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你会干涉孩子的决定吗?

海云海


如果从小他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会尊重他的选择,因为我信任他,爱他,他快乐就好。如果他开始走一条偏僻孤独的道路,注定是错误的,那可能我会旁敲侧击的告诉他,引领他走向正确的道路,毕竟,人生虽然是他自己的,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快乐。


五瓶花雕


我以孩子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从小到大我很多时候都是被父母做决定,重大抉择包括初中送去老家住校,高中寄人篱下,大学我就选了离家很远的地方,试过坚持自己的决定,但被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憋回去了,那时候就有种感觉,我是父母生的,我为他们活,自己的都不怎么重要。这段过程导致我性格越来越孤僻,没有安全感、信任感,独自承受各种情绪,不爱倾诉。后来谈恋爱也被干涉,不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岁数比我大,家人觉得不合适,软磨硬泡最后分手。最后找了一个本地的结婚,人对我也很好,只是后来他没有经受住诱惑,我们离婚了。我还爱他,离婚前动摇过,但妈妈不同意,虽然没有一定要我听他们的,可是长期妥协让我养成了只要他们不喜欢的事我最后都会听从的习惯。分开了。现在一个人在一个城市。喜欢一个人。因为我可以做很多我自己想做的事,没人可以过多干涉我。但性格依然孤僻,情绪化严重。有时觉得自己抑郁了,应该是吧。我好像没有真正开心过。现在讲以前的事很自然,没什么感觉,但每件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果哪怕一次父母支持我自己的决定,帮我分析利弊,用道理说服我而不是用亲情和长辈的身份约束我,大概我不会性格偏激至此。


浮泡


我孩子在上高一的时候我干涉过他的抉择,高一开学的那一会,我孩子想学声乐,但我觉得声乐是吃青春饭,将来工作不稳定,我坚持让孩子学书法和素描。可孩子学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放弃了,说书法和素描都不是他所喜欢的专业,学这个让他浑身都不舒服,那段时间我感觉他好像都有一点抑郁了。当我再同意他去学习声乐时,她的声乐老师让他跟着声乐班先学习一节课,可那时他已经跟不上班了,只能放弃学习声乐。那段时间他的成绩也开始急速的下降。我后悔了,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我觉得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对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可以迂回的给他提一点建议,但还是不要太过干涉。干涉的代价,有时太大,可能双方都有点承受不起。


回乡日记


我儿子现在二十多岁了,我和他现在的沟通方式更像是朋友。他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我告诉他:他是我生的没错,但是他已经成年了,他的人生他自己做主,只要他认为对的我都支持。到现在为止,他所有决定都会和我商量,我呢只是说说我意见,绝不强加。所以我们现在一直是沟通无障碍~


红姐的闲散时光


不会,我来说说我的亲身经历。我儿子这个学期面临高考,对于千万家长來说也是一种考试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对于不愿拼命的人来说,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今天的选择和所持有的学习态度,将决定你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决定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努力拼搏,谁也不能给予你想要的生活。如果说正确的选择大于努力拼搏,那么正确的选择不为它竭尽全力,失去了就难再回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许多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事没有做,还有许多话来不及说,这就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人生不会有如果,失去了就难再回来。将希望寄予“等到我如何如何的时候,我再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将失去了很多可能获得的幸福。

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金字塔,越往上攀登,就越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可在社会的这个大金字塔上,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比例如同它的结构一般,能够攀上高锋的人,始终只是极少数。其实有些人明明有足够的能力,却总是停滞不前,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阻挡,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自己。总是想着“我不行,我做不到”,徘徊在自己狭小的天地,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所以我不会干涉孩子的选择。

希望能帮到千万家长们。


江湖飘零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即使有方向,也会因社会变化、家庭变故等诸多因素会改变行程,甚至改变方向。

孩子的一生,重大选择无非是以下几个:

1、择校。

2、就业。

3、婚姻。

关于择校。分两个阶段,高中以前的择校基本由家长决定,孩子不起关键作用。大学择校,家长一起帮助参考。孩子此时毕竟有独立思维,特别是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这些因素都是孩子择校,择专业的考虑方向。

关于就业。孩子如果能力不错,一定会自己找工作,家长知情就行。此时千万不要评价工作优劣,单位如何。也不要过度计较路程远近,工资多少。家长应该更关心孩子在这个岗位上是否能够得到锻炼,以及是否有成长的空间。孩子如果能力不够,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可以支持他继续深造,与时俱进再次学习。此次学习一定要帮助孩子把住方向,尽量瞄向热点行业,热点专业。

关于婚姻,家长倒是需要有点技巧。现在年轻人在婚姻上有两个极端,一是很随便,二是太谨慎。随便的孩子家长要不断敲打,不断提醒,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与教育;太谨慎的孩子一定要沟通,找出谨慎的原因,然后看是否能够对症下药。

总之,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是个浩大的工程,有爱还不够,还要用心,还要不断的取经,不断的学习。


品辉说家


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次选择,可能只有2件事不是由我们选择的——出生和死亡。剩下的大到考哪个大学,选择什么工作,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小到一天吃什么,都是我们能掌控的。

人生是有选择的,但没有人能代替我们作选择。我们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生活中,我们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或者给予的只有信息,而信息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人去做任何事或者感受任何东西。我们是出于实用目的而选择去做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感受痛苦,别人既不能使我们悲伤,也不能使我们开心。

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这样来的:父母想控制孩子做一些事,于是教育的矛盾可能就会出现;丈夫想控制妻子当“合格的主妇”,于是家暴可能就会出现……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其中一种或多种需求而做出的最佳选择。

对于婚姻,选择非常重要,嫁给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部分幸运儿会遇到好伴侣,一个不仅接纳自己的过去,而且还接纳自己未来的人。

与这个人在一起感觉如此美好,他或她不像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不会评判也不想改变我们,简直就是从我们的优质世界走出来的!

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很放松,我们一起开怀大笑,我们对他或她了解越多,感觉就越好,我们甚至可以与之分享优质世界,分享真实的东西,而且不用担心遭到嘲笑。

如果你能这样做,你就有很大的机会维持这份爱情。反之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能自由地做这些,无论感觉多么像共浴爱河,你们的爱情都是脆弱的。

脆弱的爱情,可能更多基于激素而非自由分享,一旦现实与优质世界出现了一点点差异,就会有矛盾,因而不会太长久。

更重要的是,脆弱的爱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方老幻想着控制对方,将对方想象成自己独有的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爱情是排他性的,但如果双方都有很强烈的控制对方的欲望,那么矛盾必然会被激化,爱情也就会因为满足不了双方想要的需求而终止。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很多人的工作状况并不如意。不过,症结一般不在于工作本身,而是你和老板或同事相处不和。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痛苦,是因为我们为自己的不幸不停责怪别人,或者是试图控制别人。

快乐与痛苦都是自己选择的,外界不会直接给我们传递快乐或痛苦。就像演员陈坤说的,“别人扔过来一个球,你不一定要去接的。”

我们改变不了他人,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能做的事,选择如何做好。

和人相处,如果你选择不去控制别人,你会发现控制的少了,掌握的却多了,人会轻松许多。

举个例子,当你对孩子、家人感到烦躁,然后你选择对他放狠话,事情却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给对方选择,也给自己选择,事情会好很多。

这种方式并不意味着“不作为”、而是选择“少做”,少一点强势干预和激烈的冲突,少一点没有任何作用的挣扎,那些因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其实本来不负面,只是我们把它当成了负面的情绪,对情绪产生了负面的态度。

多一点沟通,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理解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给别人充分选择的权利,有时候问题反而容易解决。

从爱情婚姻,到学校教育,甚至职场人际,都是我们选择的产物。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合理存在着的,每个人的追求也都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重要的是,你需要意识到:你是自由的,选择什么样的自由,决定了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生则活


大家好:《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你会干涉孩子的决定吗》对这个问答。我要分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如是孩子的抉择是正确的一方决定,我不会横加干涉。为人父母。你生了他,养了他。一生都希望他好。希望他有进步,希望他事业有成。我们只能作为顾问。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让他去参考。最后的决定权必须是他。
我有一个邻居。那一年他孩子考上了大学。在填志愿的时候。大人与小孩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大人强迫小孩报了小孩不喜欢的专业。这个小孩在大学读了4年。由于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毕业时只拿了一个肄业证,以后找工作都成了问题。


二,如果孩子的抉择是错误的。不走正道。向犯罪方面道路走,那我们就不要姑息他。要坚决干涉。甚至不惜用法律的手段。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成人以后。不愿意找工作,事事都惯着他。要什么给什么,在社会上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他也不闻不问,最后犯了法。走到了社会的对立面。
对于孩子的人生抉择。我们做家长的。不能说放手不管。也不要管的太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1ded8ed4b40458ab7110384f1d8ffd2\

黎明czs


这件事还是要因人而异吧。

还是要看被干涉的对象,他是不是有主见,是不是对于未来,对于工作学业生活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或者现在比较通俗的说法:三观是不是成熟?

比如,我有一个姐姐,她结婚早,现在40多岁,大儿子已经毕业工作。

这个姐姐希望她儿子能找个稳定的工作,哪怕挣的钱少,在县城安稳待着就行。可是男孩子都还没怎么接触过社会,很希望自己去闯荡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从年长的过来人角度讲,是可以理解孩子的这个想法,但是却不愿意让他在受一遍苦。

但是就孩子本身说,大人以为的这种苦,他作为当事人并不觉得苦,他觉得那样活着有意思。

这种情况,矛盾来了,这姐姐想着未来他儿子可能会面临的很多困难,可能造成的结果,越想越替儿子揪心,恨不能以泪洗面逼着儿子去走他安排的路,在县城安稳工作,踏实过日子。

孩子不善言辞,没有跟他妈妈吵闹争论,直接自己走了。

这是干涉过后,孩子给出的反馈:我不同意你,但是不反驳你,我只按自己的路去走。

作为家长也无奈,又怕孩子心里跟父母起隔阂,这姐姐赶紧打电话跟孩子沟通,有问钱够不够花,豁出去他可能会碰壁,受伤,用经济支持,再也不敢说硬话了。

所以说,抉择重大与否,当面对的是一个主意已定的人,也不是别人想干涉就能干涉的。

多数干涉成功的,都是孩子本身就极依赖家长,就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迷茫的一塌糊涂,不听大人的怎么办?

还有一种是孩子想法成熟的,本身就已经有了几条路可选,家长给安排的那一条也在他的选择范围,所以家长提出来,他也觉得这条路自己不排斥,顺理成章就接受了。

所以面对重大抉择,是否要干涉孩子,因人而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