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带来“不平凡”的感动

平凡的岗位,带来“不平凡”的感动

每个社区,都是一个抗疫的“堡垒”。在浦东有许许多多的平凡人,奋战在这一个个“堡垒中”,他们是社区里的居委干部、保安、垃圾清运员、志愿者……疫情无情人有情,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平凡人带来的“不平凡”的感动。

“老姚队长”20天没睡过整觉

最近一周,在上浦路202弄凌十一和凌十二居民区的门岗,居民经常见到“老姚队长”,他一会儿帮人测体温,一会儿忙着登记,一会儿又穿梭在小区的几个垃圾点位间……

老姚是东明路街道凌十一和凌十二居民区的保安队长,主要负责小区的保安、保洁和保绿。在疫情来临前,他负责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每天围绕着垃圾点“团团转”。疫情发生后,原本计划回老家的老姚,责无旁贷地带领保安队员承担起了“门神”的工作。他说:“守好这个门,是我们保安队应尽的职责。”

与居民区支部书记沟通后,保安队关闭了所有小区边门,并在大门出入口设立了临时检查点。在志愿者还未到位的情况下,老姚带领小区保安严查一切外来人员及访客。

老姚很细心,居民登记完毕,他会拿起桌上的酒精喷壶,对刚刚使用过的笔进行消毒。“大家都要接触,这是对每一名居民负责。”老姚说。除了笔,他还会对小区的门把手、车库门口、快递车附近等人员密集或频繁触摸的地方进行消毒,这成为了他近20天的常态工作,有时候忙起来,他还把女儿叫来一起帮忙守门岗。

自从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来,老姚几乎每天都守在大门前,一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累了,就进门卫室坐一会儿。

随着小区门岗志愿者的陆续到位,老姚才有机会回去睡个整觉。他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春天马上就会到来。”

垃圾清运员“夜不归宿”

平凡的岗位,带来“不平凡”的感动

居家隔离观察点的垃圾清运有风险,谁去呢?“我身体底子好,就让我去吧。”老港镇伟港清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清运员许飞,主动接下了镇里居家隔离观察点的清运工作。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他还一人担起了原该两人负责的收运工作——不仅驾驶运输车运送垃圾,还负责回收垃圾工作。清运时,他需要对所有清运工具进行消毒杀菌工作。

“老婆,最近家里就靠你了,你们尽量别出门,做好防护工作。”为避免万一被感染,许飞这段时间选择住在公司。每天工作告一段落,他便会给家里打电话,他说得最多的是:“放心,我很好,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请个长假,多陪陪你们……”

这些天,原本喜欢拉着同事聊天的他一反常态,故意疏远同事,更多时间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休息。“我怕自己有传染风险,不敢与同事们过多接触。”许飞告诉记者。

如今,许飞已连续工作了十多天,虽然身体疲惫,但他没有怨言:“相信疫情马上就会被控制。”

驻区单位党员“扫楼”

平凡的岗位,带来“不平凡”的感动

“您好,请问您是从哪里回到上海,麻烦您到这边登记一下具体信息。”“您好,我们是居委会的志愿者,上门了解一下情况”……

最近,在浦东洋泾街道民杨居民区的“红马甲”中,出现了几名有点陌生的面孔。但他们与居民区社工一起,“楼道跑起来”“人员查起来”“微信刷起来”,很快成为小区的“网红”,得到了居民们的点赞。

这批活跃在民杨居民区的“红马甲”,是来自上海市环境学校的党员志愿者,一共8名,既有学校中层干部、也有青年教职工。他们响应街道社区党委招募社区志愿者的倡议,自发报名参与街道疫情防控。

在居民区,他们协助开展外来人员登记、维护出入口秩序、协助口罩登记等工作,还勇敢冲在一线,与社工一起“扫楼”。

“我们是社区的一份子,这是应该做的。”每当大家称赞他们,志愿者苏老师总是这样说。此次招募的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居民区,在防控的关键时期给予社区强有力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