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柔情风月之容,天女散花之态”?

黑白文章泽渊诗


之所以书法欣赏过程之中会有这种“柔情风月之容,天女散花之态”画面感,其实源于古人对汉字的不同于我们的理解。今天我们首先是把汉字当作一种文字符号,一种信息交流工具。而古人却以为是能使“天雨粟,鬼夜哭”的惊天动地泣鬼神的神奇密码。

一“横”作千里阵云,一“点”作高空坠石,一“竖”似万岁枯藤等等,卫夫人的《笔阵图》中把一笔一划都做了拟像自然之物的类比,所以,古人自书写之开端就已经把像雾像雨又像风的象形似物的想象带入进来,写字的同时又像是在作万物之简略画像。

“柔情风月之容,天女散花之态”的画面感是书法欣赏者在观瞻书法作品时的意境联想,正如梁武帝萧衍“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评语,以画面表达感受,可以说是欣赏者的二次审美创造,殊非不易。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联想的抽象关联的特点,使得画面感表达容易陷入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个人臆想。


老陈聊书法


谢谢,我以为对书法的审美,是因人而异的。那个人写的那个字,和那个人赏的那个书,有时会有很大差异的。而且眼观和心识又表现出不同的感受。如王右军书有人感觉甜熟,而有人却感受是虎卧凤阙龙跃天门铁画银钩。鲁公书人们往往看到是正襟危坐庙堂之气,可有人偏偏说赏时是时时吐姿媚。老话说的好,知道的多则看到的多,赏书仅眼观不行,当得心识方可。


铁菩萨山人


在草书作品中即要表现出风情万种之柔还要有任意挥洒之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