對轄區營業場所進行系統排查,確保轄區非涉民生經營場所全關閉,強有力地輔助了社區防控工作。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蘿北縣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積極配合社區做好排查統計工作,在對社區外出人員和發熱、咳嗽症狀人員進行排查時,向居民詢問購買口罩、藥品的來源渠道,以及是否存在抬價銷售、銷售偽劣醫用品等損害公益行為。為方便居民及時發送舉報線索,幹警們將自己的電話寫在疫情防控宣傳單上發放至居民手中,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防控疫情貢獻著檢察力量。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綏濱縣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按照轄區黨委、政府的統一指揮,第一時間到縣交通主要幹道及車流人流密集的道口設置卡點,對過往的車輛及人流進行管控,利用“小喇叭”進行防控宣傳。利用倒班的空隙時間,通過網絡平臺、手機微信持續關注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問題,對生鮮、肉類檢疫檢驗情況、防疫用品市場秩序等進行了解,收集問題線索,積極履行疫情期間的公益訴訟檢察職責。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防控疫情鶴崗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行動

鶴崗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上下聯動,凝心聚力,與社區工作人員並肩戰“疫”,切實發揮了檢察公益訴訟在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的積極作用,為鶴崗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