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校長的特別“家書”——寫給教師

做好引路人,“重啟”再出發

親愛的同事們:

  非常時期,我們無法相聚校園。但重逢不過只是從“線下”轉換為“線上”,我們依然情誼深重,依然在一起!

  從疫情出現到今天,我們的生活和內心都經歷了種種波折,也逐漸從恐慌迴歸平穩。再來看這場疫情之戰,也更多地從情緒感受走向理性認知。而我,也想和大家聊一聊,作為教育人,我們能做些什麼。


校訓的時代再現:教育人的責任擔當

 疫情之下,我們扶輪人積極擔當、率先作為。從1月21日起便全面展開學校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值班幹部24小時在崗在校,履行各級防控職責;行政人員各司其職,做好各項防控保障;班主任老師不計繁瑣,每天認真統計學生們的各類上報信息;全校老師在“停課不停學”中日日線上教研,直播網絡課程。沒有人,在關鍵時刻退縮,所有人,把偶有的怨言藏匿在更強大的熱愛中。

  是的,我們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響亮的聲音:學為萬人役,行率天下先!它就是扶輪校訓,刻在每一個扶輪人的血脈印記中,久遠傳承。

  而生死存亡下的責任和擔當,不只有行動,也有新的思考:這個時候,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再只是潛心讀書,不再只是學習知識,而是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同頻共振,獲取人格之上的能力和素質。

  我們作為教育者,此時在做好“四有好老師”的同時,更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教學生堅強面對疫情,積極樂觀居家。

  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教學生學習防控技巧,不做疫情“小白”。

  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教學生從不同角度看疫情,受啟發。

  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學生去關注更多默默奉獻的人,努力學習他們的大愛擔當。


育人的再次探尋:課程的深度架構

  教育即生活。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情緒的波瀾,更是深刻的一課:要培養能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人,就必須在重視課本知識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命需要,解決諸如“不會如何規範地洗手、不知道怎樣科學佩戴口罩”這樣容易被忽視但至關重要的問題。

  同時,危機也是契機。它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引路人?

  我們要在課程架構上下工夫。將目光轉向生命認知、公益之心、家國情懷等方面的培育上:以生命教育為起點,我們要給學生一門敬畏自然的課程,讓他更早懂得人類和自然的關係,思考生存和毀滅的界限;我們要給學生一門品行素質的課程,讓他學會審視自我的言與行,給予他正義、無畏、博愛、樂觀的火種,來迎接未來的變革;我們還要給學生一門家國情懷的課程,讓他明白個體與世界的關聯,感受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基因、民族發展的精神標識。

  而這些課程的呈現,在於課堂實施中的分秒瞬間。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再次思考教與學的關係、師與生的關係。只有進一步挖掘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課堂環節的優化增強師生情感的共鳴,我們才能讓課堂變得更有生機,也才能更好地喚醒學生對於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這,才是疫情帶給我們教育者最大的價值和責任。


思想的重新整理:在反思中改變

  近來,我也讀過很多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疫情背後:中國正在加速到來的7大變化》,裡面提出了我們未來中國將要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同身受的同時,也想分享給大家:

  一、價值觀的改變。我們不再崇敬名人、富人的成功故事,而是渴望深植於人性深處最閃光、最溫暖、最無私的美德。

  二、信仰的正確迴歸。我們國家始終是尊崇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的,但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們有一部分國人思想中盲目追求西方個人自由主義。但經過大量的事實,讓我們更加堅信,我國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終將贏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三、在線中國即將到來。大量人群將習慣於在家辦公,傳統的辦公室已經不是人們工作的唯一地點。

  四、生物醫藥技術步伐的加快。整個民族對於生物醫藥技術的認知和重視,將使人類競爭最終成為優質生命的競爭。

  五、戰略物資協調能力大幅提升。表面上停下來的中國,其實正在進行的是史詩級的戰略物資配置,疫情之後,中國的戰略物資協調能力將大大提升。

  六、全國大協同時代到來。中國人的合作性,經過20多年的互聯網磨礪,已經升級成合作規模、合作效率、合作創新最大的世界中心。

  七、“中國速度”將更加全面。在基建速度、高鐵速度、5G速度外,戰略協同速度、戰時研發速度、公共安全應對速度、動態信息引領速度、群體心理疏導速度都將展現,全球的機遇已經到來。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教育人更需因勢而變,不斷拓展能力,迎接挑戰!


行動的蓄勢待發:在提升中迎接挑戰

 在未來的育人道路上,我們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要有無比強烈的立德樹人意識。立德樹人,是我們的剛性責任。在育德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五育並舉”。如疫情中各行各業的戰鬥英雄一般,我們要花大力氣培養的,必然是有中國心、懂得相互協作、甘於奉獻的現代文明人。我們今天的育德質量,就是未來的國民素質。

  二、要有非常精湛的專業綜合素養。日益更新變化的知識體系和育人要求,是未來聯繫我們與學生精神世界的紐帶。我們的專業素養越高,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把握才能越深越精,傳輸給學生的能力也才更加全面。我們要多從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出發,思考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三個方面的能力提升。要不斷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創新能力,是“核心素養”內涵下學生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更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應關注創新思維。我們想讓學生擁有創新思維,自己首先要與時俱進。要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主動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要更多提供給學生科學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待問題不折不撓的態度。讓他們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夠越挫越勇,直面難題。要不斷提升心理輔導能力。要胸中有書,目中有人。要和學生站在同一軌道思考問題,瞭解他們的成長困惑,理解他們的心中所想。不能簡單地解決“是和非”的問題,而是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學會思考、對待不同的聲音不盲從、不人云亦云。

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能力。“停課不停學”的網絡授課,讓我們與學生的交流方式發生改變,也倒逼我們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我們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就是我們的表達。在新的時代,就必須用新時代的方法和孩子溝通。

  好教師,最重要的素養,是構建自己與學生的聯結。而我們需要努力的,也絕不僅僅是以上的方面。專業素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將它內化成能感染影響學生的底蘊和人格。這樣,面對未來變化,我們才能信心滿滿。

  老師們,在我們扶輪大家庭中,每一人都是彼此的親人,我們相伴扶持,彼此依靠。看過這樣一句話,“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下輩子,無論我們愛與不愛,都不會再相見。”希望我們在平淡的日子裡相惜、相依、相伴、相守,在未來生活中能夠相互成就、彼此溫暖!

  最後,祝各位一切安好!也堅信,在疫情過後,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豁達!此刻,只需邁過拐點,靜待春來!

相濡以沫的家人:董慧蘊

2020年2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