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明天能回家

也許,明天能回家

郭書記(右)現場指導村幹部對講機的使用技巧

也许,明天能回家

郭書記(中)給執勤點工作人員送來口糧

也许,明天能回家

郭書記在巡邏

也许,明天能回家

郭書記到執勤點檢查

2月14日一大早,記者終於在土右旗蘇波蓋鄉政府門前截住了郭剛。只見他面戴口罩、個子不高、身穿一件黑色單夾克,還沒來得及拉住拉鍊。

郭剛是蘇波蓋鄉黨委副書記,也是當地有名的“大忙人”。還沒等記者開始介紹來意,他的手機就響了,“哪知道天氣一下子就變得這麼冷,凍得我一晚上沒睡成,今晚得回家件換厚衣裳,順便給我做頓擱鍋面。”郭剛在電話裡對妻子說。

“回來呀?”妻子嶽美枝在電話那頭驚訝地問道:“二十幾天不回家,你還省得回來一次了?”妻子抱怨著,“那我就讓閨女把小外孫領回去後你再回來。”

妻子心疼有家難回的丈夫,又氣郭剛一回來,小外孫就得“避嫌”回自己家。來自家人心疼的嫌棄讓郭剛感到暖暖的無奈:“20幾天沒見小外孫了,特別想,但又不能見。”

通話結束後,郭書記非得讓記者坐他的車,原以為是盛情難卻,一路走來才知道,沒有土右旗疫情防控指揮部頒發的通行證,任何車輛是無法在各個鄉村通行的。可是,車內雜亂無章地堆滿了消毒液、口罩、方便麵、火腿腸等多種物品,記者只好刨開一道縫隙,擠了進去。

“實在不好意思,這是給執勤點查崗的同伴們帶的,他們急需這些物品。”說罷,記者和這些防疫物資一起被“運送”到廟營子村。

“哎呀呀,郭書記你咋又來了。”廟營子村黨支部書記丁雷鋒一見到郭剛就說:“剛接完你的電話,我就在對講機裡把你叮囑的那幾件事作了佈置,一放下對講機你倒又跑過來了。”“我們吃的管夠、軍大衣挺扛風、火爐子有炭了、包村幹部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今天沒有出入村的人員、大喇叭裡滾動播放著防疫新聞、黨員志願者們早上7:30就上崗了、村民們的米、面、油、菜、藥每天都按時定點送……你能不能少跑點兒?穿這麼少,凍感冒呀。”說著,丁雷鋒脫下棉襖,披在了郭書記身上。

“我不親自來咋能知道你們做的怎麼樣?這還嫌棄我來得太多了?”郭書記邊打趣邊說:“鄉里讓把對講機的頻率全部調成統一的,我怕你們不會弄,就來指導指導,還有就是村民們的捐款、捐物一定要用到實處,千萬不能讓老百姓失望。”

大約安頓了20分鐘的工作事宜,郭書記就啟程到下一個村。“能把你近期所做的工作介紹一下嗎?”記者在車裡問。

“從1月26日至今,我每天要發放300個口罩,累計發了5500多個、共分發酒精300多斤、消毒液6噸、方便麵、火腿腸、榨菜等21000多件,還籌集帳篷18頂、床褥15套、軍大衣140件……”郭剛如數家珍地介紹著,“疫情防控以來,我們鄉共設立了25個防控點,建立了22支黨員戰鬥隊、3支黨員突擊隊和一個黨員尖刀班,共收到黨員自願多交的黨費86897元,捐獻物資10多萬元。”

“郭書記,你在哪裡?蘇波蓋村急需1個摺疊床;二座茅庵村急需2套被褥;朱麻營子村急需84消毒液,收到請回復。”

“收到,在三眼井村了,我協調一下馬上就送過去,你們再想辦法弄點電褥子,天氣太冷,不能把值夜班的同志凍壞了。”對講機這頭的郭書記迅速回復。

日落西山,天色變暗,在家死等郭剛回來的妻子來了電話,“怎麼還不回來?做下一鍋麵也快黏糊了。”

“回不去了,你們吃哇。”郭剛掛了電話後又直奔東老藏村。

“現在是晚上8:30了,你還不吃飯?不回家換衣服了?”記者問。

“不了,東老藏村有位80歲的老黨員張來生,他志願當疫情防控宣傳員,勸阻了80多人外出,我得去看望看望老前輩啊。”郭書記回答。

這天,郭書記又沒回家,他依然穿著那件單夾克在滴水成冰的寒夜裡忙碌著。

他說:“也許,明天能回家。”(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劉向平 通訊員趙丹 史宇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