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500萬熱度的帖子,揭開了百萬全職媽媽的錯位人生

在很多人看來,

全職媽媽從來都不是在從事一種工作,

更算不上是一種職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企業延遲復工,人們只能關門閉戶。很多身在職場的爸爸們,也有終於有機會見識到了全職媽媽的每日生活。

就在不久前,“全職媽媽最終真的會成為悲劇嗎?”的話題還曾悄然登上知乎熱榜,引發諸多網友的討論,並且大部分人對全職媽媽的前景並不看好。

而另一則有關全職媽媽的新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阿根廷一名70歲的女性起訴前夫,要求其為自己所做的家務作出賠償。出人意料的是,法院最終判其前夫賠償該女性800萬比索(約合人民幣117萬)的家務費,被眾多專家成為里程碑式的判決。


一個500萬熱度的帖子,揭開了百萬全職媽媽的錯位人生

當今社會,由於種種原因,全職媽媽的數量與日俱增,《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顯示,中國的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佔比58.6%,其中95後全職媽媽佔比已達到82%。

儘管全職媽媽的群體數量龐大,但實際上她們一直是社會的邊緣人物,由於大眾對全職媽媽的職業性,進行了錯誤的解讀,導致對她們的誤解和低估,甚至是歧視,都深深困擾著全職媽媽。


01 錯把對職業女性的世俗要求當成評判全職媽媽的標準


小夢今年32歲,已經做了四年的全職媽媽。

當初對她這個兒媳婦各種滿意的公婆,從她做全職媽媽那天開始,對她各種看不慣,除了每天必挑刺外,還動不動就在她耳邊唸叨,老孫家的媳婦兒一個月能掙多少,老李家的媳婦兒又升了職,這些年一直明裡暗裡的說這些事。

小夢說:“他們總是舉著女性要獨立的大旗,要求我在爭取完社會成就後,再回歸家庭,履行一個母親的義務,那種理直氣壯,簡直不可理喻。”

這就是參照職業女性的評判標準,而不是基於對一個職業母親的標準,來判斷全職媽媽的價值。即使掛著“全職”兩個字,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全職媽媽從來都不是在從事一種工作,更算不上是一種職業。

但是在國外,大環境對全職媽媽這項職業的的肯定和支持,遠超國內。

在日本,全職媽媽可以免稅款享受全額社保和國民年金;在美國,全職媽媽不需要繳納社保金,達到退休年齡時,可以領取配偶退休金的一半,並享受免稅優惠;在德國,家務被納為社會工作的一部分,全職媽媽可以獲取政府補貼的薪水。

雖然國情不同,中國的全職媽媽不能享受到實質性的政策,但是,全職媽媽沒有價值,這種社會價值觀,使得社會對全職媽媽這項職業的正視和認可,任重而道遠。


02 錯把全職媽媽的不可替代性當成婚姻裡的理所當然


網絡上曾經流傳過一個故事:

妻子在婚後做了全職媽媽,男人卻越來越不顧家,婆婆也對妻子不滿,態度冷淡。八年後,妻子終於明白,丈夫對她所有的付出都視而不見,認為那些都是理所當然。

妻子提出了離婚。男人獨自帶孩子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才明白:“原來孩子不會自己長大,我母親其實是很不可理喻的,原來家事是如此繁重,原來帶著兩個小孩根本哪裡也去不得,原來馬桶會那麼幹淨是有原因的。”

如此反省自身的男性,實屬少數,更多的是將全職媽媽的不可替代性看作理所當然,且毫無價值。

2019年,曹雲金與唐菀的離婚事件,引發網友紛紛表態:全職媽媽真的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職業。

在曹雲金髮表的離婚聲明中,一句“結婚以來,男方養家,女方無收入”,將唐菀在婚姻期間的種種付出,全部歸零。


一個500萬熱度的帖子,揭開了百萬全職媽媽的錯位人生

其實,早在二人參加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時,曹雲金吐槽:“憑什麼家裡的重大財政支出都是我掏?”,就為離婚聲明中的理所當然做了鋪墊。


一個500萬熱度的帖子,揭開了百萬全職媽媽的錯位人生

一年零四個月的婚姻生活,唐菀懷孕生產養孩子,因此沒有繼續自己的事業,卻換來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結果。

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顯示,在有0-3歲孩子的18-45歲城鎮女性中,沒有工作的人,有98%是為了照顧孩子。

0-3歲是孩子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並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這個階段,親密關係的建立尤為重要。

加之老一輩人教育觀念落後,容易對孩子過分溺愛,保姆虐待孩子的新聞屢見不鮮,高級從業人員薪酬高昂等原因,全職媽媽的不可替代性越發凸顯。

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在女人身上打下的賢良淑德,相夫教子的烙印,“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都使得全職媽媽的付出,成為禮教倡導下的理所應當。


03 錯把身份轉換當成自我獻祭


早前,一篇名為《做全職媽媽是沒有追求的人生》的文章,在網上瘋傳。儘管該篇文章的立意在於倡導女性追求實現自我價值,但是該篇文章依然存在抹殺全職媽媽個人價值的現象。

同樣讓人對全職媽媽感到恐慌的,還有國產劇中對全職媽媽的角色塑造。

由王子文、張魯一等人主演的《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飾演的安安,是一個畢業就結婚的“畢婚族”,結婚後做起了全職媽媽,直到婚後第六年,丈夫突然要求離婚,安安失去了愛情,婚姻和兒子的撫養權,而職場對她也並不友好。


一個500萬熱度的帖子,揭開了百萬全職媽媽的錯位人生

類似如此的角色,還有劉濤主演的《我們都要好好的》中的尋找,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

關於全職媽媽的負面形象塑造,使許多女性將普通的身份轉換,看成自我獻祭般的犧牲,引起還沒有成為全職媽媽的女人的懼怕,已經成為全職媽媽的女人的焦慮。

《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顯示,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位列第三,僅次於從事金融與互聯網工作的媽媽。


一個500萬熱度的帖子,揭開了百萬全職媽媽的錯位人生

其實站在客觀的角度,更加理性的看待全職媽媽這個職業,你會發現,全職媽媽只是女性身份的一次階段轉換,而不是對生活的終身自我獻祭。

不論你是否出於自願而成為全職媽媽,對一個女人而言,成為媽媽這件事本身,都是神聖並且幸福的。

人的一生可以分成許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它是我們做出決定的依據。全職媽媽也不過是這許多階段中的一個而已,因為有許多全職媽媽會在孩子進入學習階段後重返職場。

全職媽媽是一個眾生相,有蓬頭垢面,愁眉苦臉的,也有時尚辣媽,思想前衛的,有因此而與社會脫節的,也有因此成就一番事業的。

所謂的追求和價值,本來就不該有一種普世的標準,它應該是去“找不同”,而不是“做相同”。

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全職媽媽的地位和職業性會得到進一步的認可;

家庭成員間也要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做出最理性,最有利的選擇,並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規劃做好細緻的劃分;

全職媽媽們也要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不輕易絕望,也不盲目樂觀;

彼此支持,而不是單純的陪伴;互相依靠,而不只是強調獨立;共同成長,而不是懼怕脫節,這才是基於愛的婚姻,賦予家的意義。

祝福每一位全職媽媽。


作者:耳東陳,80後自由撰稿人,信仰愛,喜歡自由的好姑娘,歷盡悲歡離合,仍覺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