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问有答案吗?

大岔姐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哲学与宗教含义不同,哲理想通。人只要没死,就有人生。有人生,就会思考人生;

世上万物皆由“心”而生,“心”是成就一切的主宰。真“心”明白的人,和妄心所念的人,对万事万物的表述是不同的。

哲学三问的答案都在各人心中;你说我是谁;我是我,我非我,无人认识我,我也不知道我,这就是个真我。我从来处来,我也无所从来,没人发现我来,我也不知道我来,我即来,也非来。我去该去处,也无去处可去,来非来,何谈去。


假语勿言


哲学三问( 1.我是谁? 2.我从哪儿来? 3.我到哪儿去)都是很简单的问题,没有什么难的。

我是谁?


我不是你,我也不是他,我就是我自己!


我从哪儿来?


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不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也不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我是从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千真万确,一点不假!


我到哪儿去?


我去过北京,我去过纽约,我也去过伦敦。但我知道,自从娘胎出来那天起,我就在一步步走向坟墓啊!这是任何人都一定要走的一条旅游路线!人生就是一杯具啊!

超级科学奶爸


有的话,为啥还是乱七八糟?没的话,哲学又有什么用有什么益呢?

这可能有个误解,就是哲学是答案。答案是答案,是某个灵魂给出的答案,但不是最终答案。

哲学是爱智慧,不是就是智慧,虽然从某些角度来说它是智慧,但要记得苏格拉底,记得苏格拉底说:我知到自己的无知。这既不是闲言调侃,也不是谎言计谋,是哲学的一个答案。哲学知到这些,可是哲学为什么还是要问?而不是信某个神佛,祖宗,权威,或者由他去吧,理这作甚?

这三问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问,其次才是回答。

人挺胸直立的问,真诚的问,不自卑也不自傲,哪怕面对祖宗、面对神圣和权威!那是何等的尊严、自由和灵魂。

每个人都有其回答,在生活生命中,有的精彩,有的猥琐,有的美点,有的丑些............

至少在目前可期的范围内,没有终极答案,不过爱好权威的人不会这样说,但权威不是哲学。

所以,哲学要问,理性的追问,理性才是人前进的路。

有没感觉?在不断的,真诚的追问和回答中,人生和世界像是揭开了一幕又一幕,打开了一门又一门,有的赤烈,有的冷酷......尽然能达到如此深邃的美,好一个神妙的世界和人生....

而且,自启蒙运动以来,不是靠帝王祖宗神佛,社会和文明的显然进步,不是这种追问的成就吗?

也不是不想有个最终的答案,只是他真诚的感知到了人和世界的有限和无限,世界和人的广大和深邃,不自卑的满足于现世,又好像感到远方有更美的光明,或更美的黑暗... 于是,哲学看不到止境地追问。


云庄学府


我认为没有,但我们可以一直去探索。

人在这个世界上,是非常渺小的动物。旅行者号回望地球时,拍摄的那幅照片,彻底震撼了我,地球是如此渺小,在太空中,仅仅是在太阳系边缘我们就看着像一粒尘埃。如果是一艘外星飞船来到了柯伊伯带,拿着望远镜看了一眼太阳系,我的个天啊,啥也没有。他们根本看不到地球,你说对吧?

所以,哲学三问在我刚研究哲学的时候,我觉得好有意义的三元问,但现在随着知识的越来越容易获取,它已经不能驱动每一个人的好奇心了。唯物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被更多的人理解,所以大家好像也期望值下降了。

不过,从旅行者号拍回的图片中,我又看到了希望。你想想,我们是一粒照片中的尘埃,但是却有70亿人生活在这里,那么当我们仰望苍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不也是点点星光和无尽的尘埃吗?那这太空中可能没有智慧生物吗?

从这个角度看,更加增加了人类寻找更多文明的欲望。那个黑暗森林,我们知道会充满危险,却无法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好期待人类可以看到更多。

所以,哲学三问不需要答案了,我们就是一粒尘埃。

祝在哲学的世界里找到更多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殷亮老师


许来西先生说,从古至今,哲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 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3. 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一问的答案:单一本源就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中的存在(万物)和意识都由同一本源而来。

第二问的答案:单一本源产生四种可能的存在:一定在,一切在,恒在,不在(又称自在,自由,自肯,自否);单一本源产生四种可能的意识:本我,自我,能我,才我。一种意识对应认识一种存在,一种意识拥有认识对应存在的一种觉。四种意识认识对应的四种存在所借助的觉分别是:直觉,自觉,感觉,先觉。

第三问的答案是:本我永恒,自我不息,能我顺道而行,去歧而感,才我相信先验和创新世界。

这是新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下面是老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第一问的答案:我是由四个意识同时组成。本我,自成,能我,才我。四种意识分别存在于四种可能的世界中。(现实世界由四种可能的世界组成:自在,自由,自肯,自否。自由产生一切可能的存在,自由世界破缺之后产生了同时受四种世界的四种逻辑约束的现实世界。)自由世界破缺的时候,本我,自我被具有空间界的才我封闭于物化的身体之中,身体的控制和对外界的感知由各个功能专一的能我一一实现。“我”的概念由本我直觉而知,由自我的思维自觉而成,是在其余“我”眼中的空间界——才我內的能我。所以,“我”由本我,自我,能我,才我四种意识共同组成,“我”是被空间界隔绝的本我和自我。

这就是第一问:“我是谁?”的答案。

能我产生的才我的活动,对外界产生作用,从而使其余的“我”通过这些活动中所展现的创造性,自由性和共同经验先验确定可见的才我之內存在着其余同类却不同的“我”。

无数个本我在一起,等同于一个本我。本我是意识的起源,本体是万物的起源。本我即本体,本体即本我,所以意识与万物是由同一本源产生的,从而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之中。(本源不同,世界不同。本源是世界的本质。)

本体(本我)是因同而一,因一而同的存在。它在空间中是“唯一在”,在时间中的“恒在”,二者同时有效时就是永恒的自在。所以,本我永恒。

自我是自由的本我。本我产生的“我”之本,“我”之道,“我”之力,使本我拥有了自由。自由的本我,就是自我。自由是一种存在可以成为另一种存在的存在,规律和能力。自我在本我中可产生一切可能存在的知识,从而拥有在


閟宫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径和模式。其中著名的“哲学三问”道出了哲学的精髓。

一、何谓“哲学三问”?

哲学三问,既“我是谁(我是什么人)?”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也有“三个人生哲学难题”“三个西方哲学永恒命题”“世界上最终极的三大哲学问题”三种说法。成为人类千百年来学界和学者一直探索和人知的旷世论点。那么,这三个问题为何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

二、认知世界的本源。

世界是神奇的,于人类而言,其来者和去向充满了神奇和未知。因此,这三个问题提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路径和方向。使人们能从无数个方向中沿着这三个方向去探讨和发现。千百年来,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提供了无数理论方法和可能。因此,人们一直热衷于探索这三个问题。

三、对人的三重意义。

事实上,这三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哲学问题,且是人的观念所面临的三个思考。面对大千世界,人们常常会问自己:“我是什么人?我我从哪里来?归到那里去?”这是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本能反应。也是对人存在的终极思考。我认为有一下三重意义。

1、我是什么人?——核心是对自我的定义和定位。希腊古典哲学认为,人首先要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不然一切都是空的。我国有俗语“人贵有自知之明”,告诉了我们:人的身份地位是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前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是个人条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自己的学识技能、品德善恶、身份收获等,是人行走的根本。因此人们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2、我从哪里来?这一命题的核核心是对自己存在的历史回顾。如对我,我的祖先,人类的来源的思考。对我成长史上所经历的事情的思考,是对自我的反问和思考,以逐步完善自己,修正自己,甚至可以说是进化自己,以珍惜自己的过去史,创造美好的未来史。

3、我到哪里去?前面两个问题获得结论后,这个问题就来了——这是人存在的核心追求:我的未来和以后究竟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有职业、家业和事业,统称为“三业”,是人终其一生的所有存在。而对这一所有存在,其未来方向充满了无限可能,因此,人不得不对自己的归去及其方向提出严肃而认真的思考,以达到致良知,格物自知,至善的美好未来。

因此,这三个问题,不但是哲学,更是人生。哲学从人开始,又反馈于人。面对大千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这三个命题,永远是人类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成了人类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根本路径和方向,没有固定答案和结果。


然琴部落


保安三问这种东西,是个人都能回答几句。然而,如果想以哲学的方式来回答,你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三个问题如果要仔细推敲,根本无法回答。甚至问题本身是否值得存在都是一个问题。如果要速成,马克思的答案即可。

一、我是谁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我从哪里来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三、我到哪里去

共产主义社会形成之后,作为历史发展源动力的阶级斗争停止,历史步入了终点,永久的和平到来,而人类也从压迫与被压迫中获得了解放,全面的发展、属于全人类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终于到来了。


格物书画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之前先简单讨论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众所周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个相对立的世界观认识论。他们的核心区别也不难理解。

唯物:物我相独立

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不受意志的影响,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唯物主义哲学问题的终极三问不同于唯心主义哲学问题,它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和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这与其相应的三个问题。

哲学两大派别

唯心:我决定事物

通俗来说,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因为“我”的存在,世界万物才得以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存在;事物存在的前提就是因为“我”能感知到它,我不存在了世间万物也就不复存在。

而唯心主义解决的仅仅是关于人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自从柏拉图提出后就成为从古至今各方神圣一直争论的问题。它们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考虑的完全是人的问题,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

1、我是谁?

我是谁?

其中这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感知的结果,是自己对我是谁的思考,当一个小孩从出生当刚会说话的时候,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对独立个体的你我没有区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父母对他说:“明明听不听话”。

他会回答说:“明明听话”。

当父母对他说:“明明,去书房叫你爷爷来吃饭了”。

他跑到书房会说:“你爷爷,爸爸叫你吃饭了”。

当我们长大后会慢慢意识到这个“我”可以代表天下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说它,但是当它从我的嘴里说出来后,就只能代表我自己这个个体,不可能我说“是我”,而指的是其他人。所以我们所说的“我”时时刻刻都在诠释着我是谁,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完善着我是谁这一千古难题,就像笛卡尔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然而问题的答案却是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着对自己的认识。

笛卡尔唯心主义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2、我从哪里来?

如今,个人对自己的由来问题已经得到解答,但是当追溯每个人到其祖辈,租祖辈,最后直到人类的始祖,他们又是从哪里而来?

就像追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上帝创世之初?

女娲造人?

达尔文进化论?

超出人类意识的操纵者?

对于此我们只能随大流,从达尔文,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今人信服的答案,但并不是说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而是我们找到了一个解释的理由填充一下千年空虚的心灵,就像人们信仰宗教一样,说不定有一天突然就会有一个人跳出来说:世上没有什么上帝,都是骗人的。

3、我要到哪里去?

我要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是对人的最后终结做出的考虑,对于个人来说极其简单,无非就是生老病死,没有谁会长生不老坐看整个人类的终结。但是人类未来的去向比人类的起源更加扑朔迷离,有人说人类会自生自灭?有人说地球的寿命就是人类的寿命?有人说人类会延续到宇宙毁灭的一天?有人说人类不会灭绝,未来的人类会进入另外一个可知世界,延续人类文明?种种可能都只是猜测,我们无从得知,非我等鼠辈所能研究的。

作为一个灵长类高级智慧生命体,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多想想“我是谁?”。


中医推拿绝技杜云祥


“哲学三问”指学哲学的人总结出的人生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问,就好像现在各社区为检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盘问过往人员一样:“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谁也想不到这是个哲学命题。这个哲学命题既不是唯物论又不是唯心论,既不是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又不是说人对大自然的认识,而是在说“我”的存在,对“我”的认识。

“哲学三问”(网络图片)

“哲学三问”有答案了吗?答案不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统一的结论。

实际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问是一个对自我认识的哲学命题。它不同于唯物论或唯心论,说人与自然或者自然与人,虽然,这三问与唯物论或唯心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它唯物,是因为这“三问”始终承认“我”的存在;说它唯心,是因为 它始终存在着疑问,有唯心论嫌疑。存在与疑问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与唯心的概念。

认识论本身具有唯物辩证法。例如“我从哪里来?”用哲学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为了满足人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同时也建立了人对于自然的敬畏;“我到哪里去?”对应了认识论哲学,建立了人对于自身能动性的肯定,同时也给人以无限的自信和复杂的思维能力;“我是谁?”对应了一个最原始也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当下人们的语言论哲学。从这里我们可以衍生许多提问,例如我是谁?我们又是谁?等等。

总之,认识自然世界,我们有科学;认识人类社会,我们有哲学;而认识我们自己,要凭借什么呢?也许,这就是学哲学的人总结出的人生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根据这样的描述,现在各社区为检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检查员,不就是很优秀的“哲学三问”的哲学家了吗?^_^

想想这“哲学三问”,的确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认识论“我思故我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言者青青


哲学的三问: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哲学是爱智慧,不是就是智慧,虽然从某些角度来说它是智慧。这三问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问,其次才是回答。

至少在目前可期的范围内,没有终极答案。所以,哲学要问,理性的追问,理性才是人前进的路。

也不是不想有个最终的答案,只是他真诚的感知到了人和世界的有限和无限,世界和人的广大和深邃,不自卑的满足于现世,又好像感到远方有更美的光明,或更美的黑暗... 于是,哲学看不到止境地追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