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在家,常常感到焦虑烦躁,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做什么可以化解这种情绪?

记忆死在那离别的冬天


可做正念冥想。缓慢深长呼吸,也可缓解焦虑。不要过度关注疫情报道,易产生压力恐慌。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分散注意力。多读书,读好书,内心强大,才能直面一切。


萍海临风在路上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下自己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疫情期间,你焦虑烦躁过吗?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焦虑烦躁过,原本一切的照旧模式,原来的计划,一下子全被打乱了。就连自己的身体原本应有的节奏也都乱了。也就是说连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原有的规律全乱了,不知道后面怎么去做和面对,于是乎焦虑烦躁起来了。后来我尝试着去看电视化解这个问题,可是内心还是平静不下来,所有症状依然照旧。

后来某天,我无意中玩弄起我的手机,发现我原来感兴趣的APP——今日头条,于是一下子发现时间过得很充实。在今日头条里面,我结交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他们身上都有着各种不同闪耀的光芒,值得我去努力向他们学习。从与他们相识到相知,与他们共同交流经验,共同学习提高自己时,中间加上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我发现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又忙碌充实起来了,也不在焦虑烦躁了。

以上就是我本人的亲身体会。通过上面的例子,我发现要改掉焦虑烦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自己去尝试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因为有了兴趣忙碌充实起来,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过几天形成规律,你也就不会再焦虑烦躁了。首先要学会放下当下的事情,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去分析解决吧!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的个人见解,不知道能否帮助到你们。也欢迎大家互相关注,交流分享经验!


Living168


疫情下信息繁杂,很多人也都是宅在家里,特别容易引起所有人,包括很多慢性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增大,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防护呢?下面张大夫提几条建议。

毋庸置疑,很多的朋友,因为过度关注疫情,看了很多与疫情相关的新闻,于是产生了焦虑和恐慌的情绪,这能理解。甚至某些慢性病的患者额,因为过度焦虑,休息不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病情波动。其实,这些情况我们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您真的产生了上面所说的一些症状,张大夫建议大家要慢慢学会在这段时间里充实生活,可以考虑少刷手机和少看新闻,这样就能减少各种信息对您精神的影响。同时,并按照下方的“四字真言”来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都有助于保持免疫力:

1、稳定情绪:尽量减少接触相关信息,因为当内心情绪波动大或心理压力大时,极易导致身体免疫力的降低,对于预防新冠肺炎不利。

2、节制饮: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淡水鱼、适量吃油和肉,做到不抽烟喝酒,有助于保持体重和免疫力。

3、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休息好,才能情绪好,才能有好的免疫力来对抗疾病。

4、注意保暖:骤冷骤热,尤其是近期全国大范围降温,可以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5、酌情运动: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在家中散步、耍太极、做保健操等。合适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分泌多巴胺这种快乐激素,绝对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以上几点“四字真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安度这段特殊时期,希望每一个人都健康。


张之瀛大夫


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因为我之前一直在一线工作,后面因为自己肺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在家休息了。当时除了感觉焦虑烦躁,还有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心,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已经从这种负面情绪里慢慢走出来了,和你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这种心理状态。

这段时间出现这种焦虑烦躁的情绪很正常。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又没有具体的事情可以做,人际交往几乎为零,人的心理可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异常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进展,大家会对疫情产生恐惧,害怕自己或家人也感染上,会有一些胡思乱想,这就又加重了烦躁和焦虑的情绪。所以,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有,不要给自己一下子扣上焦虑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的帽子。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结合自身经验,有以下四点亲测有效:

一、减少刷手机新闻的频率。

现在是信息时代,打开手机新闻,大量的信息铺面而来,很多信息都是关于肺炎疫情的,有官方的,民间的,正面的,负面的,看多了自身的情绪也会像坐过山车样忽上忽下,时而感动,时而痛苦,时而害怕。如果您已经出现了烦躁焦虑的情况,建议少刷手机新闻,比如每天固定几个时间点关注疫情的进展,其余的时间就放下手机。


二、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其实这段时间是很好的学习充电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我们上班族。可能很多朋友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难题或者不擅长的地方,每次我们都会心里想,等我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一下。但是真正到晚上下班,或者周末,我们的生活又会被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填满,很难抽出时间学习。现在不一样了,整块的时间,是学习最好的时机。

并且学习过后,会让人觉得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会让你变得快乐(起码阿丹自己是这样的感觉)。或者你喜欢刷剧、玩游戏也是一样的,但是追剧、玩游戏可能会让你有浪费时间的感觉,会觉得空虚、内疚,所以可以和学习结合起来,效果最佳。


三、坚持锻炼身体

自己下载一些健身软件,在家里做几个俯卧撑,平板支撑,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运动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些物质,让你变得快乐起来,更何况你看着自己有型的身材,自己也会变得很开心。

四、坚持每天洗脸、定期洗头发,洗澡,整理房间

很多朋友一宅在家里就每天脸不洗,头不洗,房间里也乱糟糟的,自己每天无精打采的,这样也会使心情变得很差,坚持每天洗脸、定期洗头发,洗澡,整理房间,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亲测有效)。


最后阿丹祝您能早点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加油!


医生阿丹


疫情下如何宅在家里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中有数十日,闷得发慌。长时间宅在家中,改变了往日的生活作息,再加之特殊时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


那么,宅在家中如何缓解焦虑?

关于这个问题,相关专家提出了一个“五个一”的缓解方式:

  • 制定一个计划:规律饮食睡眠。

健康营养的均衡饮食可以让心情保持愉快,好的睡眠可以使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可以有效缓解作息紊乱带来的焦躁情绪。

  • 钻研一件事:可以看剧看书等。

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时,一般会有效分散焦虑的情绪,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即有意义又身心健康。

  • 找到一种支持:家人朋友的支持。

特殊时期,难免会有恐慌,人一旦缺乏了社交,会出现一些孤独寂寞、低落抑郁、颓废无力等情绪,此时可以与家人朋友打打电话、发发语音视频,多交流互动,相互鼓励支持,这也是一种缓解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

  • 进行一项锻炼:做习惯喜欢的室内运动等。

长时间宅在家里不运动,会导致体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同时也会出现头晕头疼、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此时最有效的缓解方式就是保持适量的运动。

  • 思考一些体验。

平日我们都在忙碌中快节奏的生活,很难有时间独自安静思考。宅在家中闲来无事时,可以安静思考一下自己想要认真琢磨的事情。通过静心思考的方式也可以缓解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以上是对专家提出的“五个一”建议加以个人理解的解说,当然,具体情况还要视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自行调节。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惠大夫在江湖


总结划重点:看书运动做家务。

1.抛开手机

最最最重要的第一点,如果你有统计手机时间的软件,不妨看一下,你究竟有多久是被它给绑架的,沉沦得越久,越是焦虑烦躁而不可自拔。

2.看书学习

这种时候你可以看看书,可以是以往感兴趣的小说长篇,可以是平常忙碌的时候一直没空看的专业书籍,也可以是近期感兴趣的历史、家庭或是健身。读书可以让人沉浸下来,而每读完一本书都可以让人有很大的成就感,这是一种任何一篇微信或者网络文章都难以给你带来的身心舒畅的感觉。近期我又重新看了一次《明朝那些事儿》、《金瓶梅》,墙裂推荐给大家。

3.做运动

这个疫情,门没得出,在家练健身是最好的时光,可以和你的爱人,你的小孩,一起定下一个目标,共同参与,等到疫情结束,一起迎来收获的喜悦。推荐运动:家庭训练:卷腹,平板支撑,扎马步。老人家:标准的站式八段锦。女生们:郑多燕。男生们:俯卧撑。

4.做家务

做家务一直是我最推荐的,父母没过来帮忙带小孩之前,我和妻子两个分工合作,你扫地来我拖地,你洗碗来我炒菜,你晒衣服我收衣服,共同参与,彼此叨念,一起感受自己组建的这个天地,乱摆的东西叠放好来,遗弃的角落收拾好来,多余的东西清理走,渐渐地,安静下来,迷失在自己的那一方寸小确幸里。




小康医话


规律作息,宅家不宅事。我宅家一般8点起床,8:00-9:00早餐,然后查看工作内容,处理些居家能处理的工作,10:00陪小朋友做个小手工,10:30 小朋友学习,大人准备午餐,11:30午餐,12:00-13:30无休,13:30-15:00 居家办公 15:00-15:30 小朋友学习,15:30-16:00打扫卫生 16:00-16:30 亲子运动,16:30-17:30准备晚餐 17:30-18:30晚餐 然后电视 聊天 讲故事 22:00休息


sandy5798


我是日暮而途远,持续了一个月的疫情导致了全国十几亿人口被迫在家“隔离”,面对无法工作、不能社交的困境,我和大家一样,充满了烦躁不安的情绪,其实出现这种情绪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去化解和疏导这种不好的情绪,不然这种情绪长时间积压不能释放,有可能损害我们身心健康。

为什么会出现心理焦虑

焦虑是我们人类固有的情绪之一,包含有心理焦虑和生理焦虑,它体现有紧张、不安、急躁、忧虑等多种形式。面对现实生活环境、压力和突发事件发生这些客观因素时,就会产生焦虑。焦虑其实体现的原理是人们对于困难和现实威胁的心理自然应激反应。比如,当你工作不顺心、爱情不如意这些无法解决、现实威胁的问题时,心理焦虑就会产生。它和高兴、悲伤、感动一样,是人类面对现实的一种自然情绪。疫情当前危机我们生存,干扰我们正常的工作社交,也恰恰正是上面我们所说的面临生命威胁和突发事件,因此,我们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了焦虑。

焦虑的危害

正常的心理焦虑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对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坏处(这里除去了病理性焦虑),一般会随着威胁和挑战的解除而消解,但是如果长期积压的焦虑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会造成严重的情感障碍,时刻惶惶不安、痛苦,甚至更严重地造成生理上的惊恐,胸闷,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那既然了解了焦虑的产生原理和危害以后,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化解和消除焦虑。

化解和消除焦虑

  1. 端正心态: 既然说焦虑是正常的情绪情感,那我们就不要过度恐慌,不要被焦虑所影响,保持自己的积极乐观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重中之重,可以陪伴家人,在抖音上拍拍小视频,在西瓜里看看感人的优质电影。
  2. 身心放松:我们可以到多做一些深呼吸,吸收一下新鲜空气,深呼吸可以抵抗不安和焦虑,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运动中人会释放一种内啡呔,这种物质可以使人持续镇定愉悦,调节神经活动。
  3. 转移注意:平时我们忙于上班、上学,抱怨没有精力去放松,去发展兴趣爱好,刚好我们可以趁着这个长假去读书、按摩,沐浴、听轻音乐、品茶、练书法、下象棋。做我们平时想做但没时间做的兴趣爱好,既化解了焦虑,也增长了技能。

要坚信疫情和困难总会克服,因为我们有一大批吹哨人和一线工作者日夜奋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听从与遵守,化解自己的焦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准备随时返岗工作。

————END

感谢阅读,我是 , 关注留言交流,倾听情感寄语。

更多优质文章点击👆【关注】 ,也可以私信我。


日暮而途远


那是闲出来的病!宅在家也可以充实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读书 看视频 了解当前疫情情况 做好防护工作


胖二哥胖嘟嘟


相信身上快长出蘑菇的小伙伴们,跟李医生一样,宅在家里的日子久了,就开始有点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呢?李医生给您分析分析。

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不仅度过了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而且被按在家里不能外出蹦跶,因此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休(no)养(zuō)生(no)息(die)!


熬夜爆肝

王者荣耀日流水达到20亿元、3000多万网友24小时云监工火神山医院……

有这么多好玩的、好看的,睡觉多没意思!

“爆肝”听过没,常用在熬夜上网、赶工作、打游戏的人身上。有些年轻人把“肝”当成动词用,形容通宵熬夜打游戏。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不能及时进入睡眠状态,会错过养肝血的最佳时间,易出现肝胆疾病。


废宅躺尸

这个不用多说,又要请葛优瘫本瘫出来遛遛。


心情抑郁

病毒肆虐,糟心。

红会添堵,糟心。

老人垂泪,糟心。

英雄离去,糟心。

2020年,我太难啦!


肝气郁结的体质状态

在上述内忧外患的综合影响下,您的身体很可能处于这种体质状态——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体质状态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舌象多表现为有肝郁线。

左手脉象:弦脉。您会常常处于:焦虑,敏感,烦躁,易怒

胃胀,嗳气

失眠

皮肤痒

渐渐变成别人眼中的戏精

无法自拔,陷入循环。

如何改善体质状态

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花菜、芹菜、薄荷、小麦、茼蒿、九层塔、西红柿、葱、蒜、刀豆、豌豆、甘蓝、海带、紫菜、萝卜、柚子、橙子、金橘、山楂等等。

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饮料: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薄荷柚子茶。

在家也能健健身,瑜伽、普拉提、拉伸、HIIT、客厅广场舞、敲敲胆经、打打滚……

但要记得按时睡觉。

看看李医生的段子笑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