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放大招,A股的垃圾股,又要玩老套路了嗎

週五晚間,有兩個重磅消息。


一個是銀保監會允許銀行進一步提高不良貸款的容忍度,特別是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我看到網上有小微企業主,說自己收到銀行的電話了。


不過從銀行的角度,放貸款的對象,還比較傾向於大企業,譬如之前公開叫苦挺不過三個月的西貝,已有三十多家銀行找上門。


還有媒體報道,近日有美團點評、小米、三六零、滴滴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正在向地方銀行尋求千萬到數十億元不等的“抗疫”專項貸款。


三六零已經澄清,其他三家都是不予置評。小米剛剛澄清,並未獲得網傳的貸款。


這事還是引起很大爭議的,你們說,西貝作為餐飲行業,現在沒人去店裡就餐了,現金流是斷崖式下跌,資金鍊確實可能緊張,但以上這幾家互聯網公司,基本不差錢啊。


特別是小米和美團,都在香港上市了。我查了下它們的現金及銀行存款,截至去年三季報,小米有413億,美團有209億。


揭粉裡也有不少小微企業主,歡迎大家留言說說你目前所處的情況,在無法復工的情況下,現金流能挺幾個月?有銀行找上門嗎?


=====


還有一個消息,對中國資本市場影響深遠,特別是對創業板來說,個人覺得有大手筆刺激的味道。


週五晚間,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部分條款調整涉及的相關規則:

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將創業板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且使用進度和效果與披露情況基本一致由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我擦,猛料,放大招啊。短期看,對創業板是利好,對垃圾公司更是利好。還有如今半死不活的定增業務,也要滿血復活了。


但是,我要說的是但是啊,理性一點分析,一聲嘆息,市場又要開始玩老套路了:


上市公司主營不好,業績垃圾→→→無人關注,股價下跌,估值高→→→尋找優質資產,定向增發併購→→→並表後業績提升→關注度提高,股價上漲,估值降低→→→大小非減持套現→→→實控人把老婆孩子送出國,自己國內瀟灑。


這套玩法,就是2013年至2015年創業板大牛市的核心驅動之一。美其名曰:外延式擴張。


以前創業板公司玩這套,還要連續兩年盈利,現在爽了,虧損也可以再融資了,有個別小公司的老闆,要飛上天了。


我還是友情提醒一句,靠外延式擴張,來提升業績的公司,路走不長的,大部分,都是為炒作,講個故事,把股價炒上去,然後減持套現,這才是最終目的。各位中小投資者,要警惕呀。


定增這套玩法,在熊市末期,最好用。折價定增→併購重組→股價炒高→套現走人。


記得13、14年,那時候市場還沒起來,在2000點上下震盪,定增產品從那時候開始火爆的,我認識的一位小姐姐,投了一隻定增產品,一年就翻倍了。


但是,定增在牛市頂部,是很可怕的,因為股價都上天了,譬如15年5、6月的那些定增產品,都是高位進去的,定增折扣力度也小,後來股災來了,又藉著碰上鎖定期延長,定增股解禁新規。


後面的定增基金,出都出不來,叫苦連天。越是高位定增進去的,大部分都沒賺到錢,甚至是鉅虧。


所以老揭觀點很鮮明,依然簡單直白,不模稜兩可:短期對創業板是利好,垃圾股炒作之風可能更甚。創業板指數繼續春季躁動。


大家始終要清醒,炒作就是炒作,要走路走得長的,還是要關注以內生式增長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要情緒,現金流要穩定持續。


======


我以前有個同事,號稱自己是做價值投資的,但是呢,突然有一天查公告,看到他,出現在一家公司定增的名單上,而且這家公司基本面很爛,業績很一般。


我也是蠻驚呆得。後來聽說這家公司定增很曲折,最後成功了,但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年,解禁後,也似乎沒賺錢出來得。


要知道,這家公司在上一輪牛市中,股價從十幾元,最高漲破過70元。


我一直有個疑惑,價值投資,不是應該買茅臺的嗎?那時候茅臺才多少,150元左右吧。


這或許就是人性吧,特別是做投資,嘴上說自己是價值投資的太多了,但真的實戰做起來,完全不是價值投資那套了。


還是那句話,做投資,知行合一,很難。


=======


目前老揭的實盤組合十年定投成長組合持有行業(按持倉比例排名):


新能源汽車+醫藥+半導體+銀行+醫療+中證500增強+黃金+科技。


老揭十年定投成長組合最新淨值(2020-02-14):1.3069


本週做的持倉行業圖沒有變化:

猛料!放大招,A股的垃圾股,又要玩老套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