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01

截至目前,我國新型肺炎患者確診人數已經超過5萬。

為了預防較差感染,我們都謹遵國家衛健委和鍾南山院士的囑託:少出門、戴口罩、多洗手。

說到買口罩,就是一件辛酸事。網上買不到,藥店也沒有,就連上網預約,還得憑運氣。

雖然難是難了點,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口罩對預防新型肺炎有很大的效果。不僅是對新型肺炎,對很多傳染病也都有效。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說到這裡,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口罩是誰發明的麼?中國第一個口罩又是誰發明的?

想必大家刷信息,都知道口罩的重要性了,那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口罩的歷史。

02

根據史料記載,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我國。

《禮疏》中記載:"掩口,恐氣觸人。"《孟子·離婁》也有這樣的描述:"西子家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也就是說,當人們遇到粉塵和汙染、聞到臭味時,就會用手或袖掩住口鼻。

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錄了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大家普遍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口罩,是為了預防口氣太重的太監。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後來,口罩的使用傳入歐洲,剛好幫了醫生的忙。但那時不是為了預防交叉感染,而是避免巫師認出。畢竟在當時,巫師可是比醫生更受歡迎的存在。

1895 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從而認為人們講話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

於是,他建議醫生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果然,醫生使用口罩後,傷口感染率真的降低了。於是,口罩開始在歐洲醫學界廣泛使用。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但萊德奇推廣的口罩,只不過是一層紗布直接裹住半張臉,又緊又不舒服。後來,一位英國外科醫生在紗布內裝了一個細鐵絲的支架,讓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弄溼等問題。

1899 年,一位法國醫生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可以直接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只需要用的時候往上翻。

再後來,口罩就能自由打結,可以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越來越方便。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在一次次改進中,口罩變得越來越方便,越來越為人熟知。

03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改進和使用,都是國外醫生做的,而我們中國,雖然是最早的發源地,卻一直都沒人用過。

一位叫伍連德的醫學博士,祖籍廣東臺山,生於馬來西亞,17歲獲得女王獎學金赴英國讀書,成為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是中國第一位製作、使用並倡導的醫學界泰斗,用67天的時間挽救了危難中的中國。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他在中國醫學、中國防疫史上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主導了中國現代第一次防疫戰,第一個擔任國際醫學會議主席的中國人,第一個在《柳葉刀》發表論文的中國人,第一位獲諾貝爾獎提名的華人……

雖然他生於、死於馬來西亞,從1937年離開就再未回過中國,但他始終說自己是“中國醫生”,而非“華裔醫生”。

伍連德博士身上,到底有怎樣的故事?

事情要從1910年冬天開始說起。

當時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協辦(副校長)的伍連德,被外務部電召緊急赴哈爾濱調查處理鼠疫。

“防疫不亞於一場戰爭。”伍連德在自傳中說。12月24日,30歲的伍連德,來到了世界鼠疫鬥爭的前線。

當時的哈爾濱,有中國居民兩萬多,俄國僑民十萬人,日本人兩千人。鐵路被他們兩國錯綜複雜地控制,他們明爭暗鬥,使防疫工作變得特別複雜。而且當時也是正值春節前夕,大批由山東到關外打工的農民擁擠著回家過年,疫情就更難控制了。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伍連德乘著馬車,聽到路邊到處都有人接耳議論,高燒、咳血、突然的死亡成為高頻詞彙,曠野可見被人遺棄的屍體,老百姓害怕地往關內逃離。

按照當時西醫學界的主流觀點,鼠疫是由老鼠傳染的,老鼠是唯一的傳染源。趕到哈爾濱疫區的一名日本專家解剖了近 300 只老鼠,卻沒有發現鼠疫桿菌。他因此斷定:這不是鼠疫,而是其他疾病。

但伍連德卻認為,只能證明老鼠不是傳染源,但有可能是肺鼠疫,這種傳染病還會人傳人。

為了找到證據,他和學生對一例接觸過旱獺皮的女客棧主人的屍體進行解剖,然而在當時,“中國人崇尚“死者為大”,不要說解剖,就是輕易碰一下也是犯天條的。

伍連德和助手冒著風險,對一位客棧老闆的屍體進行秘密解剖。在顯微鏡下,伍連德從死者的組織中,特別是肺部、心臟組織和血液中,發現了大量的鼠疫桿菌。用培養基培養,繁殖出茂盛的鼠疫桿菌團,這就足以證明此次大疫就是鼠疫。

隨後他又從土撥鼠身上發現了鼠疫桿菌,證實了先是土撥鼠傳染人,然後再人傳人的推斷。

傳染方式是直接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和飛沫,而不是間接地從老鼠到跳蚤再到人。這就為防疫工作確定了完全不同的做法:腺鼠疫是採用滅鼠來切斷傳染源,肺鼠疫則是通過隔離疑似患者。

04

對這個傳染病終於有所瞭解,伍連德提出了這些應對措施:

1.封疫區,禁止人員流動,以防疫情擴散;

2. 隔離人員,病人與非病人隔離,病人送鼠疫醫院救治;與病人接觸過的人與未接觸過的人隔離,前者一律送專設隔離區觀察;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3. 給健康人注射疫苗;

4. 戴口罩,防止呼吸傳播;

5. 火化屍體,無論有主、無主屍體,一律火化,消滅屍體傳染源。屍體一律由專業收屍隊處理,收屍隊成員應經過培訓;

6. 全面消毒,對公共場所、病人居所以及病人活動過的地方重點消毒;

7. 組織志願服務隊,經培訓後參與防疫工作。進家入戶,逐日登記、逐人記錄健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報告處理;

8. 組織宣傳隊,通過散發傳單和宣講,傳播科學防疫知識,安定民心;

9. 請求朝廷和東三省總督增派士兵和醫生支援哈爾濱防疫。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這些措施即便在當今看來,也是很先進、很科學、很正確的做法。但是在當時,並不被人接受。尤其是戴口罩,日本、法國、俄國等國鼠疫專家都不接受。


法國籍的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梅尼不聽伍連德的建議,仍然按照防治腺鼠疫的老經驗,不戴口罩、不加任何防護地檢查了四個病人。沒幾天就因為被感染去世。

人們終於相信伍連德的做法了。病人被送往鼠疫醫院,接觸者被隔離,所有人佩戴加厚的口罩(後來被稱為“伍連德口罩”),調動軍隊封城,切斷交通,以及焚燒屍體。整個防疫局勢被扭轉了。

在這過程中,他們遇到艱難險阻,比如製作疫苗困難重重、衛生宣傳難上加難、火化屍體不被人接受等等,但伍連德最終帶領團隊一一克服。伍連德在日記中寫道:“嚴格刻板的規矩雖然複雜,但運行良好。”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他的方法開始實行一個月內,哈爾濱的鼠疫死者累計達到3431人,最嚴峻的一天死亡183人。1個月後,死亡人數下降為零。

伍連德設計了一款雙層紗布口罩,用來阻斷飛沫傳播。這種口罩造價低廉,製作方便。他開了一個口罩廠,專門生產口罩。如果哪位老百姓沒有的,他就免費發。

在1911年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這種方便實用又效果顯著的口罩,受到了各國醫學專家的讚賞:“伍連德發明之面具,樣式簡單,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僅用了67天,伍連德就阻止了鼠疫的流行,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不到4個月,鼠疫全部清除。

之後,伍連德被國際醫學聯盟授予“鼠疫鬥士”榮譽稱號。清廷按照封建科舉制度的變通辦法,由宣統皇帝賜封他為“醫學進士”。

1913 年,《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伍連德關於肺鼠疫的文章,伍連德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人。

1926 年,伍連德出版了長達 480 頁的英文版《肺鼠疫研究》,被國際學者譽為“鼠疫研究的里程碑”。

這個人發明了中國第1個口罩,還救了上千萬中國人,感謝

伍連德(前排左三)與他的抗擊瘟疫組成員


05

現在我們知道了中國第一個口罩的淵源,也知道了伍連德的豐功偉績,他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尊敬。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大家能瞭解口罩的前世今生,也能對我們的醫學泰斗有一定的瞭解,當然,最重要的是,認識到口罩的重要性。

在當時那麼困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都能戰勝困難,今天在這麼科學的環境中,在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在同心同德的醫務人員拼搏中,我們一定眾志成城,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中國必勝,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