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来了35支“国家队”,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

同济医院来了35支“国家队”,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同济医院院长这样说。

把老内科楼全部拿来用作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整个病情的发展确实难以预料,当时我们首先感觉到,我们发热门诊压力太大。我们开始本院区的发热门诊只有110平米,所以病人在里面拥堵着,医生在里面治疗的过程,非常的糟糕。所以我们当时主动地决定,把我们的老内科楼全部拿来用作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当时那个时候,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要做出这个决策还是很不容易的。

同济医院来了35支“国家队”,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

记者:什么时候的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12月份,(疫情)刚刚发生的第三天,把原来的(楼区)连夜改造,两个晚上把110平米的房子改到了5000多平米。

记者:为什么呢?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发热门诊它必须有相应的通道,一个是病人的通道,一个是医生的通道,而且要隔离。如果不扩大病区,病人没地方待,当时是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的发热门诊,很多病人就直接睡在地下。所以我们第一要让病人进到病区。第二要给我们医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敞的救治场面。如果病人救治的环境不好的话,医生的压力会超大。

记者:改造难在什么地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

改造难就难在要把过去的一些基础打乱,第二个,就是我们在不能完全达到专业的传染病房门诊(标准)的同时,怎么能够达到有效地把病人和医护人员相对隔离。

武汉同济医院不仅改造了发热门诊,还将中法新城和光谷院区全部改造成发热病房。

同济医院来了35支“国家队”,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我们这次最主要就是打出提前量了。我们在整个进入高峰的大概十天前,把那边全部改造完了。同时我们又把我们另外的院区也腾空改造,最后我们改造好了这1100张床。一个医院能收到1000多个重症病人,其中还有10%-15%的危重症,这个抢救是难度很大的。我们医院已经投入了3100个医务人员,在这场战役持续了40多天。

三个发热门诊、三个发热病房、2020个重症病房

记者:您有多少人呢?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医务人员算起来的话,也就是6000(人)。

记者:那就是一半都已经(投入)了。

同济医院来了35支“国家队”,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我们是个综合型顶级大型医院,我们还得要救治其他的病人。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医院还有一千多号病人,他们是不能离开医院的,所以我们要平衡好这个也非常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哪怕用一个医生、用一个医务人员上战场,我们都要克服很大的困难。

记者:您这话什么意思,就是哪怕动员一个也要克服很大困难是什么意思?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因为我们已经到极致了,三个发热门诊、三个发热病房、2020个重症病房,这个每一点都要我们医院的医生要支持。尽管来了35支国家队,但是我们医院的医生,必须医生护士要支持。所以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这35支国家队,怎么能够把他们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再来(进行)有效治疗,这个是很难的。

同济医院来了35支“国家队”,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

总结出标准诊疗流程,才能达到降低死亡率的标准

记者:刚才您说当硬件都建立好了之后,那么软件不是说那些从全国各地过来的专家是一步到位的,一定有一个等待和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你们来说怎么过?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第一要成立专家组,第二要成立战时的医务处,这个医务处主要是作为质量控制,第三个建立会诊制度。我们每天下午四点钟,必须有大会诊,对疑难重症、死亡病例要会诊,一定要建立起来。35支队伍来的时候,要建成像是一家医院的整体队伍。我们七家(医院)专家专门一起,总结出来一个标准的诊疗流程。就是你到了这个医院的话,从这个房间、医务人员的配置,我们所有来的35家队伍,都必须要按照这个流程来执行,才能统一达到一个降低死亡率的标准,这个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