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和苗阜王声的相声哪个好?哪个有回味?

李鑫翠竹听雨131211696


郭德纲好不好我不敢说,反正我是天天听,苗阜好不好我也不敢说因为我从来没听过


我是一半一半


没有可比性,郭德纲把相声当艺术去卖,苗阜把相声当进入体制内、走上“仕途”的跳板去说;

郭德纲生长于“相声窝子”天津卫,六岁学评书、八岁学相声,典型的“娃娃腿”。相声已经深入郭德纲骨髓里,或许未必是其毕生所爱、但天赋异禀、后天勤学,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而苗阜呢,生于陕西铜川,宝鸡铁路技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铁路车站当电工。后来干过地方晚会舞台总监、总策划、总导演,28岁开始说相声之前、哪份工作都和相声挨不上边。

听过许多听众说“欠郭德纲一张票钱”、许多明星和观众说“郭德纲陪我入睡”,却很少有谁说出类似“听苗阜相声入睡”的话。艺术好坏不是靠骂街能争吵出结论的,需要观众和时间去证明。

客观说,苗阜在转入相声行当之后、是下过功夫的,青曲社在西安也有不少忠实粉丝听众——否则也不能维持了近十年之久。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苗阜确实没留下几段值得“回放”的作品——即使夺冠的《满腹经纶》也是“拿来”的段子。

相声是语言艺术、大白话就是靠嘴吃饭,苗阜在发音吐字方面确实不敢恭维,而且在钻研艺术方面浅尝辄止,多次被网友揪出其读音错误而贻笑大方。

这就像一个大胖子去跳天鹅舞、诙谐有余但与艺术无关,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金刚钻、非揽瓷器活”。《满腹经纶》使得苗阜满面春风、但也是瓶颈的到来。


岑詮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认为不论哪个领域,衡量某人的某件作品好与不好,最好的检验者是时间。

相信用不了多久,某些垃圾当会被历史的扫帚无情扫除!别看现在热闹,那是表象。因为一旦季节到了,嗡嗡作响的苍蝇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种例子很多,我都懒得说,恶心!

而那些积极向上,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作者,则会被人们牢记并且广为传颂!

马三立、侯宝林等人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把相声——这个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行当,通过自身的努力,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使得人们喜闻乐见,从而登入大雅之堂!

相声,这种文艺形式与其他的文艺栽体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这里的俗是通俗,不是下流!乐是欢乐,不是无聊!下流的东西不叫作品,叫作贱!美好的温暖的作品才值得品味!

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人间需要真善美,道理就这么简单!

要知道,历史是最公正的!是非曲直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澄源水乡


首先,我觉得苗阜王声的相声带有陕西地方特色,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是大众化的没有地域特色,这是他们之间的区别,至于高雅还是低俗,对于相声来说我觉得只要不是哗众取宠,或者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故意制造看点的就没有高雅和低俗只说了,因为相声最终的目的还是娱乐观众,只要大家爱看,能高兴就可以了,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有相声要以说为主,唱是学唱,是辅助说的,是为了增加说的可看性,如果只是唱那么就喧宾夺主了!


其次,郭德纲于谦的相声都是小人物,尤其是他们前期的作品,可以说是经典,即通俗又有含义,还搞笑,是在笑声中体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使人有一种即可爱又哭笑不得的感觉,可以说是作品的高峰,只是现在我觉得郭德纲于谦的作品质量在下降,有些只是为了现场效果,还有一些新的德云社台柱们,不把说放在首位了,只是想树立偶像,赢得粉丝的爱戴,这样就背离了相声的初衷,我觉得德云社还是要回到从前的状态,郭德纲于谦还是要创作额好的作品才能长久!

第三,苗阜王声的相声具有陕西的地方特色,他们的相声讽刺性比较强,还带有一定的文化性在里面,比如成名作:满腹经纶,就是讽刺那些没有什么文化,还要楞充文化人的人,形象生动,还带有陕西地方特色,说起来简直笑死人,把这些人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而且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在里面,就是靠说来展现,水准就很高了,而且苗阜王声的相声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东西在里面,就算有唱也是剧情需要,是陪衬,所以纵观苗阜王声的相声还是很干净的!

最后,就是苗阜王声的陕西特色给了相声一个全新的解释,就是相声不再是学方言那么简单了,而是整个相声就是陕西相声,明显带有陕西特色,平时我们听的相声好想法都是北京相声,包括郭德纲在内,好像都是北京的,而苗阜王声带来了另一种相声,使人耳目一新,觉得很新奇,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化元素在里面,就不同于我们平常听的那些相声了,感觉新颖,最为可贵的是没有极力追求舞台和现场效果,而是踏踏实实的说相声,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初夏的风fgm


老郭的相声要比苗阜的相声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老郭的相声首先咬字清楚,让人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都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苗阜的口音不正吐字不清,有时候让人听不清楚。老郭的相声有深度,老郭学识渊博在他的相声里有许多的历史典故。苗阜多是方言谐音没有多少深度。老郭的相声让人听完后有好久的回味。而苗阜的相声只是听的时候笑一笑,过后就忘了没有回味感!


豪情新疆


苗阜王声才有相声味。

郭德纲岳云鹏就是扯蛋说笑话,有学问、有内涵吗?看看岳云鹏春晚整的那也叫相声,丢死人了。


好好就好69


郭德纲现在有新相声吗?有正经相声吗?(有起承转合,而不是在台上自由发挥臭贫的)

郭德纲的相声基本功比苗阜强得多,涉及面也广。但是,苗阜对相声认真,新段子不断,而且包袱重复率很小。

也就是吃老本与不断更新,继续钻研的区别。

所以我现在更喜欢苗阜。


金合欢感


基本功是老郭更胜一筹,可惜这几年老郭的相声没有内容,纯粹的伦理哏和擦边球,应该和他这几年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脱离了老百姓的生活有关。怀念老郭以前的我要幸福、我要上春晚、西征梦、穿越和我是黑社会等佳作。现在的德云社还不如听听张鹤伦高峰呢。

最近几年听苗阜王声的相声(剧场版)更多些,至少经常有些新内容和主题,互相讥讽插科打诨挺搞笑的,尽管仍是一个胡说一个纠错的老模式。


善财猪


郭德纲、于谦合作已臻化境,炉火纯青,虽然还在当红,也堪称一代宗师。

苗阜、王声别具特色,自成一格,在中国相声界也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但总体上说,郭德纲、于谦还是更为全面,是集大成者,乃笑林盟主。苗阜、王声的功力可以笑傲江湖,但比之郭、于两位,还相距甚远。


飞小张的自留地


说到相声,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艺术形式做一个名词解释。

所谓相声就是:以说、学、逗、唱四种形式,对人物、事件进行调侃、讽刺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中国民间曲艺表演艺术。根据表演人数的寡众,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其形成时间约为明末清初,发源地有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三地,以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市场。



郭德纲、于谦的相声特点

郭德纲于谦的相声现如今可谓满誉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这二位的相声就有市场,由此可见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是多受欢迎。郭德纲在自己的相声表演中也曾说到“相声就是给在座的列位带来笑声,大家哈哈一乐,我们哥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你要说相声非要给诸位以人生启迪,听完相声我的人生从此有了改变,这我们做不到,那应该学校做的事儿……”郭德纲的话透露了他的 相声本质,那就是以逗观众为乐作为首要任务,题材多样,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郭德纲出生于1973年,六岁那年拜评书艺术家高庆海学习评书,之后跟随常宝丰学习相声,中间又拜师侯耀文。在相声界,师从哪位对演员的前途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对郭德纲有多位师傅这一点,作为听众、观众不必太过在意,也没必要加以指责。郭德纲学习相声的同时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可以说郭德纲为了说好相声,学习的东西要比目前大多数相声演员多的多。

于谦生于1969年,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相声师从石富宽,也就是相声大师侯耀文的搭档,郭、于二人的捧逗组合是目前相声界最和谐,最默契的一对,无人能与之比肩。



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相声应该是以观众感受为主,还是以歌颂教育为主”,这也就是相声界目前一直所说的“反三俗”问题。郭德纲于谦的相声遵循的是观众感受的原则,同时以老北京时期天桥的相声表演形式作为基础的表演形式,内容中添加了现代素材,取得了极高的口碑和极好的效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这就是被称之为“俗”,贴近普通人的相声形式,也是郭、于二人相声的特色。

苗阜王声的相声特点

苗阜王声是近几年崛起的相声新秀。凭借《满腹经纶》这一作品成名,以后就红遍全国。此后,二人登台春晚,和郭德纲一样开始在全国商演,取得不菲的成绩。苗阜继而成为陕西曲协主席和中国曲协委员,成为体制内的一名艺人,可谓名利双收。

苗阜生于1982年,陕西铜川人,2007年创建“陕西青年曲艺社”,相声师从郑小山,郑小山师从王本林,王本林师从马三立,也就是说苗阜是相声泰斗马三立的曾徒孙,相声界就是这么讲究。苗阜和郭德纲在师从上基本不分高下。


王声,生于1982年,陕西铜川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相声师从陕西相声名家郑文喜,目前是“陕西青年曲艺社(青曲社)秘书长、陕西省青年曲艺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同苗阜一样,也进入到体制内了。

苗阜王声的相声以插科打诨、曲解本意、融入地方特色为主要特色,风格幽默,表演自然。苗阜王声这一对的组合,从表演上讲,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默契程度上,与郭、于二人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是二人在表演中严格遵循台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所以灵活性上就缺乏那么一点点的活力,显得有些呆板。这也是体制内相声的特点,可以理解。





郭德纲于谦和苗阜王声的相声

相声源自明末清初,以前就是艺人通过表演,让人们得以一笑,从而得到维持生计的生活资料,是低下和贫贱的职业。新中国建立后,相声这种艺术形式得到重视和尊重,先后出现侯宝林、郭全宝、常宝堃、马三立、苏文茂、马季、侯耀文、姜昆等诸多相声大家和派别。这些相声大师撑起了建国后相声屋堂的栋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大师一个个驾鹤西去,相声屋堂的栋梁也逐步开始倾斜。


进入二十一世纪,相声这门艺术已经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消逝于历史,此时一人忽然跃出,臂撑栋梁立于屋堂之中,此人便是郭德纲。不客气的说,没有郭德纲的出现,相声这门艺术冰消瓦解,走向衰亡是没有任何悬念的。没有他,我们甚至无缘听到“探清水河”、“送情郎”、太平歌词这样的民间艺术小调。众多的观众、听众之所以喜欢郭、于的相声,除了这二人让相声这种艺术再次散发出光芒外,还因为:好听。

列位可以回想下,在这之前,有哪些相声还存在你的记忆中?节点就在姜昆的《虎口遐想》和《电梯奇遇》,在这之后你的记忆中还有关于相声的内容吗?即便有,你难道不觉得看书比听它更有意思吗?



苗阜王声的相声,也非常具有艺术价值,而且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从根本上讲,这二位相声的表演风格和目标与郭、于二人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都是以观众感受作为准则,都是以观众发自内心自然的笑作为目标,而不是通过“挠痒痒”的手段。但论对相声的贡献、四门功课、艺术造诣上,郭德纲、于谦的相声要更胜一筹。毕竟,郭德纲相声的“底子”摆在那里,“面子”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我是一蓑松雨,关注我共读人生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