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防疫《导则》严把防控关口 桂林企业复工防疫“两不误”

2月10日,桂林市部分企业开始复工,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也印发了《桂林市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企业复工时间安排、企业复工前的准备工作、复工复产后的防疫工作等提出了要求。

如今部分企业已经开工数日,他们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防疫工作是否严格按照《导则》落实?近日,记者走访本地多家企、事业单位了解情况。

1返岗率逐步回升

2月10日,桂林部分工业企业开始复工复产,位于临桂区的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当天正式开工。13日,记者来到该公司看到,生产区域内已经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正式员工有400多人,返岗率还算不错,目前已经达到80% 左右。”公司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易女士介绍,10日当天,由于很多员工家住的地方封路封村,所以当时到岗率还不足70%,经过几天的努力,到岗率越来越高。

她表示,近几天公司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一直在为员工开具工作证明,让村子放行。“外地员工到了桂林至少要自我隔离14天,我们已经为本地员工开了200多份工作证明。”

当天,记者又来到位于朝阳路信息产业园内的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也开始复工,不过返岗率不是太高。

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许女士介绍,公司有400多名员工,目前返岗率约74%,相比10日有所提高。“公司产品中有应用于疾病检测和医疗保障的,员工深知复产就是对当下战疫最大的支持和对社会最大的贡献,都积极投入生产。”

本地一些工业园、创新创业园区的复工情况如何呢?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10日之前,经开区就有部分防疫相关企业开工。从10日起,很多工业企业也陆续复工,经开区共有160余家企业,截至14日,经开区规划范围内74家规模企业的复产率约62.2%,相比10日复产率有所上升。

桂林电商谷内共有200多家企业,目前共有24家企业复工。桂林民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李先生介绍,目前复工的企业基本是生产型企业和医疗器械相关的企业。

“目前复工的企业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这里大部分是电商企业,我们鼓励这类企业在疫情期间尽量在家办公,除非有重要文件在办公室里,员工尽量不要来公司聚集,很多电商企业都能做到。”李先生说。

2企业严把“防控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经开工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导则》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且一些企业也有自己的“妙招”。

“口罩不符合要求不准进入”“没有工作牌、没有备案不准进入”。莱茵生物公司在大门口和生产区门口设置了两道“防线”,所有人员经过每道“防线”都必须测体温、酒精消毒、戴合格的口罩,工作人员一律带牌入内,实行错峰上班,外来人员未经报备批准禁止入内。

易女士表示,复工前,他们就向相关部门提交了防控方案、掌握员工信息、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准备好了各种防控物资。“公司每个区域都定期消杀,重点公共区域可以达到2小时一次,生产线内原本的要求就很严格,穿防尘服、戴口罩、戴发套、戴手套,现在还要求员工相互间尽量保持1米5的工位距离。”

该公司的食堂也已经重新规划。“餐厅已经把位置全部变成单人单桌,距离在1米5以上,一餐会把员工分成4批就餐,每一餐上限是65人。”易女士说,为了让每一位员工自身做好防疫,公司在宣传栏、食堂和卫生间都张贴了大量的防疫知识宣传资料,每天还会把防护知识、疫情最新情况通过微信、工作APP发布。“我们公司还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的防疫防控线上学习的通知,每位员工都要参加线上学习打卡,并通过相应的考试。”

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严格按照《导则》要求落实防控工作,提前做好了复工前准备,并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复工申请材料。

“公司对疫情反应迅速,成立了防疫小组,商讨和制定了疫情防控预案,提前着手准备口罩、酒精、消毒液、体温枪等防护物资,在1月29日就完成了员工春节假期动向摸底,并建立了员工体温健康监测记录。”许女士说,为确保防疫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公司分别与相关负责人签署了防疫责任状,并制定了《园区防疫管理规定》和《防疫期间工作安排表》等,涉及到复工后的方方面面。

园区随处可见的防疫宣传标语,出入口和电梯触手可及的消毒液和纸巾,广告机和LED屏反复播放的防疫知识海报……最特别的就是该公司的食堂,记者看到,该公司食堂的每个餐位都已经用十字形的纸板隔开,吃饭的工作人员享受“卡座”待遇。“公司还鼓励员工自己带餐,做到最少接触。”

除了企业,一些事业单位复工后也十分重视疫情防控。目前桂林市社保局已经暂停了现场办理业务,14日,记者在市社保局看到,进门前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酒精消毒,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位上的距离都会保持在1米5以上,所有职工也均按规定佩戴了口罩。

市社保局工作人员表示,2月3日开始,他们实行弹性上班,从10日起则是实行错峰上班。“除了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每一位职工也要做好自己工作区域的消毒,近日我们还请了专业的消杀公司进行了全方位彻底消毒。”

“公司严格做好防护工作就是对我们员工的健康安全最大的保证!”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辅助车间3班班长刘爱荣对公司的防疫工作连连赞叹。

刘爱荣告诉记者,自己是灵川人,由于所住的村子封村,公司帮开具证明后才得以复工,但疫情期间只能住在公司。“现在有班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毕竟工作才能保障收入,公司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家里要做好防护,我们个人也要为这个家做好防护。”

刘爱荣说,目前公司会定期给员工发口罩,自己每天经过的生产区、生活区也都做到了严格消杀,外来车辆、人员限制进入。“公司开会全部用电话会议,能在手机上说的就肯定用手机,没特殊情况,我与其他人也会保持1米5的距离。公司如此重视防疫工作,我感到很安全、很温暖。”

光隆科技公司员工张女士也表示十分认可公司的防疫工作。“公司保障员工每天有一个口罩,员工频繁接触的地方都有触手可及的消毒酒精和纸巾,每天的体温检测、场所消毒也很到位。”

张女士表示,受疫情影响,现在员工交流、文件传达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公司在防控方面做得越严格,就是对员工的安全越负责。”

14日,市社保局的孙女士正在综合受理窗口的工位上工作,她告诉记者,目前该局已经要求工作人员尽可能减少相互接触,食堂目前暂停供应,若恢复供应会分批次就餐。

“现在停止现场业务,所以我们窗口基本上不会接待人,但是后台依然在受理各类网上办理的业务,我们主要会接电话提供咨询,和处理一些后台推送回来的原来有问题的单子。”孙女士说,保证社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就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好、更及时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本地各工业园区、创新创业园区也推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

经开区就建立了一个企业物资互助“周转池”,为园区企业筹集口罩、消毒液、酒精、体温枪等紧缺防疫物资。此外,针对园区企业缺工情况,经开区人社局也努力帮助企业拓宽招聘渠道,开发智能招聘平台,把缺工企业信息集中发布到各招聘平台,并进行大力推广。“目前收集的人员缺口在6000人左右,受疫情影响,要求企业做好新员工的隔离观察。”

桂林晚报记者林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