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前移防控關口是提高疫情防控實效的有力舉措。


“四早”具體為“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是對發熱患者早排查早發現,對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早隔離早治療,是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管好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四早”防控原則需全區市民積極配合,個人主動如實報告自己的情況,對自己、家人、鄰居都是一種負責任的體現,也能儘快接受治療,早治療的治癒率高,危害性低,後遺症少。


01、早發現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一、包片管理。採取全覆蓋管理、精準式摸排,全面掌握“存量”和“增量”,對全區原溫江人員和返(入)溫人員,尤其是重點地區返(入)溫人員,準確掌握身體狀況、行動軌跡,實施居家醫學觀察,在轄區內所有單位、小區、樓棟等場所設置日常體溫監測點,蒐集重點人員,交由屬地社區開展準流調排查,區疾控中心進一步篩查可疑重點人員,開展相關檢測。


、分類管理。增強企事業單位社會責任感,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督促所管轄單位、企業、工地、車站、大中型商業體等公共區域明確專人開展日常體溫監測,建立人員信息和身體狀況工作臺賬,及時發現可疑症狀人員。


三、實名管理。藥店、門診部、衛生室(衛生站)、醫務室等場所對購買發熱、咳嗽等藥物的人員相關信息進行實名登記,開展體溫監測,瞭解身體狀況。


四、專業管理。發熱門診負責排查各類就診人員,嚴格落實“分診三關、首診三問”,開展常規醫學檢查,加強疑似病例初篩。定點醫院收治疑似病例後,進一步完成胸部CT、新冠核酸多次檢測等相關醫學檢查,組織專家開展病例討論研判,在最短時間內判定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對有臨床症狀人員、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返溫人員等重點對象開展核酸檢測篩查,做到第一時間精準發現。


02、早報告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一、引導主動報告。加大宣傳力度、移送違法線索、鼓勵鄰居監督,引導個人主動到所屬村(社區)報告旅居史和生活軌跡,主動接受健康監測服務,重點報告身體異常情況,及時就近就診。


二、單位統一報告。企業(單位)員工出現發熱等症狀第一時向所在企業(單位)報告,企業(單位)收到報告後第一時間向所在村(社區)和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並於1小時內向園區、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三、藥店發現報告。藥店對購買退燒藥或存在發燒、咳嗽等症狀人員,第一時間向所在村(社區)和鎮衛生院(街道杜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同時向區市場管理局報告。

四、醫療機構報告

。未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接診發熱等可疑症狀人員後,第一時間登記報告、引導轉診至最近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接診發熱等可疑症狀人員後,詳細詢問病史,完善醫學檢查,作出初步篩查,如屬無法排除人員,轉入區人民醫院,由區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五、聯防聯控報告。按照行業主管、屬地管理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和鎮(街)、村(社區)將可疑人員情況報區衛健局,由區疾控中心統一排查。


03、早隔離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收到疫情報告後,區疾控中心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排查密切接觸者,根據不同人群分類採取相應的觀察隔離措施,對拒不配合的,由公安機關強制執行。


一、居家醫學觀察。對有居家醫學觀察條件的,從重點地區來溫人員及與確診病例的一般接觸者、其他可能接觸者、以及治癒出院的居家醫學觀察14天。


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無居家隔離條件的重點地區來溫人員,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三、醫院集中留置觀察。對首診醫療機構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可疑患者,在首診醫療機構進行集中留置觀察。出現疑似病例,立即轉入集中定點收治醫院進一步診治。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一、儘早明確診斷。對疑似病例由專家組會診,結合流行病學史、外周血象、臨床表現、胸部CT和新冠核酸檢測,儘快確診,並送上級複審。

二、儘快轉入定點醫院。一旦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立即轉入定點收治醫院治療。


發熱不等於感染新冠病毒!

防疫期間9個體溫測量問題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防控關鍵時期,堅持“四早”原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