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高新轄區唯一公立醫療機構,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被確定為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和間接接觸者醫學觀察定點醫院。截至目前,該院已接收來自轄區街道辦事處、三女河辦事處、慶北辦事處留觀人員21名,每名留觀人員需至少隔離14天。

【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在二層住院部的護辦室裡有四個晝夜忙碌的身影,走近她們你會發現,雖然在防護口罩、帽子的遮蓋下看不清容貌,但她們同樣有著一雙熬紅了的雙眼和堅毅的眼神。是的,她們就是基層防控一線的護理部四姐妹:鄭傑、王亞、李穎慧、馬金華。

【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四姐妹都是80後,也都是孩子的母親,孩子最大的六歲,最小的才兩歲,雖然孩子們年齡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從1月25日,隨著第一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到院留觀算起,20多天裡孩子們沒再見過媽媽。夜裡,留觀人員都進入夢鄉的時候,是四姐妹唯一閒暇的時候。她們拖著疲憊的身體想和孩子視頻,有的孩子已睡下,有的讓媽媽快回來抱自己,有的對媽媽已經感到了陌生......

【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面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面對疑似患者的家屬,面對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危險情況,四姐妹也有對自己可能被感染的擔憂和麵對死亡的恐懼,與家人通電話的時候她們剋制著自己的情緒,不讓眼淚掉下來。對家人的擔憂她們選擇將壓力自己扛,向孩子許願,將安慰帶給家人,放下電話的一瞬間自己的淚水奪眶而出......但經過短暫的情緒釋放後,她們又成為大家熟悉的“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一線醫護人員。

鄭傑,是四姐妹中的大姐,36歲,從事護理工作15年,長期從事護理部護理工作。作為一名臨時聘用人員,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她不僅沒有動搖和退縮,而是選擇了堅守和責任。在防疫物資嚴重緊張的情況下,為了幫醫院節省防護用品,她將自己的一身防護服反覆利用,進行紫外線、84消毒後繼續使用,將省下來的防護用品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方便留給妹妹們。留觀者情況不一,需要每天不定時巡視、基礎護理數十次,防護服有的時候要穿到生理極限,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脫掉防護服後發現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臉上、脖子上以及手上都留下了一道道壓痕。

王亞,是四姐妹中的二姐,34歲,從事護理工作11年,長期從事護理部護理工作。別看她身形單薄,對待工作的勁頭就像個純爺們兒。在醫院病房沒有獨立水源的條件下,十幾名留觀人員的洗漱用水需要一天兩次按時送到隔離病房,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累得她不想吃飯。由於醫院條件有限,沒有獨立衛生間,只要留觀人員微信群一響,她就需要馬上去處理排洩物。她穿著隔離服從病房將留觀人員排洩物端出,然後對汙物進行分類處理並消毒。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並且每天都要重複進行。

李穎慧,是四姐妹中的三姐,32歲,在老莊子衛生院專職從事公共衛生慢病隨訪工作。別看她不是專職護理人員,但她有著十年的部隊醫院護理經驗,護理部人手短缺時她隨叫隨到,毫無怨言。在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她毅然選擇了堅守。在工作時接到家裡電話,知道爺爺過世的消息,她沒有去找領導請假,而是眼裡含著淚水繼續工作,為留觀人員轉運一日三餐,清洗替換下來的床單,為新入院留觀者做各項準備工作。

馬金華,是四姐妹中最小的,31歲,在老莊子衛生院長期從事防疫接種工作,有三年三甲醫院護理工作經驗。面對疫情防控的召喚,她第一個報名加入到護理部工作中,食物轉運缺人手她就忙轉運,處理排洩物缺人手她就嫻熟地穿上防護服頂上去。面對十幾名留觀人員消耗的日用品廢物,嚴格按照醫療垃圾的標準進行清理,每天四大箱,打包、紮帶、裝箱、轉運,有時半天忙得連一口水都沒空喝。因為高負荷的工作和壓力以及對女兒的思念,她牙齦腫了,又犯了中耳炎,但她就這樣帶病堅持,疼得受不了就吃消炎藥頂一下。

【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醫院領導千方百計為四姐妹調劑休息,但是她們以責任為重,悉心護理每一位在院留觀人員。留觀人員轉運期間,四人滿負荷工作,將護辦準備工作面面俱到。

【戰“疫”一線 黨員志】抗疫一線四姐妹——記高新區老莊子鎮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

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雖然不是爭分奪秒為新冠肺炎患者搶救生命,但作為一線防控人員,她們是離被病毒感染風險最近的人。她們的工作瑣碎而重要,她們既要服務好留觀人員的衣、食、住,又要做好住院部以及個人的消殺、清潔工作,她們用自己的肩膀擔起了疫情防控一線的重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這四個字的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