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召开的全球抗疫专家视频会解密:“国家队”领衔分享中国经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实时统计,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15时35分,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为135万例,其中新增74310例,累计死亡74852例,累计治愈28万例。

疫情形势严峻,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联合国方面,都呼吁各国应团结起来,各国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击败这一威胁。在此号召之下,4月6日晚,一场关于新冠肺炎诊治的跨国交流与分享视频会在位于外滩金融中心(BFC)39楼的复星全球抗疫指挥部内举行。

前晚召开的全球抗疫专家视频会解密:“国家队”领衔分享中国经验

国家队领衔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本次会议采用视频连线的形式,在国内端,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的“国家队”医疗专家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而在海外端,来自美国、英国、葡萄牙、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抗疫一线医院的代表和公共卫生专家也表达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所做的努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中山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朱畴文;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国家及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高兴林;复星医疗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及呼吸科主任医师贾晓民均线上参与了此次会议。

讨论会上,国内外专家就国外地区疫情发展现状、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和当下重点关注问题进行讨论,不同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会后,美国纽约和波士顿的两家医院还发文表示“获益匪浅”。

国外抗疫进行时:

多地改建医院床位,希望增加医务工作者

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副院长劳拉·罗宾斯博士(Dr.Laura Robbins):“手术室变成ICU,医生24小时轮班”

整个周末,救护车的声音一直在街道两旁呼啸。我在一家外科医院工作,为了把病床空出来,医院取消了很多骨科手术。在完成部分紧急的骨科手术工作后,我们在纽约的医院就有大量病人进入,我们在两天之内完成调整工作,把手术室变成ICU。

在人手方面,除了骨科医生,其他相关医生正在接受医学院培训,他们在学习如何救治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目前,我们住院部的医生都已经进入了抗疫状态,医生24小时轮班,一线专家都在超时工作,与死神追赶时间。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健康的医疗人员参与工作。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今4月7日统计数据,纽约州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39000例,已经超过意大利的135586例;死亡病例超过5400例,占美国死亡人数的42%。

英国狼郡NHS主席,前英格兰NHS副首席医疗官(CMO)史蒂夫·菲尔德教授(Prof Steve Field):“使用额外病床扩建ICU”

在英格兰狼郡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医院,有大约1万名员工,为了应对新冠病情,我们对医院进行了改建。把ICU的范围扩大到原来的两至三倍。在改建过程中,我们利用了额外的病床和设施,以确保一些紧急的手术可以正常进行。

我们也积极增加设备,因为呼吸机比较紧张,我们从中国进口了二十多台呼吸器,目前正在开展医护人员培训,让他们尽快学会使用呼吸器,确保ICU的正常运行。

英国全国范围内也在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伦敦,我们9天内建立了南丁格尔医院,增加了4000个床位,目前还在继续修建更多方舱医院,国家也在调动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尽快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来。

英国狼郡NHS首席医疗官乔纳森·奥杜姆(Jonathan Odum)医生:“国际抗疫信息分享非常重要”

我们特别关注国际上关于防治新冠肺炎的信息,包括病例、流行病等等,我们期待和中国的医生进行深度交流,这样有助于我们开展救治工作。

葡萄牙光明医疗集团总裁瓦兹女士(Ms Isabel Vaz):“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很幸运,我们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准备,面对疫情的暴发,我们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办法打赢这些病毒,我们要确保说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胡必杰教授:“对每个病人进行精细化的观察,制定一对一整治方案”

我们在治疗中,要非常警惕轻、中度患者不要向重症患者发展,同时重症患者不要向危重症患者发展;个体的方案、严密的随访是重症患者治疗成功的主要元素,上海采取了集中救治的策略,精细化管理病患,救治成功率很高,病死率约1.2%。

同时,我们要求大家憋在家里不出门。本来是预备实施两个礼拜,结果很多居民可能一个多月没有出门。然后,我们还要求大家出门戴口罩。这些措施实施以后,整个上海的新增病例就没有快速上升,这就减小了医疗资源要承担的压力。

应对新冠肺炎,虽然迄今没有特效药,但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十分重要,同时,尽量避免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全球防控的策略离不开协调,传染病防控也离不开几个基本要素: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总结一下,上海累计确诊病人500多例,但我们的医疗资源没有翻倍。上海把最优势的资源集中起来,对每个病人进行精细化的观察,制定一对一整治方案,让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高兴林教授:“社会中再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社会传播可能性较低”

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情况。目前有很多群众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把病毒再次传播起来。

首先,我们对新冠病毒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新的疾病。早期我们认为新冠病毒是肺炎,后面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人被感染了却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这些人很难比发现的,根据我们卫生部前几天公布的结果的,我们国家发现1300多例的无症状感染者。

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可以成为新传染源?根据广东省的情况来看,无症状感染者社会传播的机会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这些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为止都是与新冠病毒病人密切接触者当中发现的,他们在医院经过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且又经过14天隔离观察。

除了在隔离点的无症状感染者,大家还担心我们社区中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但根据现有资料判断,在普通人中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几率是很低的。因为我们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为止都是与新冠病毒病人密切接触者当中发现的,所以在社会中再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社会传播可能性不大。

复星医疗集团援鄂医疗队队长、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贾晓民教授:“医院改建和医护人员防护很重要”

我分享一个我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院的改建。我们的经验是把医院分成三个区域,即感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病区里面要适当的进行通风,但隔壁病房的门要随时保持关闭。同时,做好清洁、消毒以及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另外,还有些小经验分享,医护人员提出在戴上护目镜之后,眼睛看不清楚怎么办?我这里建议可以使用洗手液,涂在内侧,等一段时间之后用水冲掉,再戴的时候就不会起雾。

用药问题:

持续讨论、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胡必杰:“羟氯喹和阿奇霉素可能会引发心脏并发症”

羟氯喹在上海应用的比较早的,而且是广泛使用,也感觉到了它的有效性。前一段时间,法国有一篇文章介绍,用羟氯喹和阿奇霉素联合使用,觉得它的效果成功率100%。一时间很多的医院医生都在传证据以及推广临床使用。但是要注意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羟氯喹引起的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所以目前,到底是一个单用还是联合使用,没有证据说明哪个比较好。至少上海的经验觉得一个羟氯喹已经是够了,至于青蒿素我们在上海没有使用经验,不知道这个药有还是没有效果。

关于类固醇药物的应用问题,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之内对激素的应用是有争议。有的认为它有效,也有的认为它没效。目前,在我们这些重症、危重症病人当中,我们认为他们在早期是可以用的。有关抗凝的问题,大家知道在一些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人身上,往往出现凝血机制的异常,有时候会发生血栓现象。但如果凝血机制的异常出现在晚期,再对其进行抗凝治疗,往往效果不是很好。

记者 黄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