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什么小事都可以办酒席,人情往来礼重,农村人怎么避免?

湘上小农人


这种现象目前也农村越来越突显,慢慢的失去了农村人那种勤劳质朴的农村丰茂,变得越来越爱面子,爱攀比,加大了这种随机办酒席的腐化社会风气。我觉得所有农村国家也要通知,让所有村长村干部实地的家家走访,宣传正确的农村生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毕竟一年到头农村生活收入多数不是太多,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太多的这种随礼酒席会加重家庭的开销,而实际农村生活实际自己的消费并不是太多,大多数开销都是这种酒席随礼随份子,这种风气涨起来是不好的,还有农村现在婚嫁的天价彩礼,都是这种不良风气引起。所以我们要杜绝








小芳3


农村人这都成习惯了,礼尚往来嘛!不好避免!


雪中独舞1965122


问:在农村什么小事都可以办酒席,人情往来礼重,农村人怎么避免?

只要是在中国,不管走到哪里,都遵守一个规矩,那就是"礼尚往来″。

题主问在农村礼越来越重,怎么避免?我回答是,只要你有事时办了酒席,收了人家的礼金,到人家办酒席时,你就得去随,把收人家的礼金还回去,当初礼小,现在礼越来越大,那也要去随,因为你欠人家的,这就叫"礼尚往来″。

如果想避开随礼,那就要从我做起,从我的事上做起,我再有事不举办酒席了,不举办酒席就不收人家的礼,不收人家的礼就不欠人家的礼,不欠人家的礼,人家再办酒席我就可以不去参加,他想给我信我也不去,不参加不就避免了吗?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成亲时我大办酒席六十桌,亲戚朋友全给信,乡亲随来随待,那时亲戚五十一百,乡亲礼才二十,等我再随人家时涨到五十了,收了一万,赔出去五万。

等小儿子成亲时,姑姨娘舅只十桌,别的亲戚朋友乡亲一律全免,我随出去的礼全不要了。

小儿子成亲八年了,这乡亲礼都涨到二百了,有的人家一年光随礼就得两万,我,一年最多两千都用不了。

随礼的规矩就是"礼尚往来″,要想避免随礼,那就从我做起,我有事不办酒席,尽量做到谁都不欠。


生产队长老杨


这个问题不一概而论?

随乡,随族,随人,各人资金?

办亦可,不办也可。

谢谢。


振明72


传统风俗难改变,嫁娶婚丧应酒宴。

其他小事可不办,喜庆何须注重钱。

移风易俗应从俭,礼轻义重情涌泉。

低收农民肩重担,上坡累夸气急喘。


用户李海平19630709


实事求是,就事实而言,都是因为攀比之风,近年来愈演愈烈,你家办我家也办,不办没有面子,有面子的成分也有想赚的成份,也有当地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




西北大成


现在春节已经过去,只要是回老家过年的人都会发现,春节期间结婚的人特别多,每年过年回家都会被通知要去喝喜酒,而只要是在农村有亲戚关系的都会喝上一两次喜酒。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大家办酒席都要选择过年的时候呢,相信很多人已经有了各自的答案,没错,主要还是过年的时候回来的人比较多,能够参加婚礼的人数比较多,这样能显得办喜事更加热闹,更加喜庆。可是大家除了结婚喝喜酒,其他的酒席大家去吃过吗?

农村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无论是做什么,只要是稍微有点庆祝意义的活动都会有人办酒席。过年本来大家过老家都是跟家人团聚的,但是这无缘无故耽误两天时间喝喜酒着实会让人感觉到无奈,而喝喜酒吃酒席都需要给红包,在农村动辄五六百,亲戚比较近的可能要2000左右,一般的打工仔好不容易回一趟老家还真是给钱给的心疼。

说到这里大家回想一下在农村的生活,很多人遇到一点点喜事都要办一次酒席。我参加过很多奇怪的酒席活动,而且这些基本都在农村才会发生,亲戚家的孩子上二本大学办酒席;亲戚家的孩子满月酒;亲戚家孩子一周岁;亲戚家买车搬家;老年人百岁去世办白事等等,这样的酒席我吃了无数次,我觉得除了结婚的喜酒值得办一下,其他的活动确实是没有价值。而去吃酒席的人还要花钱,这办酒席的钱说白了就是来自宾客手里。

在这里跟大家透露一个农村与城市的不同之处,城市办酒席或者是结婚喜酒都会花掉很多钱,就算是有很多亲戚朋友来捧场,高昂的酒店费用还是会让东家入不敷出。但是农村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在农村都是吃流水席,而婚礼场地的布置也是极为简单,总体的花费只要2万元左右。农村办婚礼最大的好处是参加的宾客多,因为亲戚们都在附近,遇到喜事了就必须要去,不然算是不给面子。这样算下来,参加的宾客多,给的红包多,一次酒席基本都会是赚钱的,而赚钱的这个数目一般还不少。

自古以来,无论是乔迁、还是结婚、生孩子,这时候的酒席都是为了将这个好消息与大家分享。而农村里的这个形式却有点变了味,有的人一心想多办点酒席赚钱,有的人却因为不想亲戚出钱,想要庆祝热闹也只能默默一家人吃个饭。这样的酒席文化已经渐渐丢失了方向。而城市里面的风气就会好很多,无论是如何举办酒席,都是东家出钱多。因此只有他们真正想与大家共享其乐的时候才会掏钱举办一次酒席。我在这里呼吁农村生活的各位,过节办酒席都是以热闹为主,靠这个不能发财,希望能认清这个道理,真正体会喜事带来的乐趣,将这股酒席之风彻底扭转回来。





阿杜在港城


在农村低头不见抬头见,七大姑八大姨都是沾亲带故的,有了事大家互相照应。所以随礼都很正常,但好风气被人们扭曲了,成了炫富显能的舞台。抱着礼轻人意重的态度处理吧。没办法的办法。要不向大家表明自己的随礼态度,重大事随礼,小事就不随了。你有初一别人就有十五。


歪人小马哥


现在农村真的是,大小事都办酒席,办酒席,别人邀请你去了,去了你还要上礼,不去吧,以后见面就不怎么说话了,我们村都是这样的,如果是自己特别亲的话,该去还是要去的,不怎么亲的或者朋友,不想去的话,尽量找一个婉转的理由不会,省的以后见面尴尬。


靓仔郭


现在农村办事不像从前了,份子钱越来越高,很多和别人来往多的家庭,普通家庭每年三分之一的收入要随份子随掉,喜. 丧.娃娃宴.乔迁.升学.看病号.开业……一样不能少,人可以不到钱必须到。这些怎么能避免掉呢,只能说大家不要攀比,适量而为,只有大家都节约从简,才能回归当初。

很多人都抱着办一场事,大捞一把的态度而办事,首先在思想上就不对这已经成农村一场风了,每个人心里都一样,你办事我随多少礼,等我办事不能给的少,久而久之越抬越高,只能说大家从根上解决,一切从简办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