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饭”教授谈“云南抗疫情”小程序背后的大数据“攻关”

2月10日开始,云南各地相继复工复产,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幅增加,新型冠状病毒交叉传播的风险增大。全国多个超市、商场、餐厅的工作人员被确诊,事后追溯这些人的接触人员非常困难。为了应对此类情况,快速准确追溯与确诊病例接触的人员,2月11日,按照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要求,由云南省公安厅大数据项目团队紧急研发的“云南抗疫情”扫码登记系统上线。

“盒饭”教授谈“云南抗疫情”小程序背后的大数据“攻关”

云南省公安厅大数据专家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跃文介绍,“云南抗疫情”系统设计尽量做到轻量化,尽可能不影响大家的工作生活。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进入“云南抗疫情”微信小程序、填写简单的场所信息后即可下载入口和出口两个二维码图片,自行打印后对应张贴在公共场所入口和出口。群众进入和离开时,用微信扫二维码即可。如果发现有人被确诊,就可以快速找到在公共场所与被确诊患者可能有过接触的人员。

刘跃文谈到,看起来简单的“扫一扫”,背后有着艰难的大数据“攻关”。要攻克的第一关是“数据量”关:数据量太大,服务器撑不住。因为“扫一扫”面向的是全省的人民群众,每一分钟都有海量的数据涌进来,这对于网络和服务器的压力是极大的。在项目紧急上线后,全省上下都非常积极地应用,数据量远远超出了预期,也远远超出了网络和服务器的承受能力,导致有一段时间非常卡顿,给大家带来了困扰。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团队与云平台团队齐心协力,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解决,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努力,终于使系统能平稳地运行。

“盒饭”教授谈“云南抗疫情”小程序背后的大数据“攻关”

刘跃文介绍,要攻克的第二关是“数据分析”关:在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人进入一个场所时扫一下码,离开时扫一下码,就能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过这个场所。然而,在复杂的实际情况中,数据并不完全是一进一出,存在大量的连续多次进入、连续多次离开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分析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出真实情况,需要设计一些复杂的计算方法。经过项目团队反复研讨,利用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尽最大可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刘跃文谈到,要攻克的第三关是“程序升级”关:由于系统紧急上线,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修补,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程序。但由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量的人在扫码,系统不能停下来更新,只能不停机在线更新。这就像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更换发动机,还不能让乘客感觉到。他说,项目团队尽可能地研究“无缝”升级的方法,实在绕不过的,就选择在凌晨两三点升级,并且尽量将停机时间压缩在几分钟之内,避免影响群众使用。

刘跃文表示,要攻克的难关还远远不止这些……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项目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系统,用科技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