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部电视剧让你看很多遍都不厌烦?

姐三儿李


《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死在对手的手上不丢人,不敢亮剑才窝囊。

说《亮剑》是抗日神剧,我不赞同。

自从亮剑开播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也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偶尔看到有电视台重播,听到背景音乐或者主题曲都会自然而然地放下遥控器,再看一会。

网上常常有人说《亮剑》是抗日神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结论,可能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吧,我不相信抗日神剧在开播了十几年之后在豆瓣上能保持9.3的高分。

所谓抗日神剧的操作模式在《亮剑》这部剧里根本就不存在,包子手雷没有,裤裆藏雷没有,手撕鬼子没有,先进的武器加特林也没有,各种奇葩的抗日模式也没有,怎么就成了部分网友嘴里的抗日神剧呢?

你要是说《亮剑》里的主角李云龙有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个倒是实在话,但是演电视剧,主角光环是不可避免的,要不然主角三下五除二让敌人给干死了,这剧还怎么拍的下去?

主角李云龙,不再脸谱化。

大主角李云龙是《亮剑》这部抗战剧最大的亮点和创新,一改以往高大全的个人英雄形象,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在小事上喜欢偷奸耍滑,大事上坚持原则底线的这么一个抗日英雄。

以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然而战场抗命,从正面突出坂田联队的包围,到冲冠一怒为红颜攻打平安县城,在团长的位置上三起三落,可以看出李云龙在指挥战斗的时候会审时度势,该出手就出手,一方面验证了古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抗战时期我军通讯能力的落后,更加能体现出军人不是钢筋铁骨,军人也有心,有肝,有血,有肉,有感情。

李云龙:出手帮助楚云飞灭了准备投日伪了的钱伯钧部,够朋友。搬走了钱伯钧部一个营的装备却想法设法不归还,够奸诈。炮轰清风寨,刀劈二当家,为和尚报仇,够兄弟。未经请示,攻击县城,为救刚过门的媳妇,够男人。应楚云飞之约,带和尚端了鬼子生日宴会,够胆量。楚云飞率部进驻大孤镇,李云龙用计逼退,有远见。全国解放后,也差点在婚姻上犯了错误,幸而及时醒悟没能酿出大事。就这么一个普通的泥腿子大事不糊涂,小事常犯浑,人物性格饱满的英雄,怎么可能不引起大众的共鸣呢?

配角,不再只是单纯的作为主角的对立面。

《亮剑》能获得如此成功,离不开两位神一样的配角,一是独立团政委赵刚,二是晋绥军三五八团团长楚云飞。

先说说赵刚,燕京大学毕业,在那个年代,妥妥的大知识分子,有所有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质,有时候精明,有时候迂腐,擅长学习,坚持底线而又很有自知之明。

初到独立团和没有文化,蔑匠出身的泥腿子李云龙格格不入,算得上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然而为了抗战大局,赵刚这个知识分子并没有端起架子,而是虚心学习,甚至到后面也会说脏话骂娘。用李云龙的话说,这才算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的最好证明。

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配合着李云龙。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是瞧不起农民的。而赵刚却可以为了全民族的抗战,和李云龙倾心相交,共同合作。这也充分体现出我中华儿女,为抵御外侮,可以放下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成见,戮力同心。

楚云飞,与以往我们在抗战剧中看到的国民党军官完全不同。他出身黄埔,可以算的上是军中翘楚。以往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国民党军官大多都是瞧不上八路的,更别谈和八路合作抗日了。

当然了,一开始,楚云飞面对李云龙,也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一开始的突围战到送勃朗宁手枪,都可以看出楚云飞对于八路军抗日是不屑的。但是这个人物很冷静,很有判断力,有远见。在李云龙一次次成功作战的经验中,他开始学习并研究李云龙。不到没有瞧不上,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同时也开始对李云龙做第二手准备,进军大孤镇,分割李云龙部。整部剧下来,他和李云龙是亦敌亦友,相互帮助,有相互算计。楚云飞这个配角,不再是单纯给主角是绊子的国民党军官。

其他的一众配角也相当的出彩。

丁伟,网络戏称丁炸桥。如果抛开李云龙的主角光环,晋西北铁三角最有远见的当属丁伟,从电视剧结尾的军校毕业论文就可以知道,他能预计出未来几年苏l将会是我国国防最大的威胁。这个角色在剧中的起到了晋西北铁三角关系的调节作用。

孔捷,网络戏称孔过瘾。整部剧里最大的背锅侠,山本特工队原本是为了攻击八路军总部,却误打误撞进入了孔捷的防区,孔二愣子因此被撤了团长职务。孔捷做事中规中矩,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踏踏实实,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可谓是战功赫赫。这个角色主要为主角做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他的过失,李云龙还在被服厂绣花,没有他,李云龙暗算不了楚云飞。

另外还有张大彪,张摔帽。他说:论拼刺刀,咱中国人是他祖宗,今天就教教小日本怎么做人,不敬祖宗还行?每逢干架必摔帽子,张摔帽因此得名。最让我喜欢的一个小配角就是王有胜。网友们戏称“有胜阅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这个小配角的演技足以让娱乐圈内一众小鲜肉汗颜。

从缴获军需物资守在门口那一副小人得志,贱贱地,发自内心的笑,到换了新鞋,还不忘用手弹一弹鞋面的灰尘,再到被打之后在地上撒泼打滚以及看到自己师长李云龙像小孩看见家长那样的告状并上前给那个打了他的士兵一大嘴巴子。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完成的让人感觉不了他在演戏,而是真真实时的。

看剧,是为了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

讲真,电视剧,尤其是抗战历史剧,只能为我们还原一部分真实的历史,部分情节有些许的夸张也是情有可原,毕竟灾难已经过去,没必要做到百分百真实,《亮剑》便是如此。只要剧情没有达到《抗日奇侠》,燕双鹰那般,武器设备没有达到用加特林的地步,那么地夸张,那么地雷人,那么地不负责任,就可以称的上是一部正常的历史抗战剧。

我们看历史剧也不单单就是看剧里的服道化,演员的脸好不好看。我们更希望通过电视剧了解那段艰难岁月,恶搞历史意味着对先烈的不敬,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每每看到祖国崛起的报道,脑子里都会出现几句歌词:“东方红,太阳升……”,“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戏娱9527


让我看了很多遍都不厌烦的电视剧有:《长征》《海棠依旧》《历史斩中的邓小平》《开国元帅,朱德》《彭德怀元帅》。《渴望》《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等很多优秀电视剧,是我看了很多遍都不厌烦的,并且经常为剧中的情节而感动。


老李头强


大家好,这里是fm520频道!

看到这个题目,立马在脑海闪过很多喜爱的电视剧,曾经为刷剧有连续好几个日日夜夜都在刷剧,那么我讲述几部我曾经刷爆的电视剧。

1.《封神榜》1990版

我记得这部剧是我在上小学时候在小学同学家看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DVD,在那个时候谁家里有台DVD机绝对是很吸引人的,当时周六周日两天就把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大人中午连饭也不做,一直挨饿到晚上稍事休息才做饭。然后到了初中又在那种打印部下载到MP5看了两遍。当时感觉接触到这种会法术的电视局很新颖,每天上学都会和小伙伴一起讨论各种法术。


2.《神探狄仁杰》

先不说剧情是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的,我喜欢的是狄仁杰遇事处惊不变的风格,就算身处万军从中也淡然自若。我感觉也许有人会在面临一些困难的时候可以保持镇定但面对死亡时绝不会像狄仁杰这样淡定。

还有就是可以根据细节推断出整个案情,心细如发,虽然有主角光环在但是我想还是很佩服狄仁杰的特质。



3.《人民的名义》

这是一部现代反腐巨制,体现了国家反腐面貌很真实,之前一直没有这个领域的电视剧,也许是出于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吧,我看了好几遍。

剧中陆毅,吴刚的演技也是一绝,尤其是吴刚老师的惊魂一瞥绝对是将电视剧推向了高潮。当然剧中其他的演技也是最棒的。



这几部剧让我很难忘,也都是良心巨制,很值得细细品味!


fm520


说起看了很多遍,都没有厌烦过的电视剧,我仔细想想,大概有下面两部。一部是寄托了我对高以翔怀念的《遇见王沥川》,一部是展现男人气概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遇见王沥川》:高以翔的经典作品,感受王沥川与小秋的分离与思念。

高以翔就是王沥川,王沥川就是高以翔!

高以翔离世之前,与他离世之后,对于《遇见王沥川》的观看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之前,看着王沥川与小秋的分离、聚合,又分离,总是感受到高以翔的温柔与真挚,还在想着高以翔能否再拍出如此经典的作品。



离世之后,对于《遇见王沥川》有了一种莫名的思想寄托,仿佛将对高以翔的思念,寄托到了这部作品之上,王沥川的笑和高以翔高度重合,对于我来说,《遇见王沥川》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



《我的团长我的团》:每年都要看一遍,感受那些男人们的拼命情怀!

《我的团长我的团》,不同于其他的同类电视剧,这部作品采取了多主角模式,每一个人似乎都是主角,都有情感,给我们讲述了一群小人物的不容易,这群小人物的真实生活。



拼命,是这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核心宗旨,任何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活着,都只能拼命!没有什么浮华的内容,只有真挚情感的营造,尤其是那个学生,那个连鞋带都不会系的学生最后逝去时,每一个人的感同身受,令人记忆深刻。相比于《亮剑》,我更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能是他更真实吧!



电视剧有很多,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无论看多少遍,都难以忘记,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尬笑天君


在这里不得不推荐一下《正阳门下》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本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爷们是怎样炼成的》,当时我看到这个这么中二的名字,我差点就要放弃这部剧了,谁知道看了之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本来看到《爷们是怎样炼成的》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是真的想放弃这部剧的,毕竟这样的一个名字,听起来虎头虎脑的,怎么也不像一部好剧的名字,但是后来看到有我喜欢的朱之文在里面作为主演,所以我就去看了一下!

这部剧主要说的是一群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即使有困难和挫折,但是一样没有把他们打倒,他们还是一次次站起来,最终成就美好人生!

其实整部剧的主要故事情节还是从朱亚文主演的韩春明开始的,他作为一个知青返城之后却没有正式的工作,随后和朋友们一起摆起了地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爱情。韩春明和苏萌之间的情感纠葛应该也算是整部剧的重头戏了。

很多人都说苏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女孩子,所以让观众非常有代入感!苏萌自视甚高,看不起自己的对象,却可以相信任何人,这也导致她最后被人骗了6000万!

不过韩春明不得不说他是好男人的典范,在剧中他几次历经挫折打击,但是都爬了起来。即使面对爱人的不信任,他依然在爱人被骗之后安慰她,帮助她。相信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那句经典的台词:有人看不见前门,有人找不见前门,于是就走了后门,结果一不小心就撞进了骗子的怀里。

这部电视剧我大概前前后后看了差不多三四次了,我几乎是没事干就会点开看一下,可以说是百看不腻的好剧,不知道大家看过吗?

关注头条号“查娱小二”,看更多娱乐精彩点评!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查娱小二


我觉得首先要看电视剧是哪一种。

我认为电视剧分这么几种:

1、家长里短型。

比如《父母爱情》,看这个电视剧,就好像在看邻居家甚至是自己家的事情,就算看过了很多遍,在播台的时候看到也忍不住要看几眼,想看看剧情到哪了,就好像在看301他们家,看来孩子大了不好管了。

看几眼就知道了,啊,说到这了,看过很多遍了。

先播一下台,没有好看的再播回来。

当然,现在新出的几个也不错,比如《都挺好》《少年派》以及现在热播的《小欢喜》。

都是值得追的剧。

2、环环相扣型。

比如《血色浪漫》《亮剑》,这虽然看起来形式上不一样,但是,这两个电视剧的作者是一个人,所以风格很像。

由于原著情节就比较严密,扣得比较紧,所以,电视剧也是一样,这样的电视剧,你有一集没看,情节就有些跟不上。

3、纯战争型。

比如《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特别要致敬老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

《加里森敢死队》是八十年代的经典电视剧,曾经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青少年。

以至于那时候人手一个小飞刀。

用钢锯条磨的那种。

所以,那个电视剧是被国家紧急叫停的。

4、气势恢宏型。

比如《康熙帝国》《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这三部清史剧堪称经典。

还有四大名著也都是经典。

看多少遍都不会腻。

特别要致敬的是美国的电视剧《权利的游戏》,本人并不是崇美剧者,但是,在孩子的推荐下看了这个剧,真的是水平太高了。

它其实和中国的三国演义很像,只不过他是一个假想的世界,还有龙和异鬼的存在。

就显得比三国演义要洋气,高级。

其实意义上很类似,我甚至怀疑这个作者有仿三国演义的地方,至少她应该看过三国。

这个剧就是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胜和败之分。

总结:现在电视剧的市场很大,感觉演员越来越多,有水平的越来越稀少。

可能和以前的电视剧创造出的成绩也是没法比。

但是,有那么几个演员号称是票房保证的,比如张嘉译,靳东,孙俪,马伊琍,关晓彤,宋丹丹。。。

这些高手的电视剧应该都值得一看。


礼部尚殳


我认为只有西游记了,该剧八六版己播出三千多次了,有那个电视剧超过西游记的播放!


文化需学习


父母爱情,都挺好。这两部电视剧我都喜欢,看了很多遍剧本写的好,演员演枝更高,特别喜欢苏明玉和安杰。两位演员颜值高又有气质,苏明玉太霸气了 ,谁家有这样的女儿太有福气了。

父母爱情我也非常喜欢,安杰演的非常到位真是百看不厌。@


我是四叶草1203


一起同过窗

楚楚可怜林洛雪

风华正茂任逸帆


是葡萄味儿啊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是我至今为止看过最多遍的电视剧。



可能说这部剧的名字比较陌生,但如果提一个名字,肯定很多人都听说过:冯裤子。



这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外号,名字大概就是从这部剧里来的。


冯裤子,是这部剧的主角之一,跟冯小刚长得确实很像,据说当时导演叶京,就是照着冯小刚的样子找的演员佟磊,至于这里面有什么更多的衍生八卦,可以去网上搜一搜。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但其实电视剧里杂糅了很多王朔和他的大院兄弟真实的青春故事,导演叶京本身就是其中之一,冯裤子也是,方言的原型应该是王朔本人,汪若海的原型是前几年很火的男作家海岩……



七八十年代,北京、大院子弟、王朔、冯裤子等等这些关键词,已经非常吸引人了,完全可以当成一部大院子弟回忆录来看,也可以当做京圈名人的年少往事来看,也可以完全当做一部爱情电视剧来看,更可以当做一部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在那个时代巨变的背景下,如何迷失自我、如何寻找自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剧来看,或者只把它当做解闷的剧。


就像王朔的书封面惯常用的那句话一样:看得出深意来你就看,看不出来就图一乐呵。


读过王朔作品或是看过他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的人都知道,王朔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嘴皮子功夫极为了得,一口京片子特别逗,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台词,也是他们童年美好回忆的写照:


咱们谁跟谁啊?从小一起偷幼儿园向日葵,从楼上一块儿往过路身上吐痰玩儿,多么美好的童年啊!



我一直很喜欢那个年代的故事,大概就是这群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他们拥有最自由的童年生长时期,青年时代又经历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迭起,他们在中间迷失、在中间寻找致富之道、在见证历史时找寻自我、找寻爱情、找寻人生的意义。


连同他们的迷惘都显得那么遥远,有的东西一旦遥远起来,就十足浪漫而新奇,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喜欢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二十年里,经历了中国发展变化最快的时代时,如何蹉跎岁月,却又为什么总显得那么理想主义。


所以我不厌其烦地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看他们如何释放青春和无线活力,看他们如何至死不渝地追求爱情,看他们去什刹海溜冰,看他们第一次接触电子表、彩电、收音机、交谊舞、流行音乐。


还看他们去南方,做生意被骗,看尽尔虞我诈,与生意伙伴之间,发展到与朋友之间,再到兄弟之间分崩离析。


最后连“多么美好的童年啊”的感慨,都变成了“可惜啊,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