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之魂,“疫”往無前


仲景之魂,“疫”往無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年,朝野動盪、瘟疫橫行,有這樣一位弘毅之士,姓張,名機,字仲景,官居長沙太守,卻坐堂行醫,留下千古佳話;嘔心瀝血,一部《傷寒雜病論》福澤蒼生。仲景,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其擔當、格局和胸懷是當之無愧的醫聖。

1800多年後,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宛西醫聖山下,以仲景精神文化為企業核心的仲景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司,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奮筆疾書。

時間就是生命!仲景宛西製藥心繫疫情,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自正月初二始,公司接近滿負荷生產相關抗疫藥品。截止目前,公司已累計向社會各界捐款捐藥近千萬元。當武漢市民領到宛藥免費發放的清熱解毒類藥品,當堅守在南陽市、西峽縣防疫一線的公安幹警和防疫工作人員收到宛藥捐贈的價值100多萬元的藥品和物資,當河南省紅十字會收到宛藥200萬元的捐款和300多萬元的抗疫藥品,宛藥是抗疫“大後方”的補給線、穩輸出、定心丸!


仲景之魂,“疫”往無前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仲景宛西製藥作為一家中藥企業,肩負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復興中醫藥事業的重擔,國難當頭,更加義不容辭。回溯17年前,抗擊非典的那段日子,我還是個懵懂少年,宛藥公司向我們學校捐款捐物。那個時候,老師說這些物資能讓我遠離病菌,護我周全,讓我還可以有學校、有老師、有同學。17年前,我不認識這些捐贈者,他們只是陌生人;17年後,我重新認識了這些陌生人,他們不是具體的某某,而是無私奉獻的使者。當前疫情形勢嚴峻,舉國上下,戮力同心,宛藥如一股暖流,溫潤人心。

古人曾以銅為鏡、以古為鏡、以人為鏡來治國理政,而如今,這場大考也可為鏡,照出了一線防疫英雄的光輝,也照出了跳樑小醜大發國難財的醜惡。

我有幸在宛藥公司裡認識了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無聞,在疫情防控期間堅守工作崗位,他們雖然不是國之大將,卻讓我見證了平凡人的偉大。

西峽縣與湖北接壤,屬於防控的重要區域。封城、封路、交通管制,給宛藥職工的上班出行帶來困擾。若用時間來丈量他們的路程,其中有三人的“一小時”讓我印象深刻。某工序班長,平日十分鐘的車程即可達到公司,在交通管制的這段時間,他需穿過兩個關卡,徒步繞行三倍於平日的路程,一小時後方能抵達公司,原本有心臟疾病的他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公司門口測量體溫僅33℃;某車間化驗員,公司離家十幾裡,蹬上結婚時陪嫁的自行車,一小時後才能到崗;某基層管理員,家住外縣,接到上班通知後,第一時間騎電瓶車到當地的火車站買車票,僅此段路就耗費一小時。空蕩的大街上,他們的步伐就像跳動的音符,悠揚動聽。比起躺在家裡就能為社會做貢獻,他們更願意選擇迴歸崗位,履行職責。在這特殊時期裡,上班需要使命感。


仲景之魂,“疫”往無前


如果把公司比做一臺機器,那麼員工就是一顆顆螺絲。有了精良的機器,螺絲才有用武之地,有了牢固的螺絲,機器才能正常運轉。面對災難,仲景宛西製藥身先士卒,把責任意識、奉獻精神的火炬分發給每一個員工,讓仲景精神文化一棒接一棒傳遞下去。

物換星移,仲景懸壺濟世的初心不變,仲景救死扶傷的使命不變,仲景之魂生生不息。

惟願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天下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