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特殊时期, “宅”是一种社会责任

半月谈:特殊时期, “宅”是一种社会责任


“姐妹们,我把新的舞蹈动作发在群里,大家在家里就可以练,窝在家里一定要锻炼身体啊。等到春暖花开,我们再出来一起跳。”广场舞大妈姜阿姨在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段留言。


在这个“加长版”的春节假期里,“宅”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于战“疫”这件大事,“宅”是老百姓的社会责任,也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武器。做一个不太科学的换算:每个人在家“宅”够4个小时,就等于节省了一个自用口罩;每减少一次外出,就少用一些医用酒精等其他消毒用品;每减少一次发烧咳嗽,就节省了一次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让大夫和护士多休息几分钟。


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我们要感谢那些期盼着一顿团圆饭,却含泪给儿孙们发微信叮嘱“一切都好,少出门,别添乱”的老人们;感谢身处同一座城市,却不能一起逛街、看电影、吃大餐的青年男女们;感谢那些向往着淘气堡、电玩城,却不得不窝在家里陪伴爸妈的孩子们。


当前,有人继续宅在家里,有人开始为返回工作岗位做准备,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一份坚守。冲在防疫一线是坚守,保证社会正常运转是坚守,努力“宅”在家里也是坚守。


半月谈评论员:何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