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中医,是不是一定要找靠谱的中医拜师?

老椰的自媒体


不知名师出高徒!此话从何而来的!难道也是西方而来吗?当然也有无师自通的!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我总觉得有好师父教出来,那要强得多!那师父一辈子的经验能传给你!那种技术难道沒有用吗、等你摸索出师父那套本事,起码要几十年吧!是不是少走多少冤枉路呢!请问师父与老师有什么区别呢!好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升学率也会高得多吧!有人总有人认为以前的东西都不好!只有现代自己才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昨天也不会有今天吧!没有爸妈和祖宗,也不可能有你吧!


健康专家81493956


学中医,取决于你自己,不要认为现在的医生收入可观,想要赚钱快、多。学医者要有善德良心,救苦扶危的心,方能功成名就,不要明目瞎追最赚钱行业,如你确定有善心人士,这行业定能造就你及后代辉煌。

本人建议你从基础学习开始,包括民间药师都可学习,最起码能学到点滳,充实自己爱好,或许你的聪明才智能够做到边学边应用,只要你有信心,任何事情都是能如愿!

但是一定要努力💪自学,争取做到有名有实的好医生👨‍⚕️。每年自学成才者多的是。加油💪!


潮汕草药


能拜师当然是好,若不能拜师,自学也可成才。

拜师是学习中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去摘果实。古人云“读书三年,不如名师一点”,自己读书钻研容易钻牛角尖,某个问题想不明白更容易使自己停滞不前,这个时候,如果有个名师指点一二,顿悟就很轻松了。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必须要上班挣钱养家庭养孩子,可能没有时间去拜师学习。

那自学中医,也是一条途径。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中医大家的讲座,中医书籍也方便购买,如郝万山老师讲的伤寒论,倪海厦大师讲解的针灸,还有望诊大师王鸿谟的面部色诊诊病法,等等,都可以学习。


古时候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名医,在罗大伦老师的书籍里就讲解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因母亲病故,四十岁而奋发学医的故事,最终成就一代宗师。

学习中医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还要发“大愿”。什么意思呢?张锡纯就说过,医者学医要发为解救世人疾痛的“大愿”,才能成为“大医”,若行医只为糊口,那只能成为“小医”。发“大愿”才有“大愿力”,那是无穷无尽的力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找到好的师傅固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现在真正的好中医已经很少了。

在中国古代,一般的读书人都会一两手中医药技能,而现在确是两眼一抹黑,会的人没有,吐槽抹黑的确是一大堆。原因就是现代教学中对古文的教学已经简之又简了,可以说一半的人看不懂古文了,看不懂古文就肯定看不懂医书。虽然后世有对医书转录成现代文,但是也根据转录人的理解而有所不同。

学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不是一般人都能学会的。如果提问人真的想学好中医,先提高自己的古文功底和文化修养,加强自己的辩证逻辑,到正规的中医学校去踏踏实实学习,不要妄想走捷径,好的师傅是有,但是可遇不可求。


遛鸟儿的大叔


不用,当今有好多中医不靠谱!


好人好报hrhb0982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现在哪个中医靠谱呢?他们在哪里呢?学院派中医出身的那些教授、乃至国医们肯定不靠谱。很多人听了这句话,可能要和我叫板,我就问两句:这些教授国医们,哪一个能用中医药物疗法之砒霜治疗白血病?那一个能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之金口玉牙,说好就好?当下真正高明的民间中医中真正有做到的,尽管也只有二三人而已。但这些高明的民间中医是不敢传道授业解惑的,除非他们不想活了,就是豁出这条命传承不下去。何因?大环境不允许。


真灵子


想学好中医,是不是一定要找靠谱的中医拜师?

答曰:“拜师”?因师而拜!什么是“拜”?诚心请师扶师坐上位,面向师,双手撑地,双膝跪地,以头磕地。三磕头为“拜”,拜去什么?“因师拜我”!自从有了老师之后,就拜(掰去,败去,罢去,清洗洁白而去)去了“自我”,尊师重道!一直以无我的心态追随在老师的前后,直至出师。

这是“拜师”的意义,如果明白此理,以“无我”的心态不断地向您身边的人学习,那么就人人都愿意做您的老师的,不曾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吗。

能拜师者,德之基。


张建平149284331


个人认为,首先得看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中医?

学医之路漫漫是非常辛苦的,也有很多常常不被理解的地方,科班出身和师承出身各有各的优势特长,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现实状况来看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如何去学?

如果自学没有方向,跟师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

拜师学艺或许就跟患者求医一样,有时候真的是需要缘分的,有的人看了很多名中医就是感觉不对自己的症,终于有一天遇到了让自己心里石头落地的医生,自己的疾病也慢慢好了,我们认为我们遇到了对的医生,于是会否认之前遇到的医生都不好,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否认可能遇到的老师并非厉害,但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便是在古时候拜师学艺,也必不会一开始就手把手教你怎么去看病,师父需要看到徒弟的品行和悟性,才能因材施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如今不能只看到师父教给我们的有多少,有没有想过我们付出的有多少?所以拜师路上,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医术,还有为人的道理!

如果是真的喜欢中医,又不知道如何去读经典,觉得读不进去,要么不是真的喜欢,要么需要人指点迷津。

是不是真的喜欢,我们需要常常去内心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如果可以坚持一辈子,那让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什么?需要有人指点迷津,那我们就需要常常读书,常常学习,常常上临床打磨自己,与人交流,跟着老师请教讨论交流等等,不可能一直都有收获,但往往在某个时刻你会恍然大悟一声:喔!原来是这样啊!一下子醍醐灌顶,那种感觉会让我们觉得重新活了一遍!

如今拜师学中医不一定非要一辈子跟定一位中医师父,我们可以跟着很多老师学习,如果有缘,我们可能会碰到影响我们一生的导师,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可以博采众家之长,学以致用!

真正好的中医,是希望好的医德医术源远流长,在学中医的路上,如果不知道如何踏出这一步,至少还有人能够给我们答疑解惑指引方向,已是足够!所以如果能碰到合适的老师跟着学习,至少先踏出这一步,慢慢总会越来越有方向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小中医


还是先看一本靠谱的中医药经典书好。

中医有道,无需分派。

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自然药观》开创中医科学之路

《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

《自然药观》诠释了五运六气的“药道观”,以六十甲子为周期,全景详细地再现了“五运”中所蕴含的二十四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二十四类方药的选择,全景详细再现了“六气”中所蕴含的三十六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三十六类方药的选择,使后人能准确地做到因时制宜。

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

当前,我们处在五运的四运(处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

一、四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大肠实和胆实,有阴(热)实和阳(寒)实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大肠、胆阳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阳阴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阴阳两实,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

(一)大肠实(p93页):

大肠实,实有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食指,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痛而不好施治。

寒实(阴实),则气虚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二)胆实(p92页):

胆实,实分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发怒,头痛,惊悸不安,下额痛,外眼角痛,缺盆肿痛,腋下肿。

寒实(阴实),则导致骨病,自汗,发冷,胸、肋、胁、大腿、膝外侧直至胫骨、绝骨、外裸前以及诸关节都痛。

二、四气的外邪表现为:热在泉和湿在泉。P139页

热在泉症状:

腹中常鸣,逆气上冲胸腔,气喘不能久立,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疾状,下腹痛,腹胀。

湿在泉症状:

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下腹肿痛,小便不利,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顶部似拨,腰像折断,大腿不能摆动,腰弯不变,小腿似开裂痛。

这些内病外邪的症状,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作为普通人也该了解和知晓,看医生时也能讲清楚自己的状况。当然,作为医生是必须要清楚的。

治则和用药举例详见《自然药观》。三、不真懂标病和本病,不能区分旧病、新病和未病,何以行医?

一炁三元,元炁,一焦得元精,二焦得元神,三焦得元气,四元之病是先天的本病,本为病之源。

物质有阴阳二相,有阴阳五运六气之虚相,有气血精气神(光热力)之实相。虚相和实相病是标病,标为病之变。

人以心为本,《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人正神明论》:“气血者,人之神”。先天元炁所化的血气有四元之病,是元神的先天之病相。相对于先天而言,经天冲脉所化的血气病,是标病,但相对后天而言,冲脉所化的血气病,则是本病。阴阳五运六气之虚相病和血气的精气神(光热力)之实相病是后天的标病,后天的标病是识神后天之病相。

故血气病为本病,也称三焦病,寒热相移,气逆不顺,《内经》称为气厥。心为先天元神本病之所。

阴阳病为标病,肾为后天识神标病之所,标病由五运六气之虚相病和血气的精气神(光热力)之实相病构成。现代医学是建立在数理化学科上的实验科学,是物体实象科学,如视力变化、体温变化、血压变化、血尿成分、体液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骨髓变化、神经变化、呼吸气体变化等等,其本质都是光热力的变化。

从时间上分,病可分为旧病、新病和未病。五运的每一运约为73天零五刻,六气的每一气为60天,三焦的每一焦为90天。在这三个周期前,所产生的五运病、六气病、三焦病(本病)为旧病,也称已病或久病;在这三个周期内,已产生的五运病、六气病、三焦病(本病)为新病;在这三个周期内,将要发生的五运病、六气病、三焦病为未病。

从诊脉象看,脉来小弱而涩滞是虚,为旧病(久病);脉来浮滑而疾数是实,为新病。

旧病的五运六气病(阴阳标病)和三焦病(血气本病)按阴阳生克传导或遁化给新病的五运六气病(阴阳标病)和三焦病(血气本病),新病再传导或遁化给未病。旧病和新病的标本病变化传导关系复杂,当出现气逆、寒、热、泄泻、中满、大小便不利、旧病邪气有余及旧病正气不足时,可以区分先治或后治标病、本病,具体如下。

(1)先治本病情况:

(1)\t先有旧病,而后出现气逆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病而后逆者,治其本”。

(2)\t先有气逆旧病,而后出现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

(3)\t先有寒旧病,而后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4)\t先有旧病,而后生寒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

(5)\t先有热旧病,而后有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6)\t先有旧病,而后有泄泻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先病后泄者,治其本”。

(7)\t先有泄泻旧病,而后有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以调泄泻,再治标病。即“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

(8)\t先有胸腹满闷之中满症的旧病,而后发生烦心的新病,则先治气血本病。即“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9)\t旧病邪气有余,转为新病的本病,即先治气血本病,后治阴阳标病。即“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10)先有大小便不利的旧病,而后有新病的,先治气血本病,以利其大小便。即“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11)新病中既有阴阳标病,又有气血本病,如果发生大小便不利的,则先治其阴阳标病,如果有大小便利的,则先治其气血本病。即“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2)先治标病情况:

(1) 先有旧病,而后有胸腹满闷之中满症的新病,则先治阴阳标病;即“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

(2) 旧病的气血不足本病,转为新病的标病,则先治阴阳标病,而后治气血本病,即“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治病要“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轻的,或已缓解的,可以标本同治;病急重的,则先考虑专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





自然药观


继承春水阁阁主需要掌握春水剑法,卓王孙到了春水剑谱到面前却拒绝翻越,他说,简春水能创得春水剑法我卓王孙也创得

从绝对意义上讲,学中医莫说不拜名师,就是完全不认得中国字,不看任何中医书,从神农尝本草起步,你也可以成为好医生的

科学的本质不以是否具象化而改变,一人能掌握,千万人便能掌握

这是理论

但现实是,张仲景只有一个,卓王孙也只有一个

连最入门最高深的伤寒杂病论都背不下来,也想学好中医,没有长期吃苦奋斗的毅力,没有否定否定再否定的自我批判精神

就是张仲景从坟里爬出来亲自教你,你也成不了好中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