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蝗灾为什么不见经过中东或者飞往欧洲的新闻?

无字幕


虽然现在蝗灾肆虐,但是蝗虫不可能飞向中东或者飞向欧洲。道理很简单,太冷了,蝗虫在这些地区根本生存不下去。既要温度适宜又要有植被可以让蝗虫肆无忌惮的食用,很显然目前依旧寒冷的欧洲地区就不符合蝗灾蔓延的条件。就拿德国柏林来讲,现在的温度仅仅不到10度,估计没有等到蝗虫飞到哪里早就冻死了。

再就是蝗灾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中东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并存,这种气候和非洲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是不同的,这不适合大规模蝗虫生存。欧洲地区就更别说了,在现在的时间点上,欧洲地区正好是温和多雨的季节。再加上温度低,蝗虫想要飞往欧洲就是自寻死路。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浏览支持。同时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为什么不见蝗虫经过中东或者飞往欧洲呢,我们先看一看近期闹蝗灾时蝗虫的飞行路线,如下图

上图中,蝗虫为什么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向东飞?论生存环境,食物方便可取,索马里半岛往西或南,是非洲热带草原地区和刚果河流域,那里水草肥美,各种生物资源丰富,反而向东走沙漠去巴基斯坦、印度呢

当然也可以选择穿越阿拉伯半岛沙漠区,到达欧州,欧州食源条件也不错,两条线路都会比向东进军要好些。下图

这主要是因为沿岸有它们的食物,但食物远远不是控制它行进方向,还有其它因素,首先我们还要看看沙漠蝗的出生地是一个什么环境。

上图红圈圈内的是索马里半岛,这是一片荒漠区,由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上涌,形成一股寒流,沿岸空气容易形成逆温层,降水很少,冬季又受东北信风压制,空气下沉增温,天气非常干燥,一年四季降水稀少,形成了荒漠自然景观,由于缺乏农耕生产条件,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这便给蝗虫产卵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

产卵的时候,它会把肚子插入松软的土中,放下卵。产卵后,土会把卵盖住,完全看不出这里有卵。而且多在荒芜人烟的地方,这些卵能安全孵化,完全没有天敌。

蝗虫的繁殖能力超强,雌蝗虫每次可产卵50到100只,卵孵化期只有21天,蝗虫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产卵效率和孵化成活率都很高,有的地区每平方米土壤中可以孵化出成千上万只虫卵,蝗虫数量可以在短期内出现指数级的增长。

人类生产活动是蝗虫卵的天敌,农耕翻土,破坏它掩掩埋土里的虫卵,还有一些生物菌类或其它天敌也能杀死虫卵,但由于残酷的荒漠环境,这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弱化,为此荒漠便成为蝗虫栖身生育的天堂。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蝗虫就在这种荒漠环境下生存,比较适宜这样的生存环境,也就有了出生在索马里半岛的沙漠蝗虫并不喜欢往西飞到草原上,那里生存竞争压力大,不适合产卵,另外天敌非常多,因为草原上牧鸡等各种生物,在虫卵孵化后的幼虫,给它们以致命的伤害。

蝗虫这种生命个体并不象沙漠骆驼那样,完全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让它穿越阿拉伯腹地,到达欧州,沿路食物少,空气干燥,它是难以抵抗,而沿海岸边空气湿度大,蝗虫生长发育的温度区间为25-35度,比较适宜,同时含水量在20%以下10%以上的土壤,最适合它们产卵和孵化,干燥的环境可以为它们提供含水量低的食物来源,加之一路上还要“生儿育女”,就选择沿海岸飞行,去了巴基斯坦、印度等国。

当然这个时候,东北信风带是一年中最弱的季节,向东北飞风阻也不大,对这些蝗虫来说也不是难事。

一般在迁徙飞行的初期,群聚在一起的蝗虫可能会分为几个分支,向着不同的方向移动,之后它们会根据飞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食物量的多少继续调整行进路线,而这些分支在移动时也会发生重组、分离或者合并等现象,当各方面条件都适宜的沿海海岸,便成了群体的超同性,形成了一条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蝗虫群。


地理纵横


这次非洲之角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虫灾害,这些蝗虫居然能够跨越红海飞到了中东以及巴基斯坦,还有印度地区,这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惊奇,其实中东地区也有受到侵袭,但是情况没有巴基斯坦和印度那么严重,中东的伊朗,沙特阿拉伯都受到了一定的危害,但是这两个国家本来就不是农业生产大国,对这两个国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这种蝗虫属于沙漠蝗虫,产自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这些地区本来就有很多蝗虫,但是这一年特别干燥,所以这些蝗虫发生了迁移,那么这些蝗虫是怎么迁移的呢?

蝗虫能够飞过红海这让人感觉确实不可思议,沙漠蝗虫迁移的方式是顺风飞行,依靠空气中本身的气流飞行,单单靠蝗虫这种动物本身的能力,跨越大海大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些蝗虫会顺着气流以及风运动的方向飞行,这样就容易多了。蝗虫大部分迁徙的方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而在非洲地区的风向则受到印度洋洋流的影响,所以这些风向肯定把这些蝗虫引入到巴基斯坦地区,因为碰到了喜马拉雅山,所以这些气流会停下来。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通过地球气流和洋流的影响这些蝗虫的迁徙方向是固定的,也就是由非洲之角地区飞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区,中东地区受到的危害有限,而这里的洋流和季风是不可能往欧洲方向飞行的,所以蝗虫灾害不会威胁到北方。而是顺着海洋的方向绕圈,由此可以看出在沿海一带,也就是印度洋沿海一带,这些国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蝗虫在迁徙的过程中必须有气流和季风,同时要有足够的水源,因此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东地区受到的影响少是这里缺少蝗虫所需要的食物,我们都知道伊朗和沙特地带都是一片沙漠,就是由于气候干旱,沙漠蝗虫才飞走的,不可能再次飞回到沙漠中去。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都是良好的农田,所以这里成了蝗虫们飞向的地区,印度遭受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印度农业部警告如果不加控制,印度的粮食可能会减产50%。这对有着13亿人口的印度来说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四十五度历史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中文名

蝗灾

外文名

plague of locusts

类型

引起的灾变

过程

吞食禾田

结果

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精品荐读

蝗灾是靠中国吃货撸几顿蚂蚱串儿就能解决的吗?天真!

史料记载

蝗灾是世界性的灾变,而且源远流长。[1]《诗经》中已提到“去其螟螣(螣即蝗虫),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日本在《日本后纪》一书中首见蝗灾。

蝗灾

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虾)互化”之说,如: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李昉《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科学家认为,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如果能发现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虫群聚的新型农药



谁思念乔


等待蝗虫基因变异吧,它们的基因序列里好像还没有抗极寒的片段。别小看它们,这家伙可厉害了,所经之处,寸草不留,赤地千里!而且繁殖速度极快。是不可轻视的生物灾难。


漫卷诗书喜欲狂i


中国人是聪明的,蝗灾难说变成产业!工厂生产火药动力的捕网弹药及捕蝗发射桶,可复用可复装,卖给捕蝗者,捕蝗变现,如此往复再来十倍蝗灾都不够!


止语566


可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吧。一定要重视呀。蝗灾是人类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所到之地皮草不留,而且繁殖能力强。



最爱我家大王


环境,气候,有关,沙漠和温度阻挡了去欧洲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